2017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现代史》学案(精品,含答案)

 

2017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现代史》学案

(含答案)

第六编 世界现代史

第23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考点一: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

1.国会纵火案:1933年,德国纳粹党策划实施了焚烧柏林国会大厦,借以陷害德国共产党和其他进步力量。希特勒通过此次事件成功解散德国共产党,为其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更进一步。

2.反犹暴行:德国法西斯还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他们剥夺了犹太人德国公民身份;不得经商,不许担任公职,不能从事教师职业,限制从事自由职业;不得参军;严禁与雅利安人通婚等等。迫使大量犹太人抛弃财产,逃离德国。

考点二: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1.慕尼黑会议。

时间:1938年9月

参会者: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英(张伯伦)、法(达拉第)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

会议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史称“慕尼黑阴谋”)

2.绥靖政策实质:大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野心。

3.“慕尼黑阴谋”和“绥靖政策”的恶劣影响:

刺激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纵容侵略给自身乃至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

考点三: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1.德国进攻波兰: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两国对德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

2.德国进攻苏联: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标志着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3.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军基地珍珠港,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考点四:《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1.《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建立时间:1942年1月1日。

主要国家: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

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作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打败法西斯的最重要的保证。

2.雅尔塔会议。

时间:1945年2月。

参加国首脑: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苏联领导人斯大林。

地点:苏联的雅尔塔。

内容:

①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②决定成立联合国;

③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后,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考点五: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答: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直接原因: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其他原因:①法西斯掌握本国政权,蓄意发动战争。

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并没有真正控制住德国、日本。

③英法等国对法西斯的绥靖政策。

2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有哪几个?

答: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非洲战场。

3.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的启示是什么?

①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和平来之不易,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在平等基础上联合起来,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挑战。 ③国际社会应加强团结与合作,才能维护和平,共同发展。

4.二战的性质与一战有什么不同?二战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影响?

一战: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二战: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战争。

影响: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的劫难;它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格局,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一.考点过关:

1.纳粹党利用“ 国会纵火”,打击德国共产党,解散一切 ,取缔了纳粹党以外的所有 政党 。还强专政机器 ,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

2.纳粹政权为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 ,妄图毁灭人类先进的文化成果。德国法西斯还掀起迫害 犹太人 的狂潮:他们被剥夺了德国公民身份。

3. 1938 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 慕尼黑 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 苏台德 等地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 慕尼黑阴谋 。

4. 1939 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 波兰 发动突然袭击。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5. 1941年6月,德军发动了对 苏联 的侵略战争。苏联军民在 斯大林 的领导下,英勇抗击侵略者,使德军占领 莫斯科 的企图没能得逞。

6. 1941 年12月7日凌晨, 日本军队 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 珍珠港 ,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3

7.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各国签署了 《联合国家宣言》 。保证用自己的全部人力、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8.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 罗斯福 、丘吉尔 、 斯大林 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还决定成立 联合国 。同时苏联承诺在德军投降后三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9. 1944年6月6日凌晨,美、英盟军在法国 诺曼底 登陆,向德军发动了猛烈攻击,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结束。

10.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中国等亚洲国家对 日本 侵略者展开猛烈进攻,美国于8月上旬在 广岛 和 长崎 投下原子弹, 苏联 也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1945年8月15日,走投无路的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二.基础演练:

1.右边漫画是对哪一次国际会议的形象描述?(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2.下列事件中,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是( )

A.慕尼黑阴谋 B.希特勒上台 C.吞并奥地利 D.德军突袭波兰

3.国际关系中,国家间往往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家关系和解决各种争端。巴黎和会和慕尼黑会议的共同点是( )

A.会议都被英、法、美操纵 B.促进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形成

C.都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D.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4. 二战中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标志事件是( )

A.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偷袭珍珠港

C.1931年占领中国东北地区 D.侵略东南亚等地

5.下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两幅宣传海报(左图中的“卐”字代表德国法西斯)。下列历史事件与这两幅海报宣传的意旨相一致的是( ) 4

A.联合国的成立 B.苏联军民抗击德国法西斯

C.美国对日宣战 D.《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6.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根本原因是( )

A.苏德战争爆发 B.世界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

C.美国改变“中立”的态度 D.英法对德宣战

7. “在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后二至三个月内,苏俄(联)依据以下条件协助同盟国参加对日战争: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同时维护中华民国在满洲完整的主权,(日本)千岛群岛让与苏俄(联)。”该协议出自于(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8.惨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

A.迫使战场转向德国本土 B.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C.迫使德国法西斯投降 D.迫使日本法西斯投降

9.某学校举办一次“二战风云”的影片回顾展,以下是某部参展影片的片段——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说:“我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根据片段中的对白判断,该影片为( )

A.《诺曼底登陆》 B.《血染珍珠港》 C.《中途岛战役》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0. 1945年5月,攻克柏林的是哪国军队( )

A. 苏联军队B. 英国军队 C. 法国军队 D. 美国军队

11.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0级大地震,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在地震中严重受损并引发了核泄漏,日本首相称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二次核危机。日本历史上第一次核危机是指( )

A. 二战中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 B.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培理率军侵略日本 C. 二战中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制造化学武器 5

D. 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日本的军事基地军火库爆炸

1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是( )

A. 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B.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C.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D. 日本签署投降书

13.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③①②④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③④②①

14.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表》信息中你能得出有关“二战”的正确结论是( )

A.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 B.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C.民族解放战争 D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5.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

A. 1916年2月,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

B.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C. 中、苏、美、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D.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三.综合提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8年)慕尼黑协定签订后不

久,丘吉尔在英国议会下院演讲说:“这

无疑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

彻底投降。”

材料二:某次战争期间的世界形势图

材料三:只有牢记战争的惨痛,才能珍惜

和平的宝贵。只有铭记历史,才能真正

开创未来,实现《联合国宪章》中避免

后世再遭战祸的宗旨。

——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6

问题一:材料一中“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体现了西方大国对法西斯侵略采取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加速了哪一场战争的爆发?

问题一:绥靖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

问题二: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图中所反映的两大对峙集团的名称,并简要分析战争期间双方力量对比的总体变化。

问题二:名称:三国轴心集团(轴心国集团)、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变化:战争初期,法西斯势力扩张猖獗;《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后,反法西斯力量逐渐扭转战局。(答案能围绕“法西斯势力由盛转衰、反法西斯力量由弱到强” 等有关内容作答即可)

问题三:联合国的创立是哪次会议的成果?这次会议还做出了哪些决定?

问题三:雅尔塔会议;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德国投降三个月内,苏联对日本法西斯作战。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争取世界和平和伟大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习近平出席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讲话

材料二: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说:“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蓄谋已久的突然袭击”。

材料三: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 信中写道:“苏联人民取得这一战役的胜利,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的转折点。”

问题一:材料一所说的“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和取得胜利的标志各是什么? 问题一:开始标志:“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胜利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问题二:材料二中“突然袭击”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中、苏、美、英等26国家采取了什么重大行动?

问题二:事件:日本偷袭珍珠港。行动:1942年1月,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正式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问题三:材料三中的“这一战役”指什么?这一战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问题三: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影响: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 第23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答案

【中考热身】

【考点过关】

7

【基础演练】

【综合提高】

【第23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后巩固作业】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上,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国家之间的分分合合,不同利益集团的较量,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请将下面的“两次世界大战简表”补充完整。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3年,战争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来了。英美盟军的战车抢摊登陆,苏联军队的进攻所向披靡,龟缩在柏林避弹室里的希特勒已成瓮中之鳖。随着日本法西斯发出“本土作战”的狂吠,苏联对日宣战,美军重拳出击,中国抗日武装展开了全国反击。正义,终于又一次战胜了邪恶!

问题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的重要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问题二:美英盟军抢摊登陆于何处?其作用是什么?

问题三:“苏联对日宣战”是根据哪一次会议的决定?“美军重拳出击”又指何事?

8

问题四:1943年亚洲与欧洲两个战场状况的共同点是什么?美苏两种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为什么能共同作战?

问题五:“正义,终于又一次战胜了邪恶”二战留给我们什么启示?

3.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回顾历史,我们认识到:当人类面临着共同挑战的时候,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国家是能够联合起来,战胜挑战实现共同发展的。据此,回答问题。

问题一: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被消灭的是哪两个欧洲法西斯国家?

问题二:二战期间,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国家,为战胜法西斯势力联合起来,协调行动的主要表现有哪些?(举例说明)

问题三:结合上述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经验,请你以中国政府的名义向联合国建议怎样去应对现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第23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课后巩固作业】答案

1.①同盟国与协约国;②斯大林格勒战役;③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或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④冷战格局(雅尔塔体系或两极对峙格局)

2.问题一: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问题二:法国北部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灭亡。

问题三:雅尔塔会议。美国对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

问题四:共同点:由防御开始了战略反攻,战争的主动权都已掌握在反法西斯联盟国家手中。为反对法西斯侵略,打败共同的敌人,因而走在一起建立反法西斯联盟。

问题五: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反思大战的历史,远离战争,拥抱和平;警惕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复活;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3.问题一:德国、意大利。

9

问题二:①为反对共同敌人(法西斯),美、英、苏、中等许多国家联合起来,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的进程。②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垮法西斯,美、英、苏、中等国先后召开了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

问题三:各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者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建构和谐世界。

第六编 世界现代史

第24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亚非拉国家的独立振兴

考点一: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作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时间:1918年到1920年。

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对苏俄发动武装干涉,国内地主资本家和沙皇军官掀起叛乱。 主要措施:余粮收集制。

2.新经济政策。

背景:苏俄进入和平时期,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

实施时间:1921年。

内容(措施):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作用和成效: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考点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1.成就:1928年—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第一、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2.问题:“斯大林模式”。

形成标志时间: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斯大林模式”形成。

形成背景: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评价: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①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国民经济比重失调;②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

10

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③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④经济效益低下。

考点三: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1.匈牙利的改革内容:

在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

在经济上:针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降低积累率,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国家取消对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的指令性计划,改革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在工业方面也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

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启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政策、加强 执政党建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考点四: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

1.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开始进行改革。主要内容:在经济上,他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推行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同时,对工业也施行改革。在政治上,批判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

改革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发展面临的停滞局面,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80年代后期,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使一党制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后果:①政治体制急剧变化,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②国家权力分散。③使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民族分离主义加强,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3.苏联解体。

时间:1991年底(苏联存在的时间:1922年——1991年)。

起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败。

过程: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各加盟共和国分离倾向加强——八·一九事件后,分裂进一步加快——1991年苏联解体。

标志:苏美争霸两极格局结束。

考点五:印度独立的基本史实。

1.背景:二战后,亚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印度再次出现民族独立运动高潮。

2.印巴分治: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决定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印、巴分别成立共和国,尼赫鲁任印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

3.独立成就:印度独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工农业都有了巨大的发展,科技领域的成就卓著。

考点六:战后非洲独立运动和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

1.纳米比亚独立。

时间:1990年3月。

标志(意义):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的殖 11

民体系最终崩溃。

2.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背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人民为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展开了不懈的斗争。逐步收回主权: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巴拿马逐步收回运河的海关、邮政、司法等权力。到1999年底,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全部主权。

1. 十月革命与辛亥革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①都是武力推翻旧政权的革命;②革命胜利后,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③都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不同点:①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辛亥革命是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②十月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政党,辛亥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③十月革命后建立的无产阶级的政权,辛亥革命建立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④十月革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得以建立并巩固,辛亥革命的果实很快被北洋军阀窃取,国内再次陷入混乱。

2.苏联的前两个五年计划与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有什么相似之处?

①目标都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②都把重工业作为重点。

3.列宁和斯大林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作出了怎样的探索?效果如何?

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斯大林:建立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造成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不协调,经济效益低下。

4.结合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失误、改革开放后的成就以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问题,谈一谈我们的感悟。

①要充分照顾本国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要使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不能过于偏重;

③要保证人民群众得利益不受损害,才能调动人民的积极性;

④不能墨守成规,要用于改革创新。

12

一.考点过关:

1.1917年8 月,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_武装起义_ 的方针。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_斯莫尔尼宫_,领导起义。_11_月_7_日,起义取得胜利。

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_人民委员会_,列宁__当选为主席。

3. 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__彼得格勒__迁到 _莫斯科_。

4.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_社会主义_国家。它沉重打击了_帝国主义_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_殖民地半殖民地_人民的解放斗争。

5. 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_新经济政策_,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6. _1928—1937_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_重工业_。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_工业_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同时,苏联加快了实现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_的步伐。

7. “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_帝国主义_包围,国内_经济_、_文化_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

8.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后,印度人民不断发动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斗争。二战后,印度再次出现 民族独立 运动高潮,当时其著名领导人是尼赫鲁。

9.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是决定把原来的印度分 印度 和 巴基斯坦 两个国家,实行分治。

10.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最先在 北非 展开。1952年,埃及爆发了反帝反封建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革命力量发动武装起义,赢得国家的真正独立,并于1956年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11.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先后有30多个国家独立, 其中仅1960年一年就有17个国家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990年,纳米比亚 的独立,标志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 殖民体系 最终崩溃。

二.基础演练:

1.1917年,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是( )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2.十月革命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成立了巴黎公社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标志着苏联解体

3.“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 理。”苏俄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 )

A.夺取十月革命胜利 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C.推动工业化建设 D.对付美国的“冷战”

13

4.“它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材料主要论述了新经济政策( )

A.实施的背景 B.实施的内容 C.实施的过程 D.实施的结果

5.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 ( )

A.推行农奴制改革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形成斯大林模式

6. 1921年,苏俄面对困境实行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新”在何处?( )

A.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国家干预经济

C.允许资本主义经济无限制的发展 D.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7.右图为《1913年和1937年各国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产

值中的比例图》,其中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产量快

速增长的原因是( )

A.俄国农奴制废除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

C.新经济政策实施 D.斯大林模式推动

8.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

因是 ( )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颁布新宪法

9.苏联工业总产值由1927年的世界第5位上升到1937年的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在 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大约2%上升到大约10%。这说明( )

①苏联执行了工业化方针②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③苏联由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国 ④苏联继续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 《全球通史》写道:“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

A.斯大林体制的形成 B.二战的影响 C.与美国军备竞赛 D.西方国家封锁

11.某班举行辩论会,右图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判断

辩论会的主题是

A.

农奴制改革的利弊 B.罗斯福新政的利弊

C.马歇尔计划的利弊D.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14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园林史名词解释
  • 上一篇: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下Unit 7 Section A ((1)教案
  • 下一篇:新目标八年级下【教学设计】Unit2 SectionB 1a-1e&Self Ch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