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017年河南大学中国文化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 2
2017年河南大学中国文化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二) ................................ 5
2017年河南大学中国文化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三) ................................ 7
2017年河南大学中国文化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四) ................................ 9
2017年河南大学中国文化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五) .............................. 11
第 1 页,共 13 页
2017年河南大学中国文化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说明:本资料为学员内部使用,整理汇编了2017考研复试重点题及历年复试常考题型。 ————————————————————————————————————————
一、简答题
1. 三类史籍的主要区别及其代表作。
【答案】中国文化的一明显特点就是崇古重史。“以史为鉴,以古为镜”,几乎是历代封建统治者奉行的教条,因而历代修史非常重要。在修史过程中形成了按体裁分类的三类史籍,其区别和代表作主要有:
(1)编年体
以《春秋》(鲁国史)为起始,以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代表,是按历史编年分述历史事件,并杂以评论,借以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春秋》一书开创了我国编年史的先例。
(2)纪传体
司马迁的《史记》是这一类史书的开端,此后历代相沿,成为我国记载正史的主要体裁。纪传体以人为纲,穿插史实,并用专章记载典章制度。《史记》首创“本纪”(记述帝王事迹)、“年表”(按年月简列历史大事和人物)、“世家”(记述诸侯、圣哲名人事迹)、“书”(记述典章制度,《汉书》以后改称“志”)、“列传”(记述其他历史人物)。
(3)纪事本末体
它是以历史事件为纲,按类组织史料,每一类记述一个大的历史事件,可以单独成篇。这种写法,可以克服编年体“一事而隔越数卷,首尾难稽”和纪传体“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辨”的缺点。它的创始者是南宋史学家袁枢,他把《资治通鉴》改编为239个专题的《通鉴纪事本末》。
2. 为什么到明清出现了长篇小说?试从社会发展与文学发展阐述其必然性。
【答案】明清之所以出现长篇小说,其原因在于:
(1)从社会发展看,长篇小说是伴随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
宋代前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了都市的繁荣,为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场所和观众,不断扩大的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这种发展,明代经济的发展和印刷业的发达,为小说脱离民间口头创作进入文人书面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明代中叶,白话小说作为成熟的文学样式正式登上文坛。
(2)长篇小说的出现也是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①中国的古典小说发源于先秦的神话传说,后来又吸收了史传文学和寓言散文的一些东西,至汉代出现了将历史故事与民间传说结合在一起的作品。
②魏晋以后出现了“六朝小说”,一类“志人”,主要记载士族阶层的遗闻逸事,其代表作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一类“志怪”,主要记述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多神仙鬼怪,其代表作为干宝的《搜神记》。
③唐代继承六朝小说的的传统,发展了小说的文学特色,作品人物、故事情节都趋于丰富多
第 2 页,共 13 页
彩,形成“唐人传奇”,内容多描写爱情故事和豪侠故事,也有六朝志怪的痕迹。作品较为著名的有牛僧孺的《玄怪录》、李复言的《续玄怪录》、薛用弱的《集异记》和裴铏的《传奇》等。《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柳毅传》、《离魂记》、《枕中记》、《南柯太守传》等,都成为后世戏曲创作依据的蓝本,并且影响了后来的小说创作。
④宋元以来市民阶层的兴起,产生了与市民艺术趣味密切相关的白话小说一一“话本”。内容主要有“小说”和“讲史”两类。话本是说话人所用的底本,有讲史、小说、公案、灵怪等不同家数,己初具小说规模,在以后的流传过程中又不断加入新的创作,逐渐成熟。
⑤明清两代是中国古典小说兴盛繁荣的时代,特别是白话小说创作广泛流行,并且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3. 举例说明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
【答案】较之西方艺术,中国的传统艺术有如下四个明显特点:
(1)“礼乐一体”的原则
“礼乐一体”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是有礼必有乐,乐附于礼。第二是乐在诸多艺术中独具至尊地位。历代儒家学者都把“乐”看作是道德感化和政治教化的手段。儒家所推崇的周公“制礼作乐”,即是把礼乐一并作为维持西周奴隶主通知的两大支柱,因而一旦到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社会变化,孔子就认为是“礼崩乐坏”。由于儒家的不断提倡和发挥,礼乐并列为封建统治者的工具,乐也在社会生活和艺术领域占有崇高地位。封建帝王的各种礼仪活动,都有乐曲相配,因此朝廷总是拥有庞大的乐队,并且由“太常寺”负责管理。
(2)融合互通的精神
即中国艺术的诸门类不是各自为域,互不相关的,而是彼此相通,融合为一的。汉唐以后,流行书画,二者结合得难以分家,向来被称为“书画同源”,其理论和技法都是相通的。中国历史上的画家,往往同时又是书法家。
(3)注重神韵的技法
即中国艺术注重表现事物的意趣和人的内在感情,要求在艺术创作中突出神似。我国古代的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们都非常重视“神似”这个问题。“神似”就是要求艺术创作要表现对象的典型特征,揭示它们的内在精神。顾恺之说的“以形写神”以及传说他画人很注意一双传神的眼睛;南齐书法家王僧虔说的“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等,其含意都是强调艺术创作不能追求形似,而要追求神似。注重神韵、大笔写意是中国艺术的本质特点。
(4)用于教化的目的
即传统艺术很重视艺术的目的性和社会功能。从孔子开始,儒家学者就非常重视《诗经》的思想教育作用。孔子日:“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就是说《诗经》的思想教育作用是可以感发人的意志,可以观察兴亡得失,可以提高人的道德修养,还可以表现人们的哀怨情绪以批评不良政治。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为国君效力。
第 3 页,共 13 页
4. 藏传佛教有哪些派系?达赖与班禅两大宗教领袖如何确立?
【答案】(1)藏传佛教的派系
“喇嘛教”是西藏地区流传的佛教,也称为“藏传佛教”。藏传佛教主要以印度传入的密教经典为主,吸收了苯教的某些仪式和神,形成了具有西藏特色的“藏密”。主要的派系有:
①宁玛派。出现较早,初时并无名称。该派的教法是前弘期传下来的,经典也以前弘期所译的密教经典为主,到后弘期其他教派产生以后,以其古旧而称其为“宁玛派”。该派僧人戴红帽子,又称“红教”。经典传承分为三系,方式各不相同,其中有的以父子承袭或转世形式相传。
②噶当派。主张用佛的教诲来指导凡人接受佛理。公元1056年逐渐形成一派。重视戒律,强调实修,注重宣扬因果报应、流转轮回和超脱生死。15世纪格鲁派形成后并入格鲁派。
③噶举派。金刚持佛亲口传授密咒教义。僧人穿白色僧衣,又称“白教”。以苦行为特色,支派甚多。其中的噶玛噶举派在藏传佛教中最早采用“活佛转世”制度。
④萨迦派。始于宋代,兴于元代,因主寺为萨迦寺而得名,又因寺墙上涂有红、白、黑三种颜色的花条,又称为“花教”。该派由西藏著名的昆氏家族创立,一开始即决定宗教法位由家族传承。
⑤格鲁派。西藏地区最晚形成的一个教派,也是迄今为止势力最大的一派。僧人穿戴黄色衣帽,又称“黄教”。创始人为青海藏族僧人宗喀巴。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该派采用活佛转世制度解决法位传承问题,即活佛去世前指定从某一方向寻找一个他去世时降生的男孩为其来世真身。后因同时出生的男孩不只一个,清乾隆时改为“活佛转世金瓶掣签制度”,凡达赖、班禅及大活佛的法位继承人,都以此法最后决定。
(2)达赖与班禅两大宗教领袖的确立
“达赖”和“班禅”是黄教两大活佛转世系统的称号。
①达赖的称号始于三世达赖喇嘛锁南嘉错,前两世都是后来追认的。到顺治九年,五世达赖罗桑嘉错入京勤见皇帝,朝廷为他兴建黄寺,并正式册封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放普通瓦赤喇怛达赖喇嘛”。此后历代达赖喇嘛都要经过中央册封,才算合法。
②班禅的称号比达赖略晚。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兀1713年),清政府正式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规定其转世同达赖一样,通过“活佛转世金瓶掣签制度”,经中央政府批准。
第 4 页,共 13 页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