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北民族大学921中国文学批评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目录

2017年西北民族大学921中国文学批评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一) .................................. 2

2017年西北民族大学921中国文学批评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二) .................................. 8

2017年西北民族大学921中国文学批评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三) ................................ 15

2017年西北民族大学921中国文学批评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四) ................................ 22

2017年西北民族大学921中国文学批评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五) ................................ 28

第 1 页,共 34 页

2017年西北民族大学921中国文学批评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一)

说明:本资料为2017复试学员内部使用,终极模拟预测押题,实战检测复试复习效果。 ————————————————————————————————————————

一、名词解释

1. 风、雅、颂

【答案】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它是由音乐性质的不同划分而成的。《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雅》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颂》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2. 因文生事

【答案】因文生事是金圣叹小说评点的理论术语。他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说“:因文生事……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即在小说的创作中,并不需要依循实录史实的原则,而只需要按照文学成规与审美规律的要求,对素材进行艺术加工处理,其增删补减完全可以由作者依据自己主观审美感受和读者的审美需要来决定。金圣叹的“因文生事”说,确立了小说叙事的审美特质。尤其是他把“生事”提到小说创作的原则的高度,这对于作家在创作中自觉地冲破传统的习见,大胆虚构,充分发挥其艺术审美功能,打出了理论旗帜。

3. 汉书·艺文志

【答案】《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西汉班固编纂,以刘歆的《七略》为蓝本,将古代文献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对先秦学术文艺演变,做了概要的叙述。其美学观点,强调文学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认为“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指出民歌是由于哀怨或欢乐荡激心灵的产品,君王可以由此而了解民风习俗的轻薄或淳厚。

4. 性灵说

【答案】性灵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关于诗歌创作与评论的主张,以清代袁枚倡导为首。袁枚主张尊重人的本性,符合人的自然本性就是“真”,“真”是可以不符合正统道德,它是最高的价值标准。要求诗歌表现真性情,诗歌在艺术上要变,要有创造性;在审美上主张风趣。他的性灵说继承了公安派的性灵说又加以发展,具有反传统,反理学的进步意义。但袁枚的诗学理论深度不够,革新也不多。

5. 气盛言宜

【答案】气盛言宜是韩愈提出的创作主张。韩愈特别重视作家精神力量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强调作家的道德行为和文艺修养。在《答李翊书》中提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第 2 页,共 34 页

“气盛言宜”是指作家的道德修养境界高,则在发言、著述时,无论用词长短或声调高下,均能得宜。韩愈的“气盛言宜”即是一种精神气质,又是一种人格境界,与孟子的“浩然之气”含义接近。

6. 诗话

【答案】诗话是对诗歌及诗人、流派等有关问题进行评论、考索、订正的一类著述。最早得名于宋欧阳修《六一诗话》。早期诗话多记录诗人轶事,或以资闲谈。随着理论批评的开展,诗话体制亦渐趋严正,笔记特点淡化而理论色彩加强,往往要言不烦,短小精悍,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批评的基本样式。

二、简答题

7. 如何理解传统诗论中的“点铁成金”?

【答案】(1)“点铁成金”的出处

“点铁成金”出自宋代黄庭坚的《答洪驹父书》:“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原指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的法术。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点铁成金”说,实质上是黄庭坚诗文理论的方法论,是解决诗歌创新问题的途径和手段,并不是诗歌的本质论和风格论,也不是强调形式重于内容的武器。如何做到平淡之语出奇境,言有尽而意无穷,他指出一条具有操作性的方法,避免流于不切实际,即“点铁成金”。

(2)点铁成金”的基本含义

①肯定了文化的自然传承以及向古人学习对于诗文创作的重要意义,如杜甫集众家之长,学习古人,精于炼字又浑融流转、出神入化;

②化用前人诗句不是一味地模仿,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使自己的诗句了无古人的痕迹,和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浑然一体、自然天成,化腐朽为神奇。

(3)“点铁成金”说的局限性

①取古人陈言进行点化而使之翻新,本身失去了文学的原创性,只落第二义;

②能否做到以故为新、化腐朽为神奇,其实很难成功,反会将诗歌创作引入狭窄的歧途。

8. 修辞立其诚。

【答案】(1)“修辞立其诚”的出处及含义

出自《易传》。“修辞”,即立言,指撰文著书等立言行为。《易传》认为言辞是人们内心活动、品德性格的体现。“诚”要求著书者做到真实无妄、不欺骗,还可引申为规律、真理等。“修辞立其诚”对于撰文著书者来说既是一个基本要求,又是一个很高标准。

(2)“修辞立其诚”的内涵及后世学者对它的理解

①“修辞立其诚”的内涵

“修辞立其诚”首先要求作者在撰文著书时要有诚心,说心里话、真心话,心里怎样想就怎

第 3 页,共 34 页

样写,落在纸上的文字一定是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不能作伪说假话、写谎言。其次,它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就是要求撰文著书时求真理、立真理。这涉及对“诚”的理解。

②后世学者对它的理解

《中庸》中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这里作为“天之道”的“诚”,在朱熹看来是“天道之本然也”,也可以说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和法则。从这个意义上说,“修辞立其诚”要求作者在撰文著书时不仅要说心里话、真心话,而且还要保证至少是争取让自己说的心里话、真心话有真知灼见。

9. 简述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及其作品特点。

【答案】建安是东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巾起义到魏明帝景初末年,大约50年时间。建安诗歌特有的梗概多气、慷慨悲凉的风貌为中国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风范。建安文学的代表有“三曹”、“七子”和蔡琰等。

(1)曹操及其作品特点

曹操,今存诗20余首。他的一部分诗真实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和百姓的苦难。如《篙里行》记录了汉末董卓之乱前后最黑暗混乱的一段历史,描绘了军阀争权夺势所造成的悲惨现实。另一部分诗抒发了他的人生抱负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大志。如《观沧海》写登临褐石眺望人海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作者吞吐宇宙的气概和宽广博大的胸怀;《龟虽寿》抒写了年命有尽而老当益壮的积极进取精神;《短歌行》抒发了求贤若渴的心情和建功立业的决心。曹操不仅用自己的创作开风气之先,而且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2)曹丕及其作品特点

曹丕现存诗约40首,形式多样,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无所不各,多为对人生感慨的抒发和人生哲理的思考。题材上除一部分写游赏之乐的宴游诗外,以表现游子行役思亲怀乡、征人思妇相思离别居多。借传统题材表现了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代气氛,以及人生多故的伤离悯乱。最著名的是《燕歌行》二首,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曹植及其作品特点

曹植,字子建,为曹操第四子,天资聪颖,才华过人。现存诗90多首,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白马篇》赞赏幽并游侠儿的高超武艺和爱国精神,寄托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憧憬;后期的诗歌则主要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如《赠白马王彪》在抒情中穿插以叙事写景,将诗人备受迫害的感情凝聚起来,痛斥小人挑拨曹丕与他们的手足之情,对任城王的暴卒表示深切的悼念。南朝大诗人谢灵运更是赞许有佳:“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4)建安七子及其作品特点

“七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们与“三曹”一起,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军。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七子”的创作各有个性,各有独特的风貌。

第 4 页,共 34 页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园林史名词解释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 上一篇:2017年西北民族大学921中国文学批评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下一篇:2017年四川外国语大学古代文论与批评之中国文学批评史考研复试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