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017年河南大学中国文化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 2
2017年河南大学中国文化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 4
2017年河南大学中国文化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 7
第 1 页,共 8 页
2017年河南大学中国文化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说明:本资料为2017复试学员内部使用,严格按照2017复试常考题型及难度全真模拟预测。 ————————————————————————————————————————
一、简答题
1. 思考中国地名与中国历史文化的联系。
【答案】中国地名体现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疆域政区的变化、传统文化等观念,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地名与中国历史文化的联系具体表现为:
(1)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碎片,承载着城市的人文底蕴
例如“天津”,原处海中,至隋以后才露出水面,成为南北交通必经之地。据传,明代初年,燕王朱棣起兵往南京夺位,率军由此出兵南下,因天子渡津于此,赐名“天津”。
(2)地名的简称、别称等的由来、命名、寓意都蕴涵着历史传承和传统文化的精髓
例如辽宁之称,清初以其地为清王朝发祥之地,取“奉天承运”之意,改名奉天省。直至1929年,张学良主持东北军政,“易帜”服从国民党中央政府,才取辽河地域永久安宁之意,改称“辽宁”。
(3)地名的变迁既反映人们对地形、地理位置的认识,也反映该地历史人文的变迁
例如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长江和嘉陵江蜿蜒其间,故称江州;为周初巴国,因隋、唐、宋时三次为渝州治所,故简称“渝”。“重庆”之名,其说有二:①重庆北宋时为恭州,南宋光宗继位前,于孝宗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被封于此,是年又受禅即帝位,于是取双重庆贺之意,改恭州为“重庆府”;②因重庆位于绍庆和顺庆之间,合双庆而为府名。
2. 什么是科举?如何评价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
【答案】(1)科举
隋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规定采用考试办法选拔官吏,并于开皇八年设立“志行修谨”(有德)和“清平干济”(有才)两科,以选拔人才。大业三年(607年),隋场帝又在诸多科目中设立“明经”、“进士”二科,以考试策问取人。这就是科举制的真正开始。因其基本做法是设立科日,以考试举士,故称“科举”。
(2)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评价
①科举制的积极意义
a.科举制打破了门阀制度的出身限制,对国家而言,大大拓宽了选拔人才的基础,为选人任人开辟了更大的空间,对社会而言,是给更多中小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参与治国和施展才能的机会,这无疑有利于社会发展与国家稳定。
b.它与以前的人才选拔制度相比,具有相对公平、公正和公开的优点,是用人制度的历史性改革与进步,非但影响了日本、韩国、越南的科举制,也影响了欧洲的文官制。
②科举制的消极意义
a.使一般读书人养成一种侥幸进取的心理,认为只要一登龙门,便可身价百倍,因而寻章摘
第 2 页,共 8 页
句,死记硬背,并小在实际本领卜下工夫。
b全国举子甚多,而录取的名额又十分有限,考中实在不易,于是举子们不得不找靠山,行贿赂,通关节,走后门,费尽心机,不择手段。
c.明清两代,科举考试采用八股文取士,流弊更甚于前代。八股文形式死板,束缚思想,不能发挥一个人的真正才智。明清以来,科举考试益发腐败,考官和考生试场作弊层出不穷,屡见不鲜。
3. 简述中国古代戏曲的审美特性
【答案】中国古代戏曲是指元明清时期戏曲的成熟形态,主要是指杂剧、戏文与传奇。戏曲作为中国古代一种文学艺术样式,具有与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样式迥然不同的审美特性。
(1)戏曲具有小说般容纳广阔生活、结构复杂事件的艺术能力。杂剧一般为四至八折,戏文、传奇一般为三十至五十出,可以容纳十几个以至几十个人物形象。戏曲的艺术容量之大,足以反映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
(2)戏曲在结构众多人物和复杂事件时,不作平铺直叙,而是灵活地调动时间和空间,使事件的进展曲折变幻,又脉络贯通,一气呵成。
(3)戏曲形象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对托物比兴、情景交融进行扩展和开拓。景物描写与人物性格刻画融为一体,人物的身份、教养、性格、心境不同,对景物的领会、感受和描述也就不同。
(4)与中华民族敦实内向的民族性格和幽邃深细的民族心理有关,占典戏曲文学继承了中国诗歌传统的意在言外、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
4. 中国的园林建筑与西方的园林建筑的不同点是什么?
【答案】中国的园林建筑与西方的园林建筑的不同点主要有:
(1)美学追求不同
中国园林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融合。中国园林无一例外地都是艺术地再现自然,都是范水模山,取法天然,为作为生存主体的人创造一个和谐统一的客体环境。西方园林以几何体形的美学原则为基础,崇尚开放,通过人下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
(2)体现的精神不同
中国园林注重体现人的意趣和精神追求。中国园林虽然是艺术地再现自然,却不是无目的地再现自然,而是在自然景物中寄托一定的理想和信念,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园林主人的志向和趣味,以满足人的某种精神追求。西方园林以宣扬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与爱戴为中心。
(3)造园手法不同
中国园林在造园手法上讲究含蓄、曲折、变化,反对僵直、单调、一览无余。西方园林把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房间都集中在一幢砖石结构的建筑物内,追求的是一种内部空间的构成美和外部形体的雕塑美。
第 3 页,共 8 页
2017年河南大学中国文化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说明:本资料为2017复试学员内部使用,严格按照2017复试常考题型及难度全真模拟预测。 ————————————————————————————————————————
一、简答题
1. 道教与道家有何联系与区别?
【答案】道教是中国本土上产生的宗教。它正式形成时间晚于佛教。但渊源很早,有原始宗教、巫术和春秋战国时代产生的“方术”。东汉时出现了奉黄帝和老子为教主的“黄老道”,这是道教的前身。东汉末年的“太平道”是道教早期的派别。
(2)道教与道家的联系
道教的基本信仰是所谓的“道”,也称“大道”。这是从道家那里借来的概念。以老子为教主,认为老子是“道”的化身。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
(3)道教与道家的区别
①性质不同
道家是一种思想学说的代表,是士人道德自我修养的理论基础。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对未知世界的信仰,还有对现实生活中苦难的逃避和自我麻痹。
②理念不同
道家把“道”作为最高范畴,用以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道教则认为,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极,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万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认为,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道”化成。
2. 中国人的“名”与“字”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答案】古代的中国人不但有名,而且有字,字由名演化而来,所以统称为“名字”。由于故人注重礼仪,因此称名称字大有讲究。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于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或对他人尊称,在多数情况下,直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从历代的取字情况看,名与字有密切关系,也可以说是“因名取字”,古人称为“名之与字,义相比附”,这“义相比附”正是取字的一条原则。
(1)中国人的“名”与“字”的区别
①名与字意义相反。如郑公孙黑字子皙,皙为肤色白,黑与白字义相反。
②名与字的意义取自五行相生。如楚公子壬夫,字子辛,壬为水,辛为金,名壬字辛,取水生于金之意。
(2)中国人的“名”与“字”的联系
①名与字意义相同。如楚国大诗人屈原,本名平,原是字,平与原同义。
②名与字的意义相关。如鲁国孔丘字仲尼,丘即山,孔子生于尼山,又属老二,故字仲尼。
第 4 页,共 8 页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