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地理学综合复试之自然地理学复

 

目录

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地理学综合复试之自然地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一)

.................... 2 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地理学综合复试之自然地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二)

.................... 9 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地理学综合复试之自然地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三)

............................................................................. 17 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地理学综合复试之自然地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四)

............................................................................. 24 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地理学综合复试之自然地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五)

............................................................................. 32

第 1 页,共 38 页

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地理学综合复试之自然地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

套卷(一)

说明:本资料为2017复试学员内部使用,终极模拟预测押题,实战检测复试复习效果。 ————————————————————————————————————————

一、名词解释

1. 海积地貌

【答案】海积地貌是指进入海岸带的松散物质在波浪推动下移动,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堆积起来的各种地形。其类型主要有:①海滩,即平行于海岸线延展的平缓堆积地形;②沿岸堤,是指在高潮线附近,由波浪引起的泥沙横向移动形成的大致平行海岸的堤状地形;③砂坎,是指离岸有一定距离,平行海岸,由砂质沉积物组成的垅岗地形;④砂嘴,是指在海湾处由泥沙堆积形成的,一端与陆地相连,尾部伸入海中的垅岗地形;⑤泻湖,是指被砂坎、砂嘴隔离的海滨浅海湾;⑥连岛砂坝,是指岛屿靠海岸一方,泥沙堆积成的,可使海岛同海岸连接起来的堆积地形:⑦海积阶地,是指由海水的堆积作用和海岸的上升而形成的海边平坦宽阔台阶状堆积地形。

2. 上层滞水

【答案】上层滞水是指包气带内局部隔水层之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其性质基本与潜水相同,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通过蒸发或向隔水底板的边缘下渗排泄,受水文因素影响强烈,水质极易受到污染。它由雨水、融雪水等渗入时被局部隔水层阻滞而形成,消耗于蒸发

及沿隔水层边缘下渗,常分布于砂层中的粘土夹层之上和石灰岩中溶洞底部有粘性土充填的部位。

3. 土壤溶液

【答案】土壤溶液是指土壤中含有的各种可溶性物质浸出的水溶液,主要包含无机离子、有机离子和聚合离子以及他们的盐类。它与固相部分紧密接触,并与固相表面保持动态平衡状态,其组成与活性,随外界(大气、水、生物)环境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一方面可作为植物营养源,另一方面受一些金属离子污染。土壤溶液的组成有一定规律,它反映土壤类型的历史与特性,也反映季节性动态及农用情况。

4. 土壤有机质

【答案】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土壤中各种动物、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化合物;土壤有机质可分成腐蚀质和非腐蚀质,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最早来源。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尽管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只占土壤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对土壤形成、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及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5. 焚风

【答案】气流受山地阻挡被迫抬升,迎风坡空气上升冷却,起初按干绝热直减率降温(10℃

第 2 页,共 38 页

/100m),当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水汽凝结,气温按湿绝热直减率降低(0.5-0.6℃/100m),大部分水分在迎风坡降落。气流越山后顺坡下沉,基本上按干绝热直减率增温,以致背风坡气温比迎风坡同高度气温高,从而形成相对干热的风,这就是焚风。焚风效应对植被类型与生态特征、成土过程和土壤类型都有一定影响。焚风在我国西南山地特别显著。

6. 垂直自然带

【答案】垂直自然带是指在垂直地带性规律支配下,具有一定高度的山体所产生的由下而上的带状更迭。气候、生物和土壤等相互联系形成的自然带,随海拔高度增高形成垂直自然带,山地自然环境比低平地区复杂,所以山地垂直自然带比水平自然带更为复杂,任何一个山地垂直自然带,总是在相应的水平自然带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水平自然带相一致的山麓自然带,称为垂直自然带基带;一般说来,山地所处地理纬度愈低、气候愈湿润、相对高度愈大,垂直自然带表现愈完整。

7. 冰蚀地貌

【答案】冰蚀地貌是指由冰川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地貌特征显著,有的像岩石盆;有的像羊的背部,学名为羊背石,由岩性坚硬的小丘经冰川磨削而成,顶部浑圆,状似羊背。代表性的冰蚀地貌有冰斗、冰川谷、刃脊和角峰等。冰斗是山岳冰川最典型的冰蚀地貌,位于冰川的上部,呈半圆形的剧场形状或圈椅状,三面环以陡峭的岩壁,开口处为一高起的岩槛,冰斗底部是一个洼地,在同一山地,通常有冰斗成层排列的现象。

8. 经济环境

【答案】经济环境是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生产力实体具有二重性,从自然属性来评价,这种地域特征属于人为环境:从技术经济角度考察,这种地域则属于经济环境或经济地理环境。

二、分析题

9. 论述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学过程相互作用。

【答案】人类活动可以加速或减缓自然地理学过程的发展,同时自然地理学过程的发展又可以影响人类活动。

(1)气候变暖。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而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但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威胁人类的生存,从而对

第 3 页,共 38 页

人类活动产生影响。

(2)土地荒漠化。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使土地承受的压力过重,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使土地严重退化,森林被毁,气候逐渐干燥,最终形成沙漠。而土地是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为了控制土地荒漠化,人类必需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3)人类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向水中排放大量有毒有害难降解的物质,使得水体质量不断下降,而污染的水体进而影响到人类健康,人类为自身生存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改善水体质量。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既然是伙伴关系、朋友关系,那么要求人类在与自然关系的间题上,必须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前提,克服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思想,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并进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人类的思维视点不能关注在征服上、改造上、索取上,而是放在共生、共赢、共荣上;就是要求人类去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对自然抱有一种敬畏之情,努力为失去平衡支点的自然界做些“亡羊补牢”式的修补或调整:就是要求人类适应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固有的运动规律,更好地创造美好的生活;就是要求人类克服急功近利、自私自利思想,摒弃短视眼光,着眼现在,放眼未来,建设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社会

10.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

【答案】气候是复杂的自然地理现象之一。气候还随时间发生变化,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之所以有气候差异,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有辐射因了,大气环流和地表性质等。

(1)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

太阳辐射是气候系统的能源,又是一切大气物理过程和现象形成的基本动力,在气候形成中起着主导作用。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及气候季节交替,主要是由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时空分布不均及其变化引起的。

①地球辐射平衡温度

地球辐射平衡温度对形成现阶段的气候具有基本的重要性。任何物质都可以有气体、液体和固体一种形态,但其转化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气态转变为液态和固态,温度必须低于临界温度。

,而且也常只有地球平衡温度适合于液态水存在。地表温度不仅永远低于水汽临界温度(647K)

低于冰的融解温度,所以在地球表面上水汽可以发生相变。地球上同时具备阳光、空气和水,使生命得以存在。

②地球上的天文气候

地球表面因辐射平衡温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分布形成的假想的简单气候模式,称为天文气候。在假想气候条件下,地表太阳辐射的分布和变化仅仅取决于日地相对位置,而具有明显、严格而单调的周日、周年变化和随纬度变化的规律性。太阳天文辐射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日地距离、太阳高度和日照时间。

a.日地距离。地球绕日公转轨道为一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因此,日地距离不断改变,地球获得太阳辐射能也随之变化。

第 4 页,共 38 页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园林史名词解释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 上一篇:2017年新疆大学综合自然地理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下一篇: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地理学综合复试之自然地理学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