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大作业

 

1. 论述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其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把国民收入作为最基本的总量,以国民收入的决定为中心来研究资源利用问题,分析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主要研究量有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至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是研究三个部门、三个市场和三个理论模型而构成的。因宏观经济学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故不考虑个体经济的差异,只把经济划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并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三个部门。在宏观层面上研究市场活动时,把各种市场归结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即三个市场。三个理论模型也十分重要:

(1)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仅研究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如何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模型;

(2)国民收入决定的IS—LM模型:在模型(1)中加入货币市场供求关系来研究国民收入决定的理论模型;

(3)国民收入决定的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在模型(2)中再加入劳动市场供求关系来研究国民收入决定的理论模型。

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研究总体经济行为。

2. 论述需求管理政策和供给管理政策的内容

需求管理政策有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收入和

支出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通胀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进而影响经济的政策。由于国民收入在短期内的波动以及由此引起的失业和通货膨胀主要来自需求方面,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正是可以调节需求的政策,因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

财政政策: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政策,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财政政策的工具是国家财政,由政府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构成,其中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而政府收入则包含税收和公债两个部分。

(1)变动政府购买支出水平是财政政策的有力手段。

政府购买支出是一种实质性的政府支出,有着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因而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是国民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政府购买支出是决定国民收入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规模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增减,并对整个社会总支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社会总支出水平过低时,政府可以提高购买支出水平,以此同衰退进行斗争。反之,当总支出水平过高时,政府可以采取减少购买支出的政策,降低社会总体需求,以此来抑制通货膨胀。

(2)政府转移支付也是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

政府转移支付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政府在付出这些货币时并无相应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发生,是一种不以取得本年生产出来的商品和劳务作为报偿的支出,也是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样能够通过转移支付作用于国民收入,但乘数效应要小于政府购买支出。

在总支出不足时,失业会增加,政府应增加社会福利费用,提高转移支付水平,从而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水平,社会有效需求因而增加;在总支出水平过高时,通货膨胀率上升,政府应减少社会福利支出,降低转移支付水平,从而降低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社会总需求水平。

(3)税收可作为实行财政政策的有力手段之一。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既是西方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实施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与政府购买支出、转移支付一样,税收同样具有乘数效应,其乘数有两种:一种是税率的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另一种是税收绝对量的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因此税收作为政策工具,可以通过改变税率、变动税收总量来调节社会总需求。

在需求不足时,可采取减税措施来抑制经济衰退;在需求过旺时可采取增税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

(4)公债也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工具。

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

政府公债的发行,一方面能增加财政收入、影响财政收支,属于财政政策;另一方面又能对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的扩张和紧缩起重要作用,影响货币的供求,从而调节社会的总需求水平。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它和财政政策一样,也可以调节国民

收入以达到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的目标,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货币政策一般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前者是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带动总需求的增长。货币供给增加时,利息率会降低,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因此经济萧条时多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反之,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给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取得信贷比较困难,利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严重时,多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

三种主要工具:

(1)再贴现率政策。

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或者说放款利率。贴现率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减少,准备金减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贴现率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增加,准备金增加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

(2)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当中央银行要购买债券时,对债券的市场需求就增加,债券价格会上升,而债券价格的上升,就意味着利率的下降;反之亦然。由于公开市场操作灵活,因而便于为中央银行及时用来改变货币供给变动的方向,如变买进债券为卖出债券,立即就有可能使增加货币供给变为减少货币供给。

(3)变动法定准备率。

降低法定准备率,实际上等于增加了银行准备金,而提高法定准备率,就等于减少了银行准备金。

供给管理政策:

指在短期内如何从供给方面采取一些政策措施来消除较大经济波动带来的失业和通胀。来自供给管理的政策包括主流凯恩斯主义者的收入政策、人力政策和供给学派的以减税为核心的刺激供给的政策。

收入政策、人力政策和减税政策:

收入政策是用来限制垄断企业和工会对物价和工资操纵的一种重要政策,即实行以管制工资一物价为主要内容的政策。人力政策是用以改进劳动市场状况,消除劳动市场不完全性,以便克服失业和通货腱胀进退两难的困境的政策。减税政策即降低税收,降低了税收,就会提高资产报酬率,鼓励储蓄和投资,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缓和通货膨胀,并导致消费、产出和就业增加。

3. 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中,人们常说“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看不见的手”出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指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看得见的手”出自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指国家的宏观调控。

在现代市场经济成长的过程中,市场就像“看不见的手”,调配着各种经济资源,但它存在滞后、自发、盲目等弱点,例如公共消费的供给(如各种公共设施)、某些特殊产品的供给(如毒品、枪支),这些活动就不能只靠市场调节,而需要政府在市场经济中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

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如下:

① 经济手段:

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经济的措施。

② 法律手段:

制定法规,规范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行为。

③ 行政手段:

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措施,直接、迅速地调整和管理经济活动。

4. 对2008年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做出评述

2008年期间,世界经济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海啸,进而演化为全球性经济危机。 2008年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

(1)变动政府支出:财政支出重点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减少国家建设型支出,缓解投资的快速增长势头。

(2)加大保障措施,减轻居民的后顾之忧,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3)建立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再就业政策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4)采取措施,抑制物价持续上涨。

在经受国际金融海啸冲击和国内特大自然灾害影响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外贸依存度超过60%的国家,能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说明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及时有效。

2009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内外形势复杂的这一年,我国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计划,09年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

2010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农产品价格维持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变动税收、推进资源税改革、变动政府转移支付。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上调存款准备

金率、积极扩大直接融资。这一年保持宏观经济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经济运行整体上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中国经济景气在稳步复苏。

2011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发行公债、增加政府投资、变动税收。稳健的货币政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发行债券。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着高通胀的压力以及实现增长的目标,我们经过一系列的调控以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组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

2012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发行国债、减少税收。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货币供给、变动基准利率、公开市场业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012年根据经济增速有所放缓、通胀水平有所降低等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着力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2013年依旧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下,经济增长速度略有降低,但企业赢利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央行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但资金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利率趋于上升,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2014-2016年仍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包括变动政府支出和国债、减少税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

面对经济危机中骤然变化的国内外经济局势,我国迅速调整宏观调控目标,在未来的几年里,一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到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我国经济在经济危机中避免了巨大的震荡,率先在全球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总体回升,为世界面对这次金融危机做出了贡献。

5.你选修这门课的收获及对这门课和老师的建议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园林史名词解释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 上一篇:任务型阅读专项训练(江苏)
  • 下一篇:法理学期末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