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017年西北师范大学923中外教育发展史之外国教育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 2
2017年西北师范大学923中外教育发展史之外国教育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 11
2017年西北师范大学923中外教育发展史之外国教育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 18
第 1 页,共 23 页
2017年西北师范大学923中外教育发展史之外国教育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说明:本资料为2017复试学员内部使用,严格按照2017复试常考题型及难度全真模拟预测。 ————————————————————————————————————————
一、辨析题
1. 杜威实用主义教学主张儿童是教育的中心。
【答案】正确。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杜威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的代表作是《设计教学法》等。
实用教育学认为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和自动,将教师置于辅助地位。他们认为,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中心,全部的教育教学都要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教师只能处于辅助地位。这与赫尔巴特等人的“教师中心论”相反。
实用主义教育学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20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不足之处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2. 课程即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的总和。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具体理由如下:
(1)课程是受教育者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按照一定社会的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的。
(2)课程不仅包括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还包括学校有目的地开展的各种活动,以及学校内其他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潜在的教育影响。课程不但包括对教学内容的规范,而且包括对教学进程的规范。
3. 杜威是一个教育无目的论者。
【答案】(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基于教育即生长、生活,即经验小断改造的理论,杜威提出,教育是一种过程,除这一过程自身发展以外,教育是没有目的的。他说:“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3)教育的实质是“有目的”。他认为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
,就是教育的目的,而由社会、政治需要所决定的教育目标则是“教育过程以外”的目即“生长”
的,杜威指责这是一种外在的、虚伪的目的。
因而,杜威不是一般的教育无目的论者。他只是反对那种普遍性的终极目的,而强调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中的具体目的。当然,只强调教育过程而抛开社会影响来讲教育目的,
第 2 页,共 23 页
这是片面的。事实上,杜威又认为要完成教育在社会变革中的使命,就必须培养青少年能够维持民主主义社会,能够管理国家,具有制造、生产的真实本领,这就反映了杜威关于教育目的理论相矛盾的一面。
(3)对于教育有无目的,杜威自身是存在矛盾的,他不否认教育的具体目的,但反对人们给教育加上社会的功利性的目的,我们不能说它是一个教育无目的者,只能说他界定教育目的的角度与众不同。
二、简答题
4. 简述课程的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1)课程的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的含义
课程的逻辑组织是指根据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课程的心理组织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
(2)课程的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的相互关系
“传统教育”派主张根据学科内在的逻辑顺序来组织课程内容,而“现代教育”派强调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特别是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经验背景来组织课程内容。现在人们认为要把课程的逻辑组织和心理组织结合起来。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的统一实质是在课程观上把学生与课程统一起来,在学生观方面,体现为把学生的“未来生活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统一起来以此为基础,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根据学生认识发展的特征和科学知识本身的逻辑特征,编排成既区别于原有科学结构,又有别于学生的完全经验复制式的课程内容体系。
5. 简述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
【答案】凯兴斯泰纳是德国教育家,是19世纪后期流行于欧美的劳作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推动者。其主要教育著作有:《德国青年的公民教育》、《公民教育的要义》等。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论是当时德国的“国家主义教育”政策的产物。他指出,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是国家公立学校的目的,也是一切教育的目的。
(1)公民教育的中心内容是通过个人的完善来实现为国家服务的目的。在他看来,“有用的国家公民”应具备三项品质:
①具有关于国家的任务的知识;
②具有为国家服务的能力;
③具有热爱祖国、愿意效力于国家的品质。
(2)劳作学校是一种最理想的学校组织形式,是为国家培养有用公民的重要教育机构。凯兴
,斯泰纳主张为实现公民教育的目的,必须将德国的国民学校由“书本学校”改造成“劳作学校”
并强调公民教育、职业教育和劳作学校的关系是目的、手段和机构的关系,它们是“三位一体”的。
①他规定劳作学校的三项任务是:
a.要帮助学生将来能在国家的组织团体中,担任一种工作或一种职务,,即“职业陶冶的预备”
第 3 页,共 23 页
这是劳作学校的基本任务;
b.“职业陶冶的伦理化”,要求把所任的职务看做郑重的公事,不只是专为个人去做,而是要把个人的工作与社会的进步联系在一起,把职业陶冶与性格陶冶结合起来;
c.“团体的伦理化”,要求在学生个人伦理化的基础上,把学生组成工作团体,培养其互助互爱、团结工作的精神。
②他要求围绕性格陶冶这个中心从三个方面开展训育和教学:
a.必须把“劳作教学”列为独立科目,并聘请专门的技术教员;
b.改革传统科目的教学,必须竭力摒除旧式的知识灌输,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逻辑思考的本领;
c.要发展学生的公民和社会技能,对于各种学科的组织,都必须以团体工作为基本原则,发展利他主义,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社会的利益。
6. 简述古代阿拉伯教育的特色及其对世界文化教育的影响。
【答案】(1)阿拉伯人在7世纪兴起之初,其文化教育是非常落后的。但是在历史上比较短的时间里,他们竟然后来居上,建立起“一种融合了犹太文化、希腊一罗马文化和波斯一美索不
,使自己在文化科学的成就上达到了引人注目的高峰。这在很大程度达米亚文化传统的混合文明”
上得益于阿拉伯国家的许多哈利发推行了一种比较开朗的文化教育政策。他们对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文化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并鼓励学术研究。因此,阿拉伯人就能在继承东、西方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自己的文化与教育。
(2)阿拉伯的教育具有尊师重教、教育机会比较均等、神学与实用课程并存、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和多方筹集教育资金以保证发展教育的物质条件等鲜明特点。这些特点也是与他们的文教政策有机联系着的。
(3)阿拉伯人由于教育政策开明,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在科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对后世影响非常大。阿拉伯的伟大数学家穆罕默德创立了代数,他编写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于12世纪传到西欧,一直到16世纪还是大学使用的教材。通过他的著作,西方还懂得了使用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在天文学、医学、哲学和文学方面也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化学家和医生拉齐斯、医生伊本·西那等的许多著作解决了广泛的医学问题;哲学家伊本·拉西德对亚里士多德著作所作的注释、提示和摘要在西方流传了几个世纪,对西欧重新认识古希腊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阿拉伯的学校也因教学内容充实吸引了许多西欧青年,使他们的思想受到影响,这对西欧文艺复兴也起了一定的催化作用。
7. 简述洛克的绅士教育论。
【答案】洛克是英国著名的实科教育和绅士教育的倡导者,认为一国之中绅士教育是最应该注意的。一旦绅士受到教育,上了正轨,其他的人很快就都上正轨了。
(1)绅士教育论的观点:
①绅士教育是指贵族子弟的教育,主张把他们培养成为身体强健、举止优雅、有德行、智慧
第 4 页,共 23 页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