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新余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测试卷
命题人与审题人:廖春梅
一、选择题(2×25=50分)
1.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②奠定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④是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反映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 汉武帝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他统治时期( )
①教育为儒家所垄断②兴办太学拓宽了人才选拔渠道③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④私学兴盛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3.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完善科举程序 ②创立行省制度 ③强化文化政治 ④世俗文学兴起
A.①②③ B. 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4.明太祖曾规定:皇室后妃“必须选择良家女子??女以礼聘娶,不拘处所,勿受大臣进送”。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护专制皇权 B.确立理学官方地位 C.实行仁政怀柔天下 D.打破血缘贵族政治
5.明清时期,李贽主张“各遂千万人之欲”;戴震亦认为“凡事之经纪于官府,恒不若各自经纪之责,专而为利实”。下列各项中,与上述主张相类似的思想是( )
A.三权分立 B.民主主义C.自由主义 D.天赋人权
6.四位学生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小题目,你觉得最适宜的是 ()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利武器④印刷术与古希腊的智者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7.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8.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 )
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C.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D.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9.14.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B.宋词是宋代文学的标志
C.元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D.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繁盛时期
10.某前清举人在辛亥革命后一直不承认“民国”的合法性,坚持以“大清子民”自居。但后来他逐渐放弃了“大清”和“民国”的区分,而以“中国人”自居。这种转变最可能是因为()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民心B.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C.新文化运动的深刻启迪D.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11.“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郭沫若称颂哪位诗人而写一副对联?( )
A.屈原B.辛弃疾 C.杜甫D.李白
1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
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学说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
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
13.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14.“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古雅典的这一制度( )
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15.古希腊诗人阿尔凯斯说:“不是因为房屋最终在这里建起,或是坚固的城墙在这里伫立,不是运河或码头让城邦成为城邦,而是这里的人们能使用他们的机会。”据此可以说明城邦最大的特点是()
A.城邦林立 B.独立自主C.民主政治D.小国寡民
16.1789年8月,法国制宪议会颁布法令规定“一切公民和一切财产均应纳税”.对这一规定的准确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