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全册1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全册

《燕子》教学反思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多么优美的文字,多么生动的描述,在我摇头晃脑地为学生朗读《燕子》一课时,却发现学生们并没有被我的激情、被书中的文字所感染。为什么呢?燕子可是学生们经常见到的,而文中又描写得这么形象、这么可爱,怎么会引不起学生的共鸣呢?就在我产生疑问时,我发现班里多半学生的目光都瞅向窗外。原来,窗外正有几只燕子在叽叽喳喳,我突然意识到,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把书中的语言文字和自己的观察体验相结合。让学生学会看风景、学会做文章。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儿时的歌谣被孩子们快乐地哼唱着,在阳光下,在校园里,学生们尽情地寻找着燕子的足迹,品味着字里行间的描述和自己眼中看到的风景的异同。?老师,你看,小燕子真长着剪刀似的尾巴。??老师,你瞧,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飞过,跟书中写的一样。?看着孩子们因为兴奋而涨得通红的小脸,我的心情豁然开朗。

第二天上课,我惊喜地发现,所有的孩子竟然都能把课文非常有感情地背诵了。看着他们摇头晃脑、怡然自得的神情,我有了深深的领悟──课堂教学是一个用生活验证和丰富知识的过程,语文教学

更是一个诗意的旅程,教师应是一个称职的导游,而真正看风景的人是学生。记得有一首歌唱到:?风景这边独好,祖国分外妖娆。?而我想说的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看风景,风景哪边都好,生活无限美妙!

《古诗两首》教学后记

本课教学采用了?合──分──合?的方式,将两首古诗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共同突显?春?这一主题。开课伊始,便将两首古诗和盘托出,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发现两首诗之间的共同点──都描写了春天,都写到了春风这一事物──从而引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以此导入对《咏柳》一诗的教学。又以?二月春风裁出了……裁出了……裁出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出示:万紫千红总是春)?过渡到《春日》一诗。两首古诗的分开教学看似独立,其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始至终不离?春?这一主题,为二次整合铺垫基础。

课末,将两首古诗再次整和,进行对比参读。使学生领会到:《咏柳》如细笔勾勒,由一柳而见出整个春天;《春日》则如泼墨挥毫,渲染出春天的?无边光景?,?万紫千红?。然而此处对比的实质并非为求异,而为探求两首古诗内在精神之一致,即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至此,学生对春的感悟和热情得以升华,此时,让他们写下心中对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课堂氛围达到高潮。

除了两首古诗之间的整合,本课教学还巧妙地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古今诗文得以整合。课始,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

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导入新课,揭示了整节课的主题,奠定了课堂的情感基调。课末,以《春》的结尾三段丰富了春的内涵,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在这儿,诗、文各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个性,又具有相同的精神内涵。?诗?是?文?的浓缩, ?文?是?诗?的诠释,其有效结合,使学生臵身于更广阔的语文空间,营造了课堂的浓浓春意。另外,新旧知识的整合在本堂课中也有体现。课前谈话让学生背诵已学的描写春天的古诗,照顾到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终鼓励学生阅读和摘录有关春天的美诗文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 观著名于永正教学《荷花》有感

自提倡素质教育到全面贯彻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阅读教学中我们欣喜的看到,课堂活起来了,个性突出来了,创新多起来了,这是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观的体现。但纵观目前的阅读教学案例不难发现人们对?课改?环境下教学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前不久在我集团总部任教研究主任的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来我校送课,教学了三年级的《荷花》。教学中体现的深刻的教学思想,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们的阅读教学留下了宝贵的启示。

一、重基础,?写字教学?贯穿始终

目前阅读教学追求?个性??创新?成了一股时髦的风,?写字教学?常常被人们忽视,平时的教学中尚能在课尾提一提并布臵学抄

写默写,但在?课改?研讨课之类的阅读教学中越来越成了麟毛凤角了,生怕学生的?创新?的热情,弘扬的个性受到它的破坏。在于老师的课上?写字教学?不仅受到了重视,而且贯穿在整 个教学过程中。

如于老师在导入新课后即板书课题,他是这样教学的,?请同学们一起看一下‘荷花’怎么写的?。随即在黑板上书写,?‘荷’字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何’字?。?现在我一起读题目。?这样的写字教学一点不刻板又起到了识字的效果,做到?润物细无声?,教学过程中的也是这样。

于老师让学生把课文中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划下来,然后指名学生把自己划的词语写在黑板上。一个学生写了?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字。于老师相机进行写字指导。?这位同学‘冒’字写得很好,很正确。对学生的好的写字习惯给予表扬,激励和引导学生注重写字?‘冒’字的上部的两横不封口的不要写成‘曰’字,随后又书写‘帽’字?,?这个字很形象,你看眼睛上(书写‘目’)戴着一顶帽子(画个半圆,再画两横作帽沿),帽口是不能封死的,又因为帽子是布做的要加个‘巾’字 旁,这就成了一个‘帽’了?。形象的?字理教学法?即教会了学生识字,更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是真正的?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课程最后于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文中的生字书写了一遍,提出了一些注意点,并让学生认真描红才结束此课。

二、读书要读出?味?来

以前的阅读教学往往以?讲解?为主,而剥夺了学生?品读??体味?的权利,现在的一些阅读教学则因追求?创新?和?个性?而剥夺了学生?品读??体味?的机会。《荷花》的教学为?呼唤回归阅读权?的阅读教学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教学中于老师介绍了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散文语言清淅流畅,平实淡雅,写景状物细致优美,耐人寻味。然后说:?《荷花》就是一篇描景的‘美文’,我们要能读出他的‘美味’来?。这给阅读教学下了一个总的要求,然后又介绍方法说:?古人把读书叫估‘煮书’(板书),书越‘煮’才越有‘味’?。在?煮书?过程中,于老师分三步走进行教学。首先是熟读课文。?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熟(板:熟读)。?在读书过程中于老师边巡视边指导让学生读进去,然后指名几位同学读文。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于老师要求学生再品读课文。

?同学们,请你们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板:?品读?),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或语句划出来。??同学们读得很仔细划得认真,再请你把自己体会的内容批注在旁边。?这里于老师提出更高要求,继续?煮书?,深入?体味?。在?品读?的过程中于老师让学把一

些好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当?品读?告一段落后,让学生共同交流从划出的词语中?体味?到了什么,并让学生练习如何把体会到的东西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品读?逐渐进入了高潮,?煮?出的味道越来越美了。如:

一个同学在课文第一部分划出了?赶紧?这个词,并说到: ?我体会到了,‘我’迫切的心情,巴不得一下子跑到,同时也好像‘闻’到了塘里的荷花的淡淡清香,荷花一定美极了。?(赢得了同学们一阵掌声)。于老师继续引导,?你能把迫切又美的感受读出来吗??他试着读到:?赶──紧──?(?赶?字读得很急切,?紧?字则舒缓,赞美的读出)。

于老师这时竖起了大姆指,然后又带领大家读了两遍。此外于老师还引导学生?品读?了?挨挨挤挤?、?冒?、?饱胀?、?翩翩起舞?等关键词语及第四自然段中的优美语句。在细细?品读?读出?味?之后,于老师再让学生美美地读课文读出?美味?来。(板?美读?)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于老师给予指导,并范读,如第四自然段要轻声读,用气读,带着想象读。通过于老师的引导学生不仅自己陶 醉在优美的文中,听者也被深深的吸引了。

三、适当的?创新?

适当的?创新?或说?创新?要适当。?创新?是好事,是课改倡导的核心,但在一些课堂上,常常一?创?不可收拾,沾边的不沾边,恰当不恰当的统统称之为?张扬的个性?,有?创新?。归究其原因,这是没有在扎实的基础上追求?创新?,没围绕文章或字、词句、段的中心意思去?创新?。前面叙述中我们已经感觉到了在于老师教学中,学生通过?熟读??品读??美读?课文,与?文本?进行了扎实充分的对话,创新思维非常活跃,产生的创新成果也与?文本?相贴切。

再如,在教学到?有的还是花骨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一句时,于老师播放课件让学生说说?花骨朵?是怎样的,有的学生说:?含苞未放?、?含苞欲放?,还有的学生道:?含苞羞放?,这时于老师又竖起了大拇指夸她想得好,既贴切,又运用了拟人的方法使?花骨朵?羞答答的形象栩栩如生。像这样?创新的火花?,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多处,每一处都让我感觉到?油然而生?,?水到渠成?。这才是课改体现的?创新教学?。

以上三点是笔者听课后油然而生的自我反思,于老师的课展示了教学艺术的无穷的魅力,表达他对阅读教学的深邃的思想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究体会。

《珍珠泉》教学反思

《珍珠泉》这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珍珠泉水又绿又清,水泡既美丽又有趣,表达了作者对珍珠泉、对家乡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研读,我设计了了解美景中悟情的教学思路:

1、泉水的特点。特点:绿、深、清。

我让学生充分的想象:

那样清,清得能倒映出 ( )。水是那样清,清得就像

( )。从而让学生感受泉水的美,为进一步的朗读做基础。具体感受完三个特点后,我创设了让学生给老师们介绍珍珠泉的水有多美,为学生感情朗读提供了语言环境。

2、有趣的水泡。

课文从水泡的形、动、色三方面介绍了水泡的有趣。在学习水泡的形时,我采用了评读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的朗读之中感受重点。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接着我借助学生的表演,让学生感受到了水泡的形成过程的有趣。在这我为学生表达的训练创设了一个情景:?小水泡们,你扑哧一笑想说什么??为学生的朗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学习水泡的颜色时,我让学生自己去找读懂了什么?但我发现平时教学中多次强调的标点的问题学生病没有真正得到重视,所以耽误了时间。设计时可以改为找了两个同学读,在第二个同学读时我告诉了它读的技巧,一方面是为引起其他同学的重视,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水泡的五颜六色。

3、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已深深的感受到作者是多么喜欢珍珠泉,同时我也感受到学生也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眼清泉,在他们心中有了一种表达需要。

这时我设计了:你想对珍珠泉说些什么?作者说了什么,找到文中的话,读出自己的感受。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强调更多的是前半句。为此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重走作者童年走的小路去打水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水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从而达到赞美家乡的情感。这一部分中学生的情绪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顺理成章的设计了一首小诗,让学生尽情的表达。

《翠鸟》教学反思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翠鸟就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水面?说明都是一刹那之间进行的。这几个动作联系在一起,突出了翠鸟捉鱼的迅速、敏捷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

1、我引导学生先借助拼音自己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再进一步弄清楚每一句、每一段写了什么。然后,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翠鸟小巧、美丽、可爱的样子,以及巧妙、神速地捉鱼的动作。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要始终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阅读、思考、想象。在这个基础上,把个人读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讲出来,和同学们交流、讨论。同时,结合形象直观生动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翠鸟捕鱼的动作敏捷和翠鸟外形的关系。

2、指导朗读、背诵: 指导朗读,采取范读、引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和议论、理解相结合,在读中感悟。朗读翠鸟外形特点时,可以读得稍慢,轻柔;朗读翠鸟活动的特点时,可以读得适当快一点,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

背诵要在理解和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先弄清每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及句子的顺序,可以板书重点词语,帮助学生记忆。

在反思中成长──《燕子专列》课后反思

一、?阅读?的层次要清晰

把教学感受深刻、有创意、效果好或失败的课例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的喜人变化如实准确地记录下来,并分析、研究这些案例可以帮助教师解决具体教学问题。在教学第三段时,由于是四年级的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状况,我调整了教学的内容。在充分理解?人们为燕子作了什么??这一问题后,进行感情朗读指导时,大胆地鼓励学生去正确评价他人。在评价他人和自己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

课文内容,并通过自己的朗读呈现出来。但是,在今天的展示课中,由于是四年级的学生,在第三段的理解上,层次不够清晰。应该是?自读──交流──再读──展示读(评价)?的过程,而在实际课堂中,将?学生的交流?与?学生的再读?进行了两次,这没有必要,并且没有起到深入理解的作用。因为学生在第一次交流中,已经是十分充分了。所以?读?的层次显得不是很清晰。

二、抓住闪光点,推动教学进程

俄国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说过:?对于我,作曲是一种灵魂的表白。?音乐,是一门心灵的艺术,语文教学,是一门塑造心灵的学科。它们共同打动人心灵的东西便是?情?。善于?抒情?、?煽情?的语文老师,会使他的语文课堂魅力无穷。当我们在课堂上用心灵去拨动孩子的心灵时,我们的课堂中就会流淌出音乐般美妙的旋律。这是我要追求的语文教学的美、美的语文教学。

当然,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死?的,而课堂上的学生是?活?的。有时候,我上课上考虑的只是教案、环节、过程。其实,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状况,应根据课堂上生成的情景,推动教学的进程。视学生的学情,一边上课,一边调控、创造、发展、适应。对学生各方面发解得越充分,教学的主动性就越大。

这节课一下,有的老师就对我说:?杨老师,你上课真有激情,整个身心和课堂融进去了。?、?你的过渡语是这样的自如,对学生的评价很有针对性,具有个性化的语言,让学生有发展,让我们听得有意思,不疲劳。?其实,这也是我们平时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整合课程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把课改专家的思想转化为教学实践,产生的良好的效果。只有平日里有了丰厚的积累,才能让一节语文课上得如行云流水,收放自如,师生共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使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从而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这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语言朴实,但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指导学生朗读的好课例。因此,在备课时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文中蕴含着的道理?做为主要教学目标。围绕着这个教学目标,在读准字词并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后即以?老师想提一个问题,这节课我就提一个问题。你们有信心答对吗?要想答对我的问题,你们得好好读读课文。该怎么读呢?你们先猜猜我会提什么问题,按你们猜的问题使劲儿钻研,钻研得越透彻越好。?在学生再读课文后接着揭示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本想借着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地认真地去读课文并深刻地去领悟每一句话所蕴含的道理,然后再以?如果这个小村庄还有人活着,你想对他说

些什么??来进行说的训练,最后再进行一些拓展练习,为学生补充一些资料。可惜,正当大家深入地理解课文时,本节课却不得不戛然而止。

课后一直觉得很遗憾,留了个小尾巴。但细细一想,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这样的一篇言简意深的课文要想在40分钟内既深刻地去领悟每一句话所蕴含的道理又能感情地朗读也决非易事。要想训练得更扎实,只能慢慢地去引导,反复地去体验,深刻地去感悟。

有人说,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只有在挫折与困顿中不断反思才能成长,但我是个唯美的人,当好一名教师,拥有一节无撼的课是我永远的追求。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做到顺学而导──《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路旁的橡树》这篇课文。这是人教版第六册教材的课文,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娒林斯基写的。考虑到在一节课里要基本完成教学内容,我为四年级的孩子选择了这篇比较短小浅显的课文。尽管评课的老师给了我很多鼓励的话语,但我想起莎士比亚的一句话:保留自己的判断!老师们为了鼓励我才尽量说优点,我自己知道,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一些遗憾。这只能说明,我的临场应变能力还不够强,现场调控能力还有待加强,而思考和实践是走向成熟的捷径。

我想如果能把自己授课的过程全部摄下来,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的话,一定会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在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做到顺学而导。

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有很多地方都和我原先预料的不一样的。每个人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因人而异的。这就决定教师必须敏锐地察觉他们的思维过程,从错综复杂的信息中提炼最值得探究的教学问题,带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揣摩、感悟、体验、想象去解决心中的问题,把学和教、预设和生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管?风筝?飞得多远,?线?永远在老师的手中。在教学中,我原想以中心突破法来指导学生理解全文,但是,由于疏漏了让学生说感受的环节,自然引不到中心句去。而且从学生阅读的心理规律上来看,学生更迷茫的不是最后一句,而是写工程师和工人们沉默的话。在对学生学情的估计和及时调整策略上,我显然缺乏教学机智。我想在探究?工人们和工程师为什么叹气?这个问题前,还是应该先让学生解决?马蹄形?是什么形状,从而对课文意思有一个初步的概括和了解。在引出?有必要让树,还是把树砍了吧??这个问题,就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争辩思维,更有兴趣地去读书。

因此,教学是要充分预设的,同样的教学内容,到不同的班级去教,过程也是不一样的,教师最要紧的是现场灵活的调控能力。在细节上,还有很多毛病,比如一开始自己也有些紧张,说明缺少实践锻炼的经验;对多媒体课件的操作不够灵活,导致不小心把后面一张幻灯片提前放了出来;对时间的控制不够完美,导致教学出现了几十秒的多余时间,又让学生提问,使教学又终点回到了起点;对板书的设计虽然比较有新意,但是当时考虑到时间,漏了?和谐画卷?这几个词,我想如果加上,也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园林史名词解释
  • 上一篇:外研社新标准英语四年级上期单元测试题(M6-7)
  • 下一篇: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