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2013届“二调”语文考试

 

初中2013届“二调”语文考试

【说明】1.本试卷共10页,共7道大题,24道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1至8小题在答题卡上作答,其余各题的答案用钢笔或签字笔做在试卷相应位置上。

试卷Ⅰ

一、语文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芳馨(xīn)亵渎(dú)寒噤(jìn)豆蔻年华(kòu) ....

B. 荣膺( yīng) 恣睢(suī)嗔怒(chēn)锲而不舍(qia) ....

C.愧怍(zuò)剽悍(biāo) 轩榭(xia)戛然而止(jiá) ....

D. 遒劲(qiú)哂笑(shěn) 娴熟(xián)广袤无垠(mào)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笔字的一项是()

A.混淆恻隐孤漏寡闻 山崩地裂B.销毁 揣摹冥思遐想味同嚼蜡

C.呵责稀疏不容置疑 百费待兴D.炫耀挑衅锋芒毕露 黯然失色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黄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中,面对别人的困难,有的人总是一副的姿态。殊不知,自私导致自伤,没有一个人能够到一生不会遇到任何困难,如果大家都别人的困难,那么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又能指望谁来帮助呢?切记,助人即是自助。

A.事不关己所以 幸福 无视 B.心安理得因为幸福漠视

C.心安理得所以幸运 无视D.事不关己因为幸运漠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行,一路美景令我们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

B.2012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耸人听闻的假酒案。 ....

C.昨天晚上,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我被震耳欲聋的雷声惊醒。 ....

D.最近,沐川梨园社区开展了许多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明荣知耻”主题文化活动。 ....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一粒尘埃在空中飞扬,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

B、如果仅仅将城市化等同于高楼大厦、宽街直路,对古建筑拆字当头、毫不珍惜,那么,

M2013届二调 语文第 1页共 10 页

这只能是抹去记忆的城市化,是散失精气神的城市化。

C、业内专家认为,中低收入的人群如果面向保障性住房在交通和商业设施上配套不完善,很容易引发都市平民窟的现象。

D、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

二、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问 说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nàn),审问而明辨之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qiǎng)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duó)。是故,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6、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非学无以致疑(提出疑难) B.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也许,或许) ...

C. 问焉以资切磋(研究) D. 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看不起) ...

7、下列各句中的“而”与“好学而不勤问”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B.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人不知而不愠 D.堕而折其髀

8、下面对文本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的意思是“广泛请教,各有所获,强调‘问’的重要性”。

B.“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与孔子的“不耻下问”意思一致。

C.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好学尤当勤问”。

D.采用正反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手法,批评世俗“不问”的通病,强调“问”的价值。

沐川县初中2013届二调考试

M2013届二调 语文 第 2 页 共 10 页

语 文

试 卷 Ⅱ

三、默写、翻译与鉴赏 (22分)

9、文言翻译(每小题3分,共6分)

①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刘开《问说》)

②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柳宗元《小石潭记》)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4分)

饮酒 (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①作者“结庐在人境”,为什么会有“心远地自偏”的感觉?

②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能换成“忽然”吗?为什么?

11、名句名篇默写 (12分)

①,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 (吴均《与朱元思书》) ②登临吴蜀横分地, 。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

M2013届二调 语文 第 3 页 共 10 页

③手中各有携,。(杜甫《羌村三首(之三)》)

④ ,以乐其志。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⑤ ,今日又南冠。 (夏完淳《别云间》)

⑥月下独酌本是一件苦闷的事情,但李白却能“ ”,找到属于自己的烂漫。 (李白《月下独酌》)

四、社科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成语里的歌声

①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声。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

②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于是,便有人用“引..

亢高歌”来描述其情状。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形容赞美这嘹亮的歌声。“响遏行云”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篇,是说秦国有个叫薛谭的人,拜秦青为师学习歌唱。不久他以为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要告辞回家。老师知其想法,未作劝阻,并摆酒为他送行。临别时老师在郊外大路旁,满怀惜别之情高歌一曲,其声音洪亮,震得树林瑟瑟作响,行云驻足不前。薛谭见此大吃一惊,深感自己无知和盲目,于是请求老师留下他继续学习。 ③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圆”、“珠圆玉润”这两个成语。唱歌既要唱声,又要唱情。“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这就要用上“回肠荡气”、“哀感顽艳”这两个成语。

④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心理效果。“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说的是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美丽歌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她的歌声哀婉悦耳,使人们张大嘴,听得出神。直到韩娥走了很久时间,听者的嘴巴还未闭上。她那优美的歌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古人唱歌还十分讲究节拍韵律。“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有眼”这三条成语即是。板、眼是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⑤从成话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这便是“移宫换羽”和“引商刻羽”两成语播出的音响。“移宫换羽”的意思是先唱原宫调,后再转换唱羽调,相当于现在的“1”大调转为“6”小调,这显然是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演唱需有一定的音乐造诣。而且,从这些文献中,还知道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通俗音乐和高雅音乐两大流派。当时楚国的歌曲中有两首很有名气,那就是《阳春》和《白雪》。

M2013届二调 语文 第 4 页 共 10 页

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均属于较高级的音乐。于是,便产生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两个成语,后泛指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

⑥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成语“高山流水” (见于《列子·汤问》)记载此事,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善于弹琴。一个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表现高山。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来一人,相貌平常。伯牙未加理会,又弹一曲,意境表现流水。曲音未绝,来人朗声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礼,得知此人叫钟子期。伯牙与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几千年前,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弹《高山流水》,而《高山流水》并没有因伯牙不弹而失去知音,它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珍品。

⑦古人还悟出了音乐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以歌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心。成语“四面楚歌”的声波将真情传递:楚汉相争时,楚军被围垓下。一天夜里,项羽听到汉军中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觉得楚地全被汉军占领,十分惊恐。“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它为刘邦打败项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⑧从摘引的部分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12、第②段“相传”一词不能删去的理由是什么?

13、第③段、第⑦段画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14、下面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讲“响遏行云”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古人讲究唱歌时歌声亮,传播远。

B.作者讲“余音绕梁”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古人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

C.作者讲“阳春白雪”的故事是为了说明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

D.作者讲“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古人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15、本文谈到了与音乐相关的许多成语,下面对作者的写作目的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说明古代流传下来很多描绘美妙歌声的成语。

B.说明古代成语中存在很多与音乐有关的美丽传说。

C.说明古代成语中展现着古人在音乐上的极高的造诣。

D.说明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届二调 语文 第 5 页 共 10 页

五、散文阅读(每小题4分,共20分)

幸福已经满满的

①中专毕业后我当了一名护士,和大多数人一样,我的生活平凡而平淡。我不太留意这个忙碌的世界,这个世界也以它的现实漠视着我。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我曾经不太留意的这个世界对我有着越来越多的诱惑。于是平静被打破了,总想得到更多。

②我不是彻底的物质主义者,但我愿意享受生活。我希望可以过上一种足以称之为“幸福”的生活,却不能为“幸福”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上小学时有一篇课文《幸福是什么》,我想现在没有人愿意相信小学课本的东西,包括我。

③去年夏天一个极普通的下午,我百无聊赖地在街上走着。街上人多车多,一辆摩托车撞到了一个农村小女孩。小女孩跟着她的父亲,那父亲苍老而贫寒。车主是城里所谓的“痞子”,撞了人后扬长而去。看着街头相依的父女俩我默默叹息,走上去看了小女孩的伤口,说算了,我带她上医院包扎一下。老农感激地带着女儿跟我上医院。路上他说没法子,乡下人穷,进城来卖点水果,没想到遇上这样的事。对我,他谢了又谢。我帮小女孩包扎好,说不碍事,过几天就好了。老农从口袋里掏出一卷零钞,战战兢兢不知要付多少医药费,我说不用了。父女俩千恩万谢地走了。

④这件小事我很快就忘了,我策划着一种又一种的生活方式,然而一次又一次地碰了钉子,我在一个夜班时悲哀地想,幸福离我是越来越远了。那一个夜班我心乱如麻。清晨七点,我伏在窗口看外面忙碌的世界,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

⑤有人叫我:“医生,医生!”我回头,叫我的不是病人或家属,但似曾见过。想起来了,不久前我帮助的农村父女。

⑥小女孩拉拉她父亲的衣角:“是那天的阿姨。”老农放下负着的大口袋,口袋很沉,他这么大岁数还背得动,还得背,我竟有些感慨,在这灯红酒绿的城市之外,他们简单而沉重地活着。老农笑着说他女儿头上的伤全好了,多亏好心的我,这次进城,他们是专程来谢谢我的。说着把沉沉的大口袋解开,天哪,里面是满满一口袋桃子!又红又大,多得让我吃惊。老农说那是他们全家细细挑的,乡下人没什么好送,就送些桃子表表谢意吧!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真的,那一刻我竟有点眼睛湿润的感觉,为父女俩简单而质朴的谢意。我请他们坐下,突然想起现在才七点,哪儿有这么早的车?对我的询问老农说,他们早上五点就出门了,走了两个小时才到这。我说怎么不晚点好乘车来呢?老农憨然地笑了,说乡下人不比城里人,走惯了??

⑦送走父女俩,我看着那足有三十多斤重在桃子,想到他们一家人走了二十几公理的路把桃子送给我,想到他们简单而纯朴的心愿:希望小女儿上城里的高中,希望成绩好的小女儿像我一样,有好的工作和生活??

⑧我从不知道我是如此地幸福---年轻,能干,有学问,有一份好工作,有一颗好心。

M2013届二调 语文 第 6 页 共 10 页

看着那满满一口袋鲜艳的桃子,我知道我拥有满满的幸福。那幸福就像这又大又红的桃子,一个一个地真实可触,是那么满满的、满满的。

⑨我想我可以为幸福下一个定义了。珍惜你所拥有的每一样东西,你会发现,幸福简单得让人无法置信。

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17、第①段中的“平凡和平淡”能否舍去一个,为何?

18、第②段末句为什么说人们不相信课本里的东西?“包括我”为什么单独提出来说?此处我的“幸福”看来已经有了明显的定义,是什么呢?

19、第⑦段的省略号,你认为省略了那些内容?

20、本文中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语句,请对第⑧段画线句作赏析。

六、综合性学习(每题4分,共12分)

21、仿写(4分)模仿前两句的句式,在横线处再续写一个句子。

我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中,在夕阳的金黄里,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我梦想,坐在家乡的明月下,在满天的银辉中,生发“月是故乡明”的感慨;

M2013届二调 语文 第 7 页 共 10 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综合性学习(4分)

一家青少年研究所,分别对日本、美国和中国大陆的高中生进行“受你尊敬的人物”的问

②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请你写出一条建议。

23、名著阅读:下面对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阿廖沙”其实也就是高尔基的乳名。

B.九年级下册教材选录《格列佛游记》的精彩片段,讲述的是利里浦特与邻国不来夫斯古的战争情况,其实是影射当时英法两国之间的连年征战。 C.“他决定去拉车,就拉车去了。??至于讲价争座,祥子嘴慢气盛,那些老油子们也弄不过他。于是第二天就有了不错的生意。”

D.简·爱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中的女主角,她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追求超越个人幸福的最高境界。

七、作文(60分)

半命题作文: 在我心中

要求:先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使题目完整;600字以上;文中不出现自己真实的校名、人名。

M2013届二调 语文 第 8 页 共 10 页

M2013届二调 语文 第 9

页 共 10 页

10

M2013届二调 语文 第 页 共 10 页

2013年二调语文答案

一、1、C 2、D 3、D 4、B 5、B 二、6、D 7、C 8、D

三、9、①真理不专门存在于某人,并且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 ②(鱼儿)一会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一会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10、(4分)⑴此句并非指居所地处偏僻,而是因为作者内心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即使居住“人境” 也感到清幽宁静。(2分)

⑵不能。“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之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之情;而“忽然”仅表现诗人“见南山”很仓促,这与全诗感情基调不吻合。(2分)

11、(12分,每小题错一个不得分)

①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

②徙倚湖山欲暮时

③倾榼浊复清

④衔觞赋诗

⑤ 三年羁旅客

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四、社科文阅读

12. 如果去掉“相传”,就肯定古人唱起歌来都是“放开嗓的,大声歌唱”的,况且也没有证据来证明。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3. 第③段画线句子用了关联词语“不但??而且”,在文中是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⑦段画线句子是个过渡句,它只启下,不承上。

14. C 15. D

五、散文阅读

16、一对曾今接受过“我”帮助的农村父女为了感谢“我”,专程走两个小时的路送来满满一口袋桃子,让“我”知道自己拥有满满的幸福。

17、“平凡”指自己的护士工作,“平淡”指护士工作带给自己的生活感受;前者是客观现实,后者是主观感受,不能舍任何一方。前承护士工作,后引发感受。

18、时代不同了,物质诱惑太多,表强调,对现实护士工作不满,想挣更多的钱,满足更多的物质生活享受。

19、当然是“可我已经拥有了他们全家的简单、纯朴的心愿,却不知珍惜,不懂幸福,其实幸福就在身边,生活中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

20、运用了比喻手法,把抽象的“幸福”比作了具体鲜亮的“桃子”,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幸福”既令人向往、心生喜爱,又“简单质朴”“真实可触”的特点,同时也传达出“我”领悟到了幸福的真谛之后的喜悦之情。

六、综合学习

21、我梦想,来到惊涛澎湃的黄河边,在秋风的吹拂下,荡漾起“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

M2013届二调 语文 第 11 页 共 10 页

情。我梦想,来到江南水乡中,在绿波的荡漾里,体会“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意境;我梦想,来到奔腾的长江边,在高高的山坡上,领略“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气势。

22、①中国高中学生对父母的尊敬程度远远不如日本和美国。

②全社会都应该对学生加强爱父母的教育;作父母的要注意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学生应理解父母,多与父母沟通等。

23、C

24、作文:可填入名著、名人、名篇、友谊、山川江河、祖国等

12 M2013届二调 语文 第 页 共 10 页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园林史名词解释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 下一篇:“一元二次方程”期末复习试题(客观题) (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