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性作文审题材料整理
【材料1】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致使裙子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1、 因为料子高档,要挽回损失。所以可得出:化不利为有利,且永不放弃。
2、“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所以化不利为有利,还需要聪明过人的智慧、灵活变通地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
3、综合1、2两点,得出: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
【材料2】
没有直线,不能显现何为曲线;没有正直,无以映照何为邪恶。
事物是相互信赖的。
【材料3】
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
1、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弥补先天的缺陷(着眼于蜗牛)
2、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着眼于老鹰)
3、如果你缺少优越的条件,你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够勤奋而且有恒心;如果你拥有出众的天赋,也不排斥仍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着眼于老鹰和蜗牛)
【材料4】
星 星
雷诗雁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所取。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渍,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1、距离产生美。总以为星星是宝石,是因为在仰望它,和它有一段距离;没有距离了,飞上了星星,自然也就没有美可言了,看到的当然是灰尘、石渣。对人也是这样啊,在对一个人还不怎么了解的时候(特别是恋人),总觉得他什么都是好的;可我们对他熟悉了,他对我们再没有什么秘密的时候,美便不存在了。实际上,不是美不存在了,而是因为他的缺点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使得我们看不见他的优点罢了。
2、透过现象看本质。晶莹、透亮、没有纤瑕,这是星星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现象,它的本质呢?正如诗人所说,是和地球一样复杂。这是在写星星,又何尝不是在写现实生活呢?遗憾的是,我们常常被一些纷纭的现象所迷惑,把现象当作了本质。
3、理想和现实。诗歌第一小节写的是理想中的星星,第二小节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星星。我们不是常常把现实理想化吗?正因为把我们尚为涉足的现实理想化了,所以当我们步入现实开始新生活后感到的常常是失望。这时,就需要我们用一段时间来调整心态了
距离的眼睛
我没有去过太空,但我听说,从太空遥望地球,那是一颗美丽的天蓝色的星球,像一颗宝石,在摇曳着光辉,但从小就生活在地球的我,每天看看脚下的土地,工厂不停地排出的废气、污水,一切似乎没有了那份祥和和宁静。于是,我理解了距离产生美的意义。
一直不相信完美而又一直在追求完美的我们,有时太过于接近目标,以至于它那微小的裂痕都被我们一览无余,尽收眼底。于是我们厌倦了这些不完美而去追求别的完美,人生也在这一次次放弃和追求中充实。之后,我明白了,真正的完美需要距离的修饰。
有一个画家,在他作画的时候,总是不时地后退几步来观察自己的作品。因好奇心的驱使,问他后退的原因,他的回答是为了更好地看清自己的作品。哦!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我猛醒:作为人,了解不需要形影不离,喜爱需要有一定空间来彼此放松。
距离的存在使我大悟,原本优雅的山峰,欣赏其优雅,无需身临其境;原本汹涌的大海,要领略它的波涛,也不必登上海轮,你只要站在高高的岩石上,任海风吹乱发丝,任骄阳晒黑皮肤,任潮水拍打脚下的巨石。如果你还觉得不够,那么,让自己飞翔,化作一只苍鹰,你会看到蓝天、白浪、金色的沙滩、暗红的礁石。这时,你说你找到了通向美的道路,我衷心向你祝贺。
其实每个人都能看到美,感受美,只是有人太急于求成,把一切都抓取到眼前,以致无美可言,于是抱怨这个世界太不美。想一想吧,不是吗?有的人或抱得太紧,或看得太清,而世间本就没有完人,所以他们的一生充斥着孤独和失落。人与人就像两个运动的分子,只有拉开了距离才会相互吸引,只有距离才会使本就不完美的人看上去完美。
于是距离成了一双眼睛,她明亮、她迷离,她使世界因她而充满了美。彼此不要如此紧密,世界就会因充满了距离而美丽。
[名师点评]运用了比喻手法的标题《距离的眼睛》,很是引人注目,会吸引我们带着悬念去读文章。这样,作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读完文章,我们知道作者说的是距离产生美。作者时时处处紧扣这一点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来谈,谈充分了,谈透彻了,便水到渠成地引出了结尾段中的“于是距离成了一双眼睛,她明亮、她迷离,她使世界因她而充满了美”,我们读到这
里也就能够知道标题原来是来自这里,我们也就知道标题是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整条龙都已经画好,再给其点上眼睛,焉有不飞之理?
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仰望星空,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而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那不染纤尘的星空里,放飞了多少人美丽的梦想。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里像地球一样,也有灰尘和石渣,于是他们失去了幻想的自由和权利。我们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却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
阮籍目睹世间的浑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异处,借醉酒逃避现实。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却终因一篇《为郑冲对晋王笺》被人唾弃。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协,最终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响。其实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广陵散》,人生由嵇康的《广陵散》向后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归的境遇竟是如此迥异。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幻想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入迷幻,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怅惘。
我们如何才能让仰望星空的人了解现实,又如何才能让飞上星星的人保留梦想呢?
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沈从文先生目瞩现实的残酷却依然将那个江南小城写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现实没有湮没他对人生的希望,他用一份最原始的情感和一颗赤子之心看待这个社会,看待自己的人生。他没有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亦没有让现实麻木自己的心灵。
张允和先生亦是一位智慧的老人,她一生经历了大富大贵,也经历了战火纷飞、十年浩劫,而她却永远保有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一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她那悲天悯人的情怀使她正视现实并战胜现实,而她那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则使她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都不放弃幻想和权利。
川端康成浅浅的一句“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瞬间感动了多少心灵。这是梦和现实完美的结合,让那些世俗之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让多少在现实中日渐麻木的心灵得到了温暖。
正视现实,但不委身于现实;保持幻想,但不沉溺于幻想。让梦想在现实中跳一曲酣畅淋漓的舞蹈吧!
【材料5】
《境遇》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透明。
这是首哲理诗,借助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泪珠似苍白的透明”这两种直观的形象,展现在不同的情况下露珠有不同的形态,省略号表明还有很多情况没有列出。所有立意,应该紧扣露珠的在不同环境下的结果来确定。
第一种:同样是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泪滴似苍白透明
从露珠角度:人在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表现出不同的结果(价值、际遇、成绩、风采), 看作对比:
立意1:要选择能让自己闪光的人生环境,而不要最后留下遗憾、伤感
不看作对比:
立意2: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人生结果(价值、际遇、成绩、风采) ,都能焕发光彩
从枫叶荷花角度
看作对比:
立意3:好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能让人有好的结果(价值、际遇、成绩、风采)
不看作对比:
立意4: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造就不同的人(价值、际遇、成绩、风采)
第二种:同样是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泪滴似苍白的透明,都很美丽;借助了枫叶、荷花,露珠显现出不同的色彩 ;同时枫叶、荷花也更美丽更有风韵 ,可以推出:
立意5:借助外物(他人),成就自己
立意6:善借,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
第三种
露珠真实地呈现了枫叶、荷花的颜色;而枫叶、荷花也并未因露珠而变色,可以推出:
立意7:坚持自己的个性,保持本色,不要受环境的影响
立意8:要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世界
立意9:只有自身心灵纯洁,才能真实地反映世界第三种
露珠真实地呈现了枫叶、荷花的颜色;而枫叶、荷花也并未因露珠而变色,可以推出:
第四种
露珠、枫叶、荷花一起构成非常美丽和谐的画面,是由于二者自然地融合,没有冲突反作用
可以立意:
立意10:谈融入之美(和谐之美)
判断立意对否关键是看能否基于三者之间关系(露珠在两种情况下的结果)来立意,抓住了就切合,未抓住,就偏离。立意上的主要问题:
1.没有全面理解材料的含意,仅从诗句里摘取“露珠”“红红的枫叶”“苍白的荷花”这些意象,或歌颂像露珠般平凡而伟大的人物,或谈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话题,或赞扬枫叶经霜更显品质、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或谈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2.得出的观点与材料缺乏内在的联系,仅凭主观臆断,生硬地套上材料:如由露珠衬出枫叶、荷花的美,进而赞颂露珠的奉献精神;由露珠在枫叶上、在荷花上,推测露珠一会在枫叶一会在荷花上,进而想到人们要勇于探索,不怕失败;由露珠停与枫叶、露珠与荷花,推理出不同的事物相结合,会有不同的意境、感受等等??
3.立意自相矛盾。对露珠的看法不鲜明,如先说露珠晶莹透明,所以才能呈现各种光彩,后面又说做人不要像露珠这样随着不同的环境表现出不同的情形。
4.不能理解这是一首哲理诗,没有提炼观点。如:写自己散步发现露珠在枫叶上如何如何,在莲花上如何如何,在小草上如何如何;或编写一个故事,主人公就叫“露珠”,而故事与材料全然无关。
立意要注意什么:
【材料6】
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
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
这是一道寓意型作文。这类作文带有寓意型材料作文的特点,是一种新的命题形式,它既有材料作文反宿构的特点,又有话题作文开放性的功能。这类作文的材料往往采用寓言、故事、童话、小小说等叙事类文体,常用讽喻、象征、拟人等手法,因此,这类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一般是:先破译材料寓意,再以寓意为角度进行立意、构思。
这首小诗是鲁藜所作,题为《泥土》,它既是诗人的自勉,也是对他人的善意告诫:永远谦虚谨慎,投身到人民大众的事业中去。
①自视“珍珠”、孤芳自赏,会陷入个人利益的泥坑,会常常“痛苦”;②甘于当“泥土”,那种精神会像“珍珠”般闪光;③具有朴实思想的人,永远快乐。
【材料7】
沙
世上好像——
只有沙最不值钱,
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
就在它的里面。
这首以《沙》为题的小诗寓意丰富,哲理深刻。“世上好像——只有沙最不值钱”这是说“沙”在这个世界上最普通、最平凡的东西。“普通”“平凡”应该是我们从这两句诗中提炼的内涵。“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就在它的里面”是说金子就蕴藏在“沙”里面。“金”代表的是伟大,代表的是富贵。整个小诗内涵就是:伟大寓于平凡;富贵蕴藏普通。
【材料8】
错 觉
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
“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
“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要想写好这个题目,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①这则小诗的内涵要深刻理解。这则小诗的诗题是“错觉”,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知道其意思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反应。这个解释很好理解。再看诗歌的内容,这首小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河的“此岸”与“彼岸”的“叹息”或“长叹”。它们为什么“叹息”“长叹”呢?原来,一个说:“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一个说:“也许,幸福尽在对岸。”也就是说,它们都没有看到自己的优势,都处在自怨自艾之中。
②有了初步的解读,再进行深入的想深想透。其实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这种错觉现象处处都是,只要留心皆有发现。但这只是思考的初步,关键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错觉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自信,缺乏对自我的认知。重拾信心,就会发现自己身边处处皆风景,就会发现我自己就是美丽的风景。“一切欢乐”“快乐”自己也拥有。因此克服这种“错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树立自己的信念。可参考拟题《给错觉纠偏》、《重拾自信》、《榜样就在身边》、《墙内开花墙内也很香》等。
【材料9】
光和影
杜运燮
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
阴影会更引人注目。
但他朝阳的一面,
总在反射着亮光;
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
阴影会躲过人的眼睛。
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
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
很美的诗篇,很有诗意的话题,也必然引发考生诗意的思考。这首诗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走进阳光”与“躲避阳光”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一种虽有“阴影”,“ 但他朝阳的一面/总在反射着亮光”;一种虽没有“阴影”,“ 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走进阳光”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更是一种追求卓越的人生的人生姿态。“躲避阳光”是退缩,是逃避,是不思进取,更是消极心理的集中反映。这首诗给我们的有正面的积极的思考,也有反面的消极的反思。这两个方面皆是我们的思考方向,想深想透,巧借自己的学习、生活等感受与体验,完全可以写出一篇激情四溢的妙文。
【材料10】
古诗一首(无名氏)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
利旁有倚刀,贪人还自贼。
(注)贼,杀害。
(1)生活需要苦味,苦味演绎了情感的深沉。人生,倘若只有甜味难免会腻,苦味,是情感上的伤感,是味觉上的苦涩。只有尝过苦味,人,才会变得成熟,变得欣赏世界万千,而非埋怨所有。原来有苦才有甜。
(2)生活需要苦味,苦味锻造了坚韧的品质。生活的逆境让我们咀嚼苦涩,生活的顺境中我们享受甘甜;而我们只有历经苦涩,才能坚强神经;只有历经苦涩,我们才能完善品格;只有变得坚韧,我们才能享受到真正的甘甜。
(3)生活需要苦味,苦味造就了生活的内涵。一帆风顺的生活未免显得平庸,缺乏激情。而苦味,你是否也会细细品味当中的味觉精彩。一如人生,荆棘过后,也许你收获到的就是坚韧的意志。原来有苦才有甜。
结尾:剑锋出磨砺,梅香后苦寒,甘瓜抱苦蒂。当我们真正尝尽人间苦味时,方能超越自己,超越生活,去领略实实在在的生活之蜜!
甘瓜抱苦蒂
我品尝过的每一杯苦酒,即使残渣剩物也甜蜜;
我攀登过每一座高山后,都到达了绿色的平原;
我迷失在夜雾中的每一位朋友,都在黎明中找到了曙光的道路??
这是纪伯伦在《泪与笑?序》中的心灵告白。这位品尝过生活百味的“先知”最终发现苦酒也似蜜甜,艰难后将会有安稳,暗夜中终将现曙光: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大胸怀大智慧!
生活不是一条直线,它有着属于自己的起伏,生活也不是平静的湖泊,它更似汹涌澎湃的海潮。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生活不是一种享乐,而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生活的道路充满荆棘,充满苦难。然而,这苦难并非缺乏希望,这苦难也并非泯灭欢乐。“守得云开见月明”,穿越了苦难,终将到达甘甜的欢乐。
历史上哪一位成功者不是蹚着尘土,踏着风沙走过来的?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天才的道路注定多灾多难,但天才的道路也注定灿烂辉煌。才华横溢的苏轼经过“乌台诗案”,从天堂掉到了地狱,却在赤壁这块蛮夷之地中觅得了为民造福的喜悦,更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石》和《赤壁赋》这两粒中华文化史上的明珠;在参悟了“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之”后,发现了人生的真谛。
推动着历史车轮前进的民族也是多灾多难,当年红军长征,万里途中攀雪山,过草地,一路险阻,一路荆棘,长途跋涉,最终才有了“三军过后尽后颜”的苦尽甘来和“严冬过后绽春蕾”的欢乐喜悦。
郭小川诗云:“生活这杯酒,不经过千百次的提炼,便不会这般可口。”甘甜美酒,千杯不醉,但这千百次的提炼又怎会缺乏苦难的添加剂呢?看看尽享天伦之乐的老人们,哪一位个是饱经生活风霜后才品尝到甘甜的?看看每一位幸福的人脸上的笑纹,哪一道不是泪水和汗水冲刷出来的?生活中的苦,生活中的难,也许曾把我们置于忧伤甚至绝望的边缘,但我们不要抱怨,不必沉沦,“相信吧!那愉快的日子即将到来。”
泰戈尔说:“也许大海给贝壳下的定义是珍珠;也许时空给煤炭下的定义是钻石。”请相信,苦蒂生长出的会是甘瓜,风雨过后会有彩虹,让我们走过苦痛的高山,踏上欢乐的平原。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