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大学0102中国哲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目录

2017年南京大学0102中国哲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 2

2017年南京大学0102中国哲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二) .................................................. 13

2017年南京大学0102中国哲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三) .................................................. 21

2017年南京大学0102中国哲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四) .................................................. 28

2017年南京大学0102中国哲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五) .................................................. 37

第 1 页,共 46 页

2017年南京大学0102中国哲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说明:本资料为学员内部使用,整理汇编了2017考研复试重点题及历年复试常考题型。 ————————————————————————————————————————

一、名词解释

1. 四德与七情

【答案】四德与七情是指喜怒哀乐四种道德情感和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情感。刘宗周认为,喜怒哀乐四气是正常流转的,没有“过”与“不及”分别与仁义礼智四种道德原则相对应,喜怒哀乐分别代表仁义礼智四种道德情感;这种道德情感并不是现实中人们所说的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七种情感(七情),七情是喜怒哀乐的情感过或不及造成的,是由喜怒哀乐转化而来的,由此可见,七情是不好的情感。他认为喜怒哀乐这四德没有不好的方面,是纯粹天然的,它们无论是己发还是未发,都无法在其上面用工夫。而七情则是后天感应外物的结果,是由人为造成的,皆来自于人的欲望。道德实践可以在七情上用工夫,对其加以遏制。

2. 五斗米道

【答案】五斗米道是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创立的原始道教教派。因奉道者必须出五斗米,或因其崇拜五方星斗和斗姆而被称为五斗米道;又因张陵自称太上老君命其为天师,因此也称为天师道。五斗米道尊老子为教主,视《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张道陵死后,其子张衡、孙张鲁相沿嗣教,在巴郡、汉中地区继续传播五斗米道。令祭酒讲解《老子五千文》。两晋时期,四川与江、浙地区农民领袖常有以五斗米道的名义起事者。南北朝时,寇谦之自称奉太上老君之命,清整道教,除掉三张(张道陵、张衡、张鲁)伪法,创立“专以礼度为首,加之以服食闭炼”的新天师道,后称为北天师道。

3. 新民论

【答案】新民论是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借用儒家经典《大学》中的概念“新民”并且渗入西方近代价值观,提出的一套新的人格理想和社会价值观。梁氏新民论是梁启超对于各种复杂的社会政治问题思考的复合体,所提出的改造国民性的时代课题,重点强调人的重塑、完善,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4. 《太平经》

【答案】《太平经》又称《太平青领书》,是道教的主要经典。其主要内容有:

①继承了老子之道与传统的天神信仰,重新构建了早期道教的神学思想体系,即天人合一的神学思想,主张神仙不死、身中神、求长生等观念;

②为帝王治太平提出一套统治术,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治国方针是“无为而无不为”的老子学说;提倡封建道德观念和帝王统治术,理想目标是实现封建的“太平世道”;

③对于教徒的修养方法,提出了守一之道。并提出辟谷、服药、食气、养性等方术,并且重视符咒;

第 2 页,共 46 页

④提出善恶报应观念的承负说,告诫世人要行善积德。《太平经》对张角传播太平道、组织农民起义有所帮助和启发,对五斗米道也有一定影响,同时为后世研究中医史、道教史和农民战争史等提供了很多资料。

5. 亲知、闻知、说知

【答案】亲知、闻知、说知是后期墨家对知识按照来源分成的三种知识类型。《经说上》中说,“知:传授之,闻也。方不障,说也。身观焉,亲也。”

①“亲知”就是通过亲自感觉获得的知识;

②“闻知”是指通过传授获取的知识,分为直接传授和间接传授;

③“说知”是指通过推理获得的知识。后期墨家强调亲知,重视直接知识的作用:同时还认识到亲知、闻知、说知三者的统一,对“知”进行了比较深刻和全面的概括。

6. 天地之性、气质之性

【答案】天地之性、气质之性是由张载提出的观点,其中“天地之性”是指太虚之气的湛一之性;而气质之性则是指气聚集为人以后所具有的属性,主要表现为人的各种脾性、性格。从张载的思想来看,“天地之性”应该就是指仁义礼智等道德属性;“气质之性”则主要指人的性格,还不同于后来“义理之性”与“气质之性”对立下的“气质之性”。他建立在元气一元论基础上的人性论,虽然可以自成系统,但并没有说明太虚之气是如何转化为仁义礼智的,所以后来二程提出了理一元论来解决这个困难。

7. 大同书

【答案】《大同书》是近代改良派领袖康有为的著作。他在书阐发理想的社会与政治纲领。书中倡导托古改制,借公羊学创“大同”学说,主张维新变法,由“小康”而进“大同”。他认为只有在政治、经济、生活富足的“大同”社会中,才能真正实现人的本性。“大同”理想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先进思想家向西力一探寻真理的积极成果,超过了洪秀全的农业空想社会主义,但康有为的“大同”理想也只是一种空想,最终没有实现。

8. 反者道之动

【答案】“反者道之动”是老子的主要观点之一,也是儒家注释《易经》的主要论点之一,是老子关于“道”的运动特征的思想。认为道总是朝着相反的方向运动,表现了老子辩证法思想的一大特征。该观念的意义在于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和动力以及事物发展运动的规律性,并在实际运用中展现出理论指导。

二、简答题

9. 简述王夫之的“天下唯器”、“道者器之道”的思想。

【答案】“天下唯器”、“道者器之道”是中国明清之际哲学家王夫之在道器关系上坚持的思想。他说:“下天惟器而己矣。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谓之道之器也”。

第 3 页,共 46 页

(1)王夫之认为,器是指有形的具体的事物,是世界中的真实存在;道是事物的属性和规律,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有器才能有道。器具有独立的存在,而道却必须依附于器才能存在。

(2)王夫之还从历史的发展变化角度指出,道是随器的改变而改变的。即道不是永恒不变的,会的改变而改变的。道要因时制宜,适应具体的器物世界。

(3)王夫之的道器观是一种发展的观点,要求人们要“与时偕进”、“趋时更新”。

10.叶适对时势的理解是什么?

【答案】叶适注重历史,认为谈道理必须与具体历史相结合,但叶适也反对知古不知今,很注重历史中的“时”与“势”。

(1)时势是历史演化中存在的客观规律。

叶适认为,时势所决定的东西,个人并不能改变,而只能去了解这种时势的规律,因势见理,方可实现天下之治,古代封建、井田制度的兴废与朝代的更迭均是时势使然。

(2)国家的治理应顺应时势。

叶适认为,国家的治乱并不能通过“空谈心性”来实现。一个明君,要掌握这种时势的规律和变化,因势利导,从而实现国家的兴盛。即不是要认定人只能被动服从时势,无所作为,而是强调顺应时势,采取积极有为的态度,让天下皆可为我所用。

11.简述白虎观会议的内容和背景。

【答案】白虎观会议是东汉章帝时召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和诸生在白虎观召开的一次讨论儒家经典的学术会议。

(1)会议内容

①为了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儒学与谶纬之学进一步结合起来,章帝建初四年(公元

79),依议郎杨终奏议,仿西汉石渠阁会议的办法,召集各地著名儒生于洛阳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虎观会议。

②《白虎通义》是这一历史性会议结果的集中体现者,实际上它是这次会议的记录。书中除征引六经传记外,杂以谶纬,将今文经学和谶纬融合在一起,把《易》、《诗》、《书》、《春秋》、《礼》、《乐》、《论语》、《孝经》以及各种逸文与图书谶纬放在一起,综合考察。可以说,白虎观会议把今文经学、古文经学以及谶纬迷信融为一体,使经学得以统一,使儒家学说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

(2)会议背景

①东汉初年,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门户之见日益加深,各派内部因师承不同,对儒家经典的解说不一,章句歧异。汉光武帝刘秀于中元元年(公元56年),“宣布图俄于天下”把俄纬之学正式确立为官方的统治思想。

②汉武帝采纳经学大师董仲舒的建议,罢黔百家、独崇儒术。后来儒家学说经过政府的倡导,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逐渐变得多且繁琐。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考虑到当时经学分派分支过多,乃“诏诸儒讲五经同异,萧望之等平奏其议,上亲临制决”史称“石渠阁奏议”。

第 4 页,共 46 页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园林史名词解释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 上一篇:2017年河南大学哲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下一篇:2017年河南大学哲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