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录】
一 介绍非洲导入新课
师: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图片,(出示世界地图)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世界地图。
师:真聪明,就是世界地图。注意看,地图上闪烁的区域就是我们生活的亚洲。再来看这里(非洲版图闪烁)知道这是哪儿吗?
生:非洲。
师:这就是非洲。这节课,我们共同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去结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
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一)认读词语 积累运用
师:同学们,要想学好课文,咱们首先得把课文读熟。要想把课文读熟,我们得先扫清阅读中的障碍,下面就先来读读本课的生词。
1、生自读、齐读
2、出示瀑布名,自读、男女生读
师:词读好了,课文中还出现了大瀑布的名字,不太好读,自己读读。 生读。
3、读好四字词语
师: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四字词语,谁能借助拼音把它们读准确?会读了吗?咱们一块读读。(生读)
师:这些词我们已经会读了,现在我变一变,把它们这样排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第一行的词语都是写大瀑布的景色的;第二行这些都是写(木雕的),第三行是写人的。
(3)师:同学们可真厉害。通过预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些四字词分别描写了什么内容。咱们继续在这些四字词上做文章。课前大家已经读过课文了,谁能联系着课文内容和这些词语的意思,把它们对应着填不同的的语句当中呢?谁来试试。
生填。
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不简单,不仅认识了这些词,还联系了解了他们的意思,同时学会了运用,真棒!
(二)接读课文 整体感知
师过渡:词语大家会读了,障碍扫清了。相信课文也应该能读好了, 现在咱们再来读课文。看谁能读清楚,读明白。
师:谁愿意读,咱们先把书翻到第112页。我请四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咱们端好书,认真听。边听边听边想一想,课文围绕木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指名读。
师:谁来说说?
生说:课文讲了一个中国人到非洲旅行,很喜欢木雕小象墩,但木雕太大,不方便携带,只能放弃。一个非洲少年给这位夫人送来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小象墩,我很感动。
师:请大家看着板书,谁能用先怎么样?后来怎样?最后怎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呢?
三 抓住重点 研读感悟
(一)学习1——2自然段
师:作者在去非洲南部之前,一位朋友告诉他,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还要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带着这样的任务,他走进了大瀑布,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壮观。接下来,他看到了怎样的木雕呢?请大家默读3、4自然段,
画出描写木雕的语句。
(二)学习3——4自然段
1、 师: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指名读: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出示句子,(出示句子: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是这句吗?谁再来读读?
2、想象说话,介绍木雕。
师:说这里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想象一下,摊点里都有哪些木雕啊?(学生如果说不出来,教师说:大象,还有什么动物?)
生:猴子的、狮子的??
师:仅仅只有这些动物木雕吗?来,看这儿。(出示木雕图片)这是面具木雕,这是人物木雕,这是动物木雕,这是实物木雕,可以说凡是大家能想到的,在这里都能找到,真实琳琅满目,各式各样。说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出示句子: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3.指导朗读。
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琳琅满目,各式各样。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多呀!还有这样奇特的呀!这是太精美、太细致了!
生读。
师:我来到这儿,不停地挑选着。来请大家端好书,一起读读第三自然段。
5.学习描写象墩木雕的语句,理解“栩栩如生”。
(1)指名读句子,出示语句。
师:接下来,我被什么样的木雕吸引了呢?(指名交流)
生读: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木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出示句子)
(2)指导朗读。
师:这只坐凳的实在太精美了,大象雕刻得真像活了一样(指名回答)来,咱们一起读。(生读)同学们,但你们看到这样的木雕时,你心里怎么样?(生:我真想买一个)作者和大家一样,也想买下一个。
(三)学习5——9自然段
师:过渡:正在这时,我听到有人对我说:“买一个吧!”原来,卖坐凳的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1.明白放弃的理由。
师:少年让我买一个,我也很想带一个回国,但我为什么又放弃了呢?(指名说)
生:木雕象墩太大,我带的行李又超重,所以我只能放弃买了。
2.分角色读第一次对话。
师:少年看出了我的心思,于是我们就有了第一次对话。
(出示5-8自然段内容)
“买一个吧!” 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师:红色部分是少年的话,蓝色部分是我怎么想的以及说的话。现在咱们就分角色读一读。谁来读少年的话?蓝色部分呢?其他同学咱们一起读黑色的叙述部分。
3、学习两个“遗憾”。
师:一番对话之后,少年和我有了怎样的反应呢?大家来看这段话。
(出示: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这样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
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1)师:快来读读这段话,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两个遗憾)
(出示: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生:我发现,这句话中有两个“遗憾”。
(2)师:少年遗憾什么?我有遗憾什么呢?
生:少年遗憾是因为我不能买这个木雕,而我是因为没能买这个木雕而遗憾。
(3)师:面对着这样精美的木雕,我很想买一个,少年也想卖给我一个。(板书:想买 想卖)但我们的心愿都没能实现,心里充满了遗憾。(遗憾)
(四)学习10——15自然段
1.语言过渡,略处理第10自然段
师:我就带着这样的遗憾回到了宾馆。晚饭后,我们到宾馆外的小树林里一边散步,一边聊天。就在这时,我们远远看到了白天卖木雕的那个少年,原来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接下来,我们之间又有了怎样的对话呢?
2.分角色朗读11——15自然段,说说知道的内容、进行质疑。
师:同位两个分角色读读11-15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如果学生提到为什么非洲少年会说中国话时,教师随机接,这位少年听懂了中国话,现在又能说简单的中国话,这说明什么?(对中国很熟悉)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少年在这等我是为了给我送一模一样的木雕)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说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呢?为什么他要专门为我送来这个小象墩呢?)相信一会儿这些问题就能解决了。
是啊,晚饭后,他在这儿专门等我,为的就是要送给我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的小象墩。看,是这句话吗?
3.学习重点语句: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出示: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1)指名读。
(2)师:这只送来的木雕小象墩有什么特点?
生:样子和白天的一模一样,却变小了。
(出示: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3)师:白天我挑选象墩时见到这只了吗?那这个小象墩是哪来的呢? 生:有可能是自己做的。
师: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要想做一只象墩需要很长时间的,一个下午的时间根本做不成一个象墩啊。所以,他还可能
生:有可能是去买的。
(4)想象说话。
师::他可能会去哪儿找呢?
生:可能会去做木雕的人家去找。
生:可能到别的摊点去找。
师:他会找的很容易、很顺利吗?
生:不顺利,因为小的本身就很难找了,更何况是一个一模一样的。
(5)音乐渲染,创设情境。
师:为了帮我完成心愿,非洲少年放下自己的生意,跑了一个又一个摊点,一个又一个作坊,不停地找啊,挑啊。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小象墩,结果却不一样,此时非洲少年心里想:(指名说)
生:我一定要找到这样的木雕象墩。
师:他接着找,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但他全然不顾,心里只想:(指名说)生:不能让这个妇人带着遗憾回国。
就这样,整整一个下午,他跑遍了所有卖木雕的摊点,终于在几百个象墩中,找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他高兴极了,心里想:(指名说)
生:这下我能去找这位夫人了,他终于能不带着遗憾回国了。
师:这只是一个买木雕的少年,靠卖木雕为生,但他却不顾自己的生意,特意挑选了一个小象墩并送到了宾馆,说到这儿,你又有什么疑问吗?
生:少年为什么费尽周折地帮我找到小象墩呢?为什么不要钱送给我呢? 师:谁知道?
生:因为非洲少年把我当成了他的朋友,希望我能不留遗憾。
4.补充资料。
(播放视频资料)
了解了这些资料,大家知道了吗?为什么他说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呢?(指名说)
生:因为原来中国朋友帮助了非洲人们,现在我也要帮助这位中国夫人。 生:因为这位中国夫人也是我们的朋友。
师:所以他要想尽一切办法满足朋友这个愿望,并且真诚地送给我这个中国人特意挑选的小象墩木雕。(板书:真诚)
5.感受少年的想法。
(出示少年的话: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
师:他这样对我说(指名读)
生: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此时此刻,少年心里想:(指名交流)(出示:他想: 。)
生:中国人无私帮助了我们,现在我也要帮助我们的朋友,坚决不能要钱。 师:因此他说
生: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师:]多呢感人的话语和举动啊。
5.了解我的感动
(1)师:听了这话我感动极了。(板书:感动)我感动于什么?
(出示:“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指名读) 生:少年的善良。
生:少年个质朴也让我感到感动。
师:感动于什么?(指名交流)
生:中非两国人民的友谊。
(出示:我感动于,感动于。)
(3)师:我这么感动,那我的话该怎么说呢?我们一起读。(生齐读)
6、合作朗读11-15自然段
师:带着这份感动咱们合作着读一读。(一名学生读少年的话,一名学生读“我”的话,全班同学读叙述部分。四名同学说说我想什么。)
(出示:“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他想: 。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我感动于 ,感动于 。
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
7.师:我心里激动着,眼睛里看到两排洁白的牙齿,这份洁白,仅仅是他牙齿白吗?更是什么?
生:更是少年的朴实、善良。
师:还有吗?结合资料说一说。
生:更感动于中菲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8.学到这儿,咱们再来看这句话:
(出示:少年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师:少年眼睛里流露出的遗憾仅仅是因为没有售出自己的木雕吗?还为什么?
生:朋友不能带走木雕。
师:少年因为我的遗憾而感到遗憾啊。这时,他不再想卖给我,而已经打算送给我了。(板书将卖改为送)
8.学习两个“沉甸甸”。
师:课文中还有这样两句话。
(出示: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
(1)我请两位同学分别来读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有两个沉甸甸。
师:这两个沉甸甸说的是同一样东西吗?(生:不是)第一个沉甸甸指什么?(生:指大的象墩)第二个呢?(生:指少年送给我的那个小象墩。)
师:前边象墩大可以用沉甸甸,后边象墩小也用沉甸甸,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是少年好不容易找来的,是费劲心意的。
师:这象墩包含着这位非洲少年的心意,在作者眼中更是凝结着中非人民的友谊,所以这小象墩是沉甸甸的。(板书:友好情谊)
四 总结全文 领会表达
1、小结全文。
师: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结识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1)看看全文,作者是怎么对少年进行描写的?
(出示句子: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kěn)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2)指名交流,教师随机板书:语言 行为
(3)作者通过描写少年的言行反映出了少年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写出了少年对我的友好情谊。
2。情感升华。
师:学到这儿,那位少年的形象一定深深印在你的脑海中了,课后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你心中的感动吧。
板书设计:
27 卖木雕的少年
挑木雕 想买 想卖 语言
放弃买 遗憾 友好情谊
送木雕 感动 真诚 动作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