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017年河北大学中国古代史之中国古代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 2
2017年河北大学中国古代史之中国古代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 11
2017年河北大学中国古代史之中国古代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 20
第 1 页,共 28 页
2017年河北大学中国古代史之中国古代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说明:本资料为2017复试学员内部使用,严格按照2017复试常考题型及难度全真模拟预测。 ————————————————————————————————————————
一、名词解释
1. 宋明理学
【答案】宋明理学是指宋明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故称“理学”。宋明理学以儒家思想为主,又吸收了佛、道的某些思想观点,探讨“性命义理”及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所以“理学”又称“道学”。理学起于北宋,南宋时期繁荣发展,经金元至明末清初衰落。北宋时,汉唐注疏之学没落,义理之学逐渐兴起,转而探讨有关宇宙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起源与构成的原理,形成了宋代新儒学,理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北宋时期的胡瑗、孙复、石介有理学“三先生”之称。至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为理学奠定了基本的理论基础,即“理”、“气”等基本理学概念的提出和诠释。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形成了系统的理学思想,并使理学在宋理宗后取得官方哲学的地位。与朱熹同时,有陆九渊一派与“程朱”对立。金、元、明时期理学仍是思想的主流,地位进一步巩固,并且到明朝王守仁时发展到了另一个高峰。王守仁以“灵明”、“感应”说,使朱、陆关于心、物的分歧得到统一;以“致良知"说,使朱、陆关于知、行的分歧得到合一。明末清初,实学兴起标志着宋明理学的没落,乾嘉考据又进一步促使了理学的衰落。
2. 远交近攻
【答案】远交近攻是指战国时秦相范唯提出的兼并战争的策略。也是兵法“三十六计”的一计。大意是从地理上考虑,攻打位置稍近的国家而结交位置稍远的国家。公元前266年,秦昭王任范雎为相,采纳了此策略,即远交齐、楚,近攻三晋。范雎认为,如此“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这样既能破坏东方各国的合纵,又能巩固所攻占的土地。远交近攻之策对秦最终统一六国具有深远意义。
3. 炎帝
【答案】炎帝是传说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一说即神农氏(或神农
,生于烈山石室,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炎帝少而聪颖,三天能说氏的子孙)
话,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墙之事,教百姓耕作,使百姓得以丰食足衣;为了让百姓不受病疾之苦,尝遍各种药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作乐器,让百姓懂得礼仪,为后世所称道。其族人最初的活动地域在今陕西南部,后沿黄河向东发展,与黄帝发生冲突,在阪泉之战中被黄帝战败,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合并,组成华夏族,所以今日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后代”。
4. 禅宗
【答案】禅宗又称宗门,是指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之一。以其主张修习禅定,故名。相传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至五祖弘忍后,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时称“南能北秀”。南宗宣传顿
第 2 页,共 28 页
悟,北宗宣传渐悟。南宗最为盛行,几乎取代其他各宗派,垄断了佛坛。以《楞伽经》、《金刚经》、《大乘起信论》为主要教义根据,代表作为《六祖坛经》。禅宗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5. 遣唐使
【答案】遣唐使是指日本国派遣出使唐朝的使团。隋唐时期,日本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自隋朝时起,便不断派人到中国学习,到唐朝时达到高潮。日本先后派出遣唐使十三次,另外还有未能成行的以及迎送使节的迎入唐使和送唐客使六次,共十九次。每次派出的遣唐使团多达百人以上,有时多至五百余人。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6. 六艺
【答案】六艺是指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由礼、乐、射、御、书、数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组成。周代很重视贵族子弟的教育,从幼童开始,便学习这些技能。六艺教学也是根据学生
,主要接受基础文化知识年龄的大小和课程深浅循序进行。其中书、数是初级课程,称为“小艺”
教育;礼、乐、射、御是高级课程,称为“大艺”是为培养统治人才和军事人才的教育目的服务的。
7. 准噶尔部叛乱
【答案】准噶尔部叛乱是清代准格尔部贵族的叛乱。准噶尔部地处伊犁一带,是蒙古之一部。康熙年间,其领主噶尔丹势力日益强大,并在沙俄支持下,自称可汗,向东进攻漠北蒙古。漠北蒙古率众归附,噶尔丹又进兵漠南蒙古,打到离北京700里的乌兰布通。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康熙帝先后三次亲征,噶尔丹大败饮药自尽。雍正、乾隆年间,清政府又多次与准噶尔部交兵,直到1759年,清廷才最终将准噶尔部的反叛势力彻底消灭,实现了西北边疆局势的稳定。
8. 董仲舒
【答案】董仲舒是西汉思想家、哲学家。著有《春秋繁露》82篇、《举贤良对策》3篇。曾任博士、江都相和胶西王相,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其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
,为武帝所采纳,致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两千多年。其绝其道,勿使并进”
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始终,形成帝制神学体系。他也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
二、简答题
9. 简述改土归流的含意与作用。
【答案】(1)改土归流的含义
改土归流是指明清时期在西南地区推行的地方行政区划和地方官吏任命改革。土司制度是在唐宋时期羁縻州县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承认各少数民族的世袭首领地位,并给予其官职头衔,以进行间接统治,其实质是“以土官治土民”。土官可以世袭,土司之间或有争斗,常为患边境,
第 3 页,共 28 页
使中央政令难以贯彻实施,形成政府离心势力。
鉴于土司制度的弊病,明清两朝的统治者大多主张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在条件允许的地区取消土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康雍乾时期清朝国力强盛,雍正开始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云贵总督鄂尔泰上书建议取消土司世袭制度。雍正命其在云南、贵州、雍正四年(1726年)
四川、广西等省,撤销土司,在原土司地区设立可以随时任免的流官,同时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征收赋税,建城池,设学校;并废除原来土司的赋役制度,与内地一样,按地亩征税,数额一般少于内地;又命贵州按察使张广泗在黔东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在设立府县的同时,添设军事机构。云南、贵州改土归流的目标,到雍正九年基本实现,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新设营汛部伍的抽调使当地力量空虚,部分清军抢掠财产,一些流官贪赃枉法,肆意增加赋税徭役,给原土司叛乱提供和可乘之机。
,贵州古州、台拱地区苗民上层挑拨百姓叛乱,在丹江、黄平、凯里雍正十三年(1735年)
等厅州县为患,雍正派兵镇压未果。乾隆帝继位后,任命张广泗为七省经略平定叛乱,后下令取消新区赋税,按当地习惯审理民事纠纷,以巩固对改土归流地区的统治。
(2)改土归流的意义
据《清史稿》第十三卷,志九十五,载:食货一之户口田制,三四八二页有,乾隆二十二年“甘肃番子土民,责成土司查察”。雍正朝的改土归流只局限在西南少数民族的部分地区,改土归流地区也还保留了不少土司的残余势力。但改土归流废除了土司制度,减少了叛乱因素,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统治,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三、论述题
10.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答案】(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北魏中期,民族矛盾日趋缓和,但由于统治阶级过度的剥削和压迫,阶级矛盾也日益尖锐起来,农民起义年年爆发,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冯太后孝文帝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统称为孝文帝改革。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①政治
a.整顿吏治,建立官吏升迁制度,同时政绩不佳的官吏也会受到处罚。
b.变革税制,统一税收,改变过去州、郡、县争收租调的混乱局面,由县统一征收。
c.颁布傣禄制,规定贪赃满一匹绢布的处死,同时还规定地方守宰可以按官职高低给一定数量的体田。所授公田不准买,离职时移交下任。
d.改革官制,规定百官秩品,分九品,每品又分正、从,从品为北魏之首创。
e.迁都洛阳,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同时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孝文
第 4 页,共 28 页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