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编2017年高考化学实验专题精品复习:元素性质类实验 Word

 

元素性质类实验

一、氢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

实验1:如右图所示,球形干燥管中装有碱石灰干燥剂。导管口蘸些肥皂水,控制氢气流速,

吹出肥皂泡。当肥皂泡吹得足够大时,轻轻摆动导管,让肥皂泡脱离管口,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肥皂泡迅速上升,说明氢气比同体积的空气轻。

实验2: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观察火焰的颜色。然后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冷而

干燥的烧杯,过一会儿,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与解释: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用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时,

烧杯壁上有水珠生成,接触烧杯的手能感到发烫。

氢气在空气里燃烧,实际上是氢气跟空气里的氧气发生了化合反应,生成了水并放出大量的热。 实验3:取一个一端开口 ,另一端钻有小孔的纸筒,用纸团堵住小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

气,使纸筒充满氢气。移开氢气发生装置,拿掉堵小孔的纸团,用燃着的木条在小孔处点火,注意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与解释:刚点燃时,氢气安静地燃烧,过一会儿,突然发生爆炸,听到“砰”的声音。

点燃前,纸筒内是纯净的氢气,遇火燃烧。随着氢气的消耗,空气不断从纸筒底

部进入筒内,筒内的气体变成氢气和空气的混合物,这种混合气体遇火发生了爆

炸。

实验4:在干燥的硬质试管底部铺一层黑色的CuO,管口微向下倾斜。通入氢气,过一会儿,再给CuO加热。反应完全后,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

现象与解释: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为亮红色固体,同时管口有水滴生成。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了铜和水。

二、碳族元素

实验1:把石墨电极或铅笔芯和导线连在一起,接通电源后,灯泡是否发亮?

现象与解释:灯泡发亮,说明石墨能导电。

实验2:参考左图所示装置,制一个净水器,并完成实验。

现象与解释:混有红墨水的水变为无色,说明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实验3:把木炭加热到发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注意木炭在空气里和在氧气里燃烧有

什么不同。燃烧停止后,立即向瓶内倒入一些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燃烧后生成的

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实验4:把经过烘干的木炭和黑色的氧化铜共同研磨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里,把试管固定

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用酒精灯(可加网罩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加热试管几分钟。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黑色固体变为有红色固体,说明有金属铜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

化碳生成。

实验5:在一根细木棍的两端各系上一个大小相同的小纸袋(或一次性水杯),在木棍的中间部

位系上一根细绳,使两端平衡,并把它系在铁架台上。取预先收集好的二氧化碳(注意观察颜色、状态),迅速倒入其中一个小纸袋中,观察两端的小纸袋是否继续保持平

衡。

现象与解释: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的气体;倒入二氧化碳的小纸袋一端向下倾斜,说明二

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6: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阶梯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沿烧杯

壁倾倒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二氧化碳使下层阶梯上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后熄灭。这个实验可以说明两点:

第一,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第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7:向盛有紫色试液的试管里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石蕊试液颜色的变化。待石蕊试液颜色

变化后,停止通入二氧化碳,并取少量溶液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再观察石蕊试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当通入二氧化碳时,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当加热时,红色石蕊试液又变成紫

色。这是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碳酸很不

稳定,很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8:在盛有CO的贮气瓶的导管口点火,观察火焰的颜色。把一个烧杯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

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现象与解释:烧杯内壁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CO在空气里燃烧生成CO2,燃烧时,发出蓝色的

火焰。

实验9:在玻璃管里放入CuO,通入CO,并用气球收集尾气,然后加热,仔细观察实验发生的

现象。

现象与解释:黑色的CuO变成了红色的Cu,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说明CO能使CuO还原成

Cu,同时生成CO2。

实验10:在一个小玻璃杯中放入少量洗净的碎鸡蛋壳,加入一些盐酸,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

的玻璃片盖住。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有气体产生,有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说明鸡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三、氮族元素

实验1:在长玻璃管中放少量红磷,玻璃管的一端用软木塞或纸团塞紧,另一端敞开。先均匀

加热红磷周围的玻璃管,然后在放红磷的地方加强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加热后,玻璃管内有黄色蒸气产生,并且在玻璃管内壁冷的地方有黄色固体附着,此固体即为白磷。

实验2: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

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水里事先加入少量酚酞试液)。打开玻璃管上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烧杯里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杯内液体呈红色。说明氨极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具有碱性的氨水。(思考:如何用只用试管和烧杯做氨气极易溶于水的实验?)

实验3:用两根玻璃棒分别在浓氨水和浓盐酸里蘸一下,然后将两根玻璃棒接近,观察发生的

现象。

现象与解释:当两根玻璃棒接近时,产生大量的白烟。这是由于氨水挥发出来的NH3与盐酸挥

发出来的HCl化合形成微小的NH4Cl晶体。(思考:NH3与浓硝酸、浓硫酸靠近时有什么现象?) 实验4:在试管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加热后不久,在试管上端的试管壁上有白色固体附着。这是由于受热时,NH4Cl分解,生成NH3和HCl,冷却后,NH3和HCl又重新结合,生成NH4Cl。

实验5: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NH4)2SO4和NH4NO3固体,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加10%的

NaOH溶液,加热,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加热后,两支试管中都有气体产生,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同时看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变蓝。说明(NH4)2SO4和NH4NO3都能与NaOH反应生成NH3。

实验6: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浓硝酸和稀硝酸,立即用透明塑料袋

将试管口罩上并系紧,观察发生的现象。然后,将加稀硝酸的试管上的塑料袋稍稍松开一会儿,使空气进入塑料袋,再将塑料袋系紧,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反应开始后,两支试管中都有气泡产生,是塑料袋膨胀,加浓硝酸的试管中反应剧烈,放出红棕色气体。加稀硝酸的试管中反应较缓慢,放出无色气体;当空气进入以充满无色气体的塑料袋后,无色气体变成了红棕色。

在上面的实验中,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了NO2,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了NO,NO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生成了NO2。

四、氧族元素

实验1:将一支装满SO2的试管倒立在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槽中。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与解释:装有SO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以后,试管中的水面上升,试管中的液体变为红色。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园林史名词解释
  • 上一篇:2017年高考调研数学理科模拟卷
  • 下一篇:最新精编2017年高考化学实验专题精品复习:化学实验简答题怎样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