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的功能定位与结构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的功能定位与结构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难点之一是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够对课程的功能进行准确恰当的定位。围绕普通高中课程的功能定位和结构设计,本文在各位专家已有讨论的基础上作出一点思考,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一、普通高中课程的功能定位

1.普通高中的性质

从整体上看,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三个学段,三个学段的教育都具有基础性和普通性。普通高中是基础教育中的最高学段,它的基本性质仍然是基础性和普通性,但却与前两个学段有着明显的差异。我们说,高中教育仍然是基础教育,还要继续为学生的发展打基础,但如果不能确定这个基础的合理内涵,那么高中课程的设计是很难成功的。

高中学段的基础性与义务教育学段的基础性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的是,两者都是通过精选与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特点相适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的继续发展打基础。不同的是,前者强调的是具有普及性和强迫性特点的共同基础,是作为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教育素养要求;而后者强调的则是更具提高性、选择性和多样性特点的共同基础,从总体上讲是不同层次的人才步入不同发展道路的基本教育素养要求。

与基础性相联系的是普通性。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三个学段,从纵向来看都属于基础教育,从横向来看都属于普通教育。普通性是指基础教育的基础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时效性和迁移性,这个基础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无论其从事什么职业或参与什么社会生活,都会有后劲,都应该具有比较普遍的意义。义务教育的普通性表现为它的目标指向一般的基本国民素养,培养的是合格公民。而普通高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带有明显的分流特点,当前还面临着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双重压力和两极拉动,所以它的目标指向应该更侧重于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一个一般的平台,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基础性和普通性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和丰富的。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的基础主要表现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我们常说的“双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开始更加关注基础学力的价值。基础学力所关注的,除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发展。比如,在经济全球化特别是我国正式加WTO的背景下,规则意识、法约意识、服务意识、时间观念、质量效益观念、信用观念、产权观念以及纳税观念等都是基础学力所关注的重要内容。与基础学力相对应,还应该有一个拓展性学力,它是对基础学力的深化和补充,深化是指基础学力的进一步展开、运用和提高,补充是指满足基础学力所难以满足的发展需求。 普通性往往被认为是脱离社会实际生活的代名词,所以人们主张用增加职业性的办法来改变这种状况。但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和科技进步速度的加快,那些过于具体的职业技术的适用周期大大缩短了,反而是那些具有普通性的技术变得适 1

应性更强了,比如通用技术课程就比以往就更有价值和必要了。所以普通性体现在内容上则更加强调通性、通则和通法。

普通高中教育作为最高学段的基础教育的性质,使它与义务教育学段和大学段以及相当学段的其他教育形式区别开来,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独立价值。普通高中是教育中诸多矛盾会聚的焦点,在整个教育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2.普通高中的任务

不同学段的教育性质决定着该学段的教育任务。作为最高学段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和普通性决定了它的根本任务,应该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为学生自主地规划人生奠定基础。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应该在普通高中学段得到进一步的贯彻和落实。

长期以来,关于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一直存在争议,其中“双重任务”说相对来讲处于主导地位,即主张普通高中教育承担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和为社会培养劳动大军两个方面的任务。但是,从实践的情况来看,双重任务并未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无论是重点高中还是一般高中都主要以升学为取向,很少关注培养劳动大军的任务。即使从理论上看,也存在许多内在的混乱,未能很好地体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和普通性,错误地把学生将来可能的两条出路当作了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诚然,毕业生可能的不同出路是我们要面对的现实,但它却难以成为我们的目标,我们无权也没有能力规定学生的出路。任何一级教育只能对人的素质产生影响,却无法对人的出路打保票,把学生出路的两大类流向升学和就业概括为学校的双重任务是不恰当的。双重任务说是把学生的可能出路当成了高中的任务,没有充分论证高中的性质而定任务,这是本末倒置。两条出路不是高中教育应该和能够解决的问题,多年的事实也证明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行不通。高中教育只能为学生找到更好的出路打基础,却不能解决学生的出路问题本身。普通高中教育不可能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但我们的责任是尽可能为学生所选择的不同出路提供更好的服务。

双重任务不合理,还因为它缺少必要的社会基础,不合社会需要。一方面,人民群众在文化心理上很难认同普通高中培养劳动大军的说法;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就业市场的迅速变化,也使得普通高中很难做到在一边为高校输送合格新生的同时另一边还要培养劳动大军。一味强调难以完成的双重任务,反而助长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同时也淡化了普通高中本应引起足够重视的通用技术教育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等问题。

当前,素质教育已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普通高中教育应该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为学生思考并自主规划人生奠定基础。也就是说,高中教育应为不同潜能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为社会培养素质良好的高中毕业生。普通高中以提高国民素质为主,一个高中毕业生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或参与怎样的社会生活,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道德修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社会上的很多工作,读了普通高中就应该具有相应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基础和态度、能力基础,就应该能够胜任。而且,具有这样能力的高中毕业生是应该同时受到社会和大学欢迎的。

3.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与其性质和任务一样,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随着 2

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地作出调整。根据普通高中的性质和任务,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精神,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应该突出地强调:

? 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民主与法制精神。

? 终身发展必备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能力、批判

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基本的价值判断能力、选择能力、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独立人格。 ? 适应社会生活和未来社会发展的人生规划能力、竞争与合作意识、创业

意识和敬业精神。

? 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

4.普通高中课程的功能定位

普通高中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课程的功能,或者它们本身就包含着对于课程的功能期待。换句话说,普通高中的课程应该体现出相应的基础性和普通性、多样性和选择性,满足和促进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为每位学生发展个性、走向自立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所以,普通高中课程的直接功能就是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发展。

二、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设计思路

1.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基本特点

有什么样的功能期待,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构选择。普通高中课程的结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于课程功能的期待。从我们对于普通高中课程功能的理解来看,目前至少应该把握好三个基本特点:

(1)体现基础性和普通性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设计应该注意课程要素的选择和课程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组合,在学习领域、科目和专题的内容与形式等方面应该具有相对较强的稳定性、时效性和迁移性,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淡化文理分科

长期以来,普通高中按照文理分科,学生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没有更多的选择,在客观上助长了偏科现象,造成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妨碍全面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的后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文理分科既不利于大学的深造,也不利于就业,最大的好处在于有利于应付现行高考制度。

由教育部高中处委托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所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喜欢文理分科的真实目的源于“考大学”,而主要不是出于人才培养与发展的动机。它有利于升学而不利于就业,而且“学文缺理”和“学理缺文”严重影响大学教育的生源质量。从总体上看,高中文理分科已不是应不应该保留的问题,而是如何消除的问题。“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并不是一纸命令就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在深层次上做一些改变。”

在我看来,最为根本的改变应该首先在课程结构设计上表现出来。所以,淡化文理分科应该成为高中课程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需要说明的是,淡化文理分科不是说高中课程不分科设置,而是说不能简单化地作文理两块的划分,需要提高分科标准的科学性,增加分科的类别。

(3)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

3

文理分科不合理,如果要从课程结构设计上找原因,那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课程的选择性不够,特别是体现基础性的课程选择性不够。文理分科实际上是一种“捆绑式”的设计方式,二者必居其一,选择的余地太小,迫使学生放弃了许多其他的选择可能性,同时也与高校和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之间相脱节。

要克服目前文理分科的弊端,在课程设计上必须提供更多的选择性,只有在选择中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实现选择性必须有前提,必须有更多的可供选择的余地,那就是多样性。只有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学生和学校才有可能实现选择性,多样性与选择性是紧密相联的。

2.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基本框架

为了使普通高中课程的功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我们把高中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两大类。其中,基础性课程主要按照学习领域来设计,拓展性课程则主要按类别或专题设计,如图1和表1。

图1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

基础性课程侧重于基础学力的培养,涉及8个学习领域,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以及综合实践活动。每个学习领域包含一个或几个科目,同一学习领域中的不同科目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功能,每一科目设计若干模块。个别科目可能具有跨学习领域的属性,如地理科目的某些模块就属于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而另一些模块则属于科学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中涉及到的相关科目由国家制定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并规定相应的学分。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可以保证课程的基础性和普通性,同时也提供了一定的选择性,学生可根据各个学习领域的具体要求选择课程。也就是说,在基础性课程中,每一个学习领域必须获得一定的学分,个别学习领域内有些科目甚至可以不选,如艺术学习领域中的音乐、美术,就可以是零选择。

从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科目内的若干模块在设计思路可以不同。一种情况是科目内的模块分为必修和选修,必修和选修可以平行安排,也可以按必修+选修的顺序安排。另一种情况是科目内的模块不分必修和选修,只要求获得一定的学分即可。此外,同一科目内的某些模块之间可以有水平上的区分。

拓展性课程侧重于拓展性学力的培养,对基础学力起补充和深化的作用,按照类别或专题来设计,如自然研究、社会研究、技术与应用、艺术与创作等。拓展性课程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和科技的变化与发展,综合运用所学 4

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更加注重为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创造条件。拓展性课程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发和实施。

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由国家统一分别配置学分。其中,基础性课程按学习领域配置学分,学习领域内不同科目分别配置学分。在某些学习领域,如艺术、体育与健康等,每一学期都是必修的。拓展性课程按不同类别规定最基本的学分。

表1 普通高中课程计划简表

5

3.普通高中课程的三级管理结构

普通高中课程的管理与义务教育课程的管理一样,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权利主体将在各自的权利与责任范围内共同管理普通高中课程。

教育部作为国家一级的课程管理职能部门,对于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管理的主要权利和职责有:

? 确定普通高中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

? 组织制定或审定、修订我国普通高中学段的课程计划,包括基础性课程

与拓展性课程的比例结构,以及学习领域和科目、类别等的数量与学分配置,总课时量和周课时量的分配结构等。

? 颁布科目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以及拓展性课程管理实施意见,确保基本

的高中教育质量和学业要求。

? 定期向学校和社会公布经过审定的普通高中教材目标和教材使用情况

评估报告。

? 确定普通高中课程的评价制度,确保普通高中课程的培养目标得到有效

落实。

? 监控普通高中课程的运行质量,对普通高中学段的教学、评价与考试、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进行定期抽查和跟踪研究,并提出评估报告。

地方一级课程管理的职能部门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授权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它们在普通高中课程管理方面的主要权利和责任有:

? 制定本地区实施的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实施方案,并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备案。

? 负责本地区普通高中课程的教学、评价与考试、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情

况进行监控,跟踪研究和评估普通高中课程运行质量。

? 确定作为地方课程的拓展性课程和作为校本课程的拓展性课程的比例

结构,组织开发和实施本地区的拓展性课程。

? 指导学校制定的拓展性课程开发方案。

? 县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审议学校申报的作为校本课程

的拓展性课程方案。

普通高中课程的所有课程计划只有到学校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学校在课程管理中主要权利和责任有:

? 根据教育部和本地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制定学校学年课程

实施方案,报县一级或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 独立或合作开发作为校本课程的拓展性课程,并报县一级或以上教育行

政部门审议。

? 根据有关规定,组织学校师生和家长选用经过国家一级审定或省一级审 6

查获得通过的教材。

? 组织师生确定各种必修、选修课程的开课计划,尽可能满足学生多样化

的发展需求。

? 反映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立校本课程的内

部评价机制。

? 对学校所有课程进行过程性管理和自我监控,确保学校基本办学质量的

稳定和提高。

主要参考资料:

1.《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设想》(2001年11月30日讨论稿)

2.《高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大学师生的建议》(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1999

年研究报告)

3.《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调查报告》(中国人民大学社会调查所1999年研究报

告)

4.《对高中文理分科的综合考察报告》(中国人民大学社会调查所1999年研

究报告)

5.《普通高中课程计划问题研究》(马立等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6.《面向2世纪中小学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上海中小

学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专辑,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7.《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学习指导》(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钟启泉等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

年版)

7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园林史名词解释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 上一篇: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
  • 下一篇:安徽省芜湖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B)试卷(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