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明代张燧在《千百年眼》中说:“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祚(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其意在表明
A.中央集权制度在西周时已形成B.周天子无权调集诸侯军队
C.地方诸侯权重导致分封制崩溃D.改朝换代是社会发展规律
2.汉代“察举孝廉,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唐代“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明清“唯经义、尚八股,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材料表明汉至明清选官任官制度的变革
A.反映了专制皇权对思想控制的加强
B.实现了文化素养与治世才干的结合
C.开始由贵族政体向官僚政体转变
D.体现了选贤与公平的人才选拔原则
3.近代外交家顾维钧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这对我,对代表团全体,对中国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中国的缺席必将使和会,使法国外交界,甚至使整个世界为之愕然??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观点来看,它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顾维钧的话
A.较为客观地分析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B.过于夸大了当时中国社会主义运动
C.说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有所提高
D.极大地赞扬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作用
4.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了第四个宪法修正案。完善了私有财产保护制度;完善了土地征用制度;增加了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增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这说明
A.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与时俱进B.全国人大是唯一的立法机构
C.私有财产在新中国初步得到肯定D.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
5.下面是据我国政府工作报告的文字表述统计整理出的阐述多边外交政策的字数占涉及外交工作文字表述总字数的百分比图。由此图可知,我国的多边外交
A.已经取得重大成就B.起起落落最终下降
C.受到国家日益重视D.提升了国家的地位
6.古罗马法学家曾说:“每个共同体为自己制定的法是他们自己的法??根据自然原理在一切人当中制定的法为所有的民众共同体共同遵守,称之为万民法。”由此可见,“万民法”是
A.一切罗马公民的成文法B.是系统化的罗马法体系
C.对罗马奴隶制度的否定 D.自然法原则的具体体现
7.几个英国中学生上完历史课后,就学习内容发表评论。其中一个学生说:“通过议会,我们驯服了国王,约束了暴君,避免了革命。”据该学生的评论,可推知
A.光荣革命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
B.英国国王已经成为议会的国王
C.英国国王成为了国家的象征
D.英国议会取得了国家一切大权
8.马克思说:“公社是由巴黎各区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这些委员是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阶级代表。”这说明巴黎公社
A.是无产阶级性质政权 B.反映出天赋人权思想
C.社员是“社会公仆” D.实行的是直接民主
9.多极化的政治更加有利于世界的发展与和平,各国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想,可以平等地交流意见和建议,可以进行良好的合作。材料表明
A.和平已经成为世界永恒的主题 B.多极化助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C.多极化的发展消除了战争威胁 D.多极化下各国利益达成了一致
10.《韩非子》中所讲的“耕者且深,耨者熟耘也”说明,战国时期已出现深耕、熟稷(弄碎土块,平整田地)、熟耘(多次除草)。由此可见,战国时期
A.农业已出现专业化经营 B.农业生产已有精耕细作特点
C.耕耙耱技术已十分成熟 D.集体劳作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11.据《中华文明史》记载,明朝中后期在松江府一带,“土瘠则秋收必薄,故躬耕之家,无论丰稔,必资纺织以供衣食??每夜静,机杼之声,达于户外”。这反映出当时松江
A.棉纺织技术获得较大突破 B.耕织结合的家庭结构解体
C.出现家庭手工业品商品化 D.商品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
12.齐桓公曾主张对人口、房屋、树木、六畜征税。管仲认为:直接向人民收取财物,自然会招致人民的不满,提出适当的加税销售就能获得巨大的收入,避免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取之于无形,使人不怒”的办法。管仲的做法
A.意在大力发展官营手工业 B.有利于激活市场流通
C.重视对外贸易的发展 D.加强了对边远地区的管理
13.宋人耐得翁在《都城纪胜》中写道:“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这反映出当时宋朝都城
A.商业管理较松散 B.娱乐活动远胜前代
C.城市经济较活跃 D.城市功能非常齐全
14.洪武十八年,朱元璋谕户部:“朕思足食在于禁末作,足衣在于禁华靡。尔宜申明天下庶民各守其业,不许游食。”由此可见,朱元璋
A.坚持重农抑商 B.鼓励发展工商业
C.大力发展农业 D.解决了温饱问题
15.清代乾隆年间,“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农夫为之赁耕,每岁所人盈千、万石”,农夫尽管终岁勤苦耘耕,“而富商巨贾收其半”。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乾隆年间农业已实行规模化经营 B.土地买卖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C.乾隆年间农业生产效益很好 D.富商此举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16.据学者统计,从1860年到1936年,小农家庭的手织布在棉布消费总量中从96. 8%下降到38. 8%,自给率从46. 1%下降到28. 7%。小农家庭棉花自给占棉花消费总量的比重从69. 4%降至10. 9%。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中国的小农经济
A.打破了自给自足的封闭、孤立状态 B.在近代中国经济中仍占主导地位
C.趋于破产并将退出中国历史的舞台 D.与市场、商品经济的联系日渐紧密
17.下面是我国1890~1900年进出口情况简表,它反映出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总量增多 B.中国海关已经逐渐被列强控制
C.中外贸易形势基本获得扭转 D.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18.上海冠生园创始人冼冠生看到一战后外国食品在国内大量倾销,便提出“提倡国货、改良食品”的经营方略;抗战时期提出“以发展生产事业为目的,发展民族经济为终结”的经营方针,他还注重职工福利。这反映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家
A.有诚信经商的良好品德 B.对民主革命的大力支持
C.有爱国济民的社会情怀 D.与外商竞争中处于劣势
19.1935年,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运动”特别强调经济建设应当适应战争的需要。这反映出
A.内战使国民政府物资消耗巨大 B.政府发展经济有政治目的
C.国民政府积极应对经济危机 D.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加剧
20.1938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汉口分公司决定搬迁,将卷烟设备、烟叶原料等分批运往重庆。1939年3月,该公司在重庆设立分厂。这一事例说明中国民族工业
A.受官僚资本的压榨 B.得到政府扶植发展快
C.受战争影响而内迁 D.为抗战提供物资保障
21.1946年12月,北大一个底薪为600元的教授实领薪金83万元法币,可买23袋面粉。到1947年5月,进行调整后,一个教授所领的薪金142万元,不够买10袋(440斤)面粉。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国民政府不重视教育 B.通货膨胀非常严重
C.文化人士生活水平高 D.教员不能忍受清贫
22.毛泽东曾指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 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为此,中国开展了
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B.深刻政治变革
C.大规模的工业建设 D.社会主义改造
23.翻阅当年的《人民日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中国青年报》以及《文艺报》《文艺月报》等报刊,像“最好的诗”“一夜东风吹,跃进诗满城?‘无人不歌咏,无人不歌唱”等大量口号和报道可谓连篇累牍、不厌其烦。与这种文艺领域的景象直接相关的口号是
A.人人有饭吃,天天抓走资派 B.无煤也炼焦,无焦也炼铁
C.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 D.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
24.下面是1958—1962年上海市区生产人口、服务人口和赡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表。材料说明上海当时
A.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B.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
C.人口老龄化日渐严重 D.社会生产率逐渐下降
25.美国记者马修斯考察新中国工厂后,在撰写的报道中提到:在这种企业里,工人的身份是可 以世袭的,当一名工人退休时,他或她可以送一个子女到这家工厂工作。桂林丝厂有2500
多名工人,从来没有解雇过一个人。这则报道反映了
A.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缺乏活力 B.中国工厂制度下的劳资关系和谐
C.新中国严格履行人民做主诺言 D.建国初期工人干劲足、社会稳定
26.在改革开放初期,习仲勋明确指出,广东先走一步(设立经济特区)就是为了“利用广东的有利条件,发挥广东的优势,在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方面先走一步,为全国探索一点经验”。这表明经济特区
A.具有向全国其他地方推广示范的功能
B.是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示范点
C.其设立与党和国家优惠政策密切相关
D.从“引进来”窗口转向“走出去”前沿
27.有学者在研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认为,“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因是主体期望获取最大的潜在利润,正是获利期望无法在现实的制度安排中实现,才导致了新制度的形成”。该学者意在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导致农村土地关系的两权分离 B.确立了农户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
C.是国家法令引起的强制性变迁 D.是农民自发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
28.1993年,继布票、自行车券等票证家族其他成员退出历史舞台后,粮票、米票、油票、购物证 “寿终正寝”,老百姓从此告别了票证所代表的物质匮乏时代。这反映当时我国
A.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B.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C.已经建成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29.清末,上海的一首竹枝词写道:“西装旧服广搜罗,如帽如衣各式多。工厂匠人争选买,为他 装束便摩挲。”由此可知当时
A传统服饰得到了全面革新 B.民主政治促进商业繁荣
C.审美观念受西方文化影响 D.西装更适宜于工人阶层
30.1920年初,《妇女杂志》开展关于“婚姻自由是什么”的讨论时,有人说“自由恋爱的结合,才算真实、正确、含有意义的婚姻,才算婚姻自由。”这种观点
A.打破了旧观念对婚姻的束缚 B.体现出强烈的男女平等意识
C有助于新式婚姻观念的形成 D.提高了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
31.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亲自倡导火葬并提出丧事简办,从而拉开了新中国丧葬礼俗改革的序幕。这一做法
A.是“左”倾思想泛滥的结果 B.意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无神论
C.有利于科学思想的传播 D.属于“三大改造”内容之一
32.. 1880年底,刘铭传在奏折中写道:“自强之道,练兵造器固宜次第举行,然其机括则在于急造铁路,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厘捐、行旅者不可殚述,而于用兵一道尤为急不可缓之图。”由材料可知,刘铭传修建铁路的意义更侧重于
A.推动维新变法 B.加强国防建设
C.改善交通环境 D.促进经济交流
33.电车作为近代中国的大众化公共交通工具,再也不可能如传统的个体公共交通工具那样,完全听从乘者的支配。相反,为了保证电车正常运营服务,乘客的行为必须受到一定的约束, 服从于电车公司和市政当局制订的乘坐规则。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交通的发展
A.限制了人们出行自由 B.有利于公共意识的形成
C.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 D.使传统城市交通被淘汰
34.梁启超指出:“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为也。”由此可见,梁启超
A重视报刊的消息传播功能 B.主张利用报刊加强皇权
C.认为只要办报就能够救国 D.将报馆作为变法的机构
35.在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非洲、亚洲和美洲的经济都发生了变化。由于欧洲与世界的贸易联通,一场全球范围内的交换开始了,包括人种、商品、技术、观念,我们将这种变化称为“哥伦布大交换”,以此来纪念克里斯特夫·哥伦布。该材料说明新航路开辟
A.促进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推动了世界经济文化交流
C.引发了价格革命 D.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
36.马克思认为,重商主义时期的“商业资本,在优势的统治地位中到处都代表一种劫夺制度”。 马克思的话反映了
A.殖民主义的罪恶 B对商业资本的肯定
C.殖民战争的残酷 D.对被殖民者的同情
37.从1700年起,英国议会曾多次通过法令禁止进口印花布,或提高棉织品的进口关税。材料表明英国
A.海外市场已经日益萎缩 B.奉行了自由贸易政策
C有保护国内市场的意图 D.工业革命无实际效果
3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欧洲人及其铁路和机制商品的出现以及他们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贪得无厌的要求,一种新的市场经济被引入。不久,农民们发现自己正在为国际市场,而不是为自己和邻居而生产。”这表明
A.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 B.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平民之间的交流增多 D.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
39.“在这之前的工业生产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并且依靠感官经验就可以把握的;而电力工业产生后,依靠简单的经验是不可能理解的,因为没有对电磁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就不可能发明电动机和发电机。”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A.对工业生产具有巨大的推动力 B.特别重视对科研成果的运用
C.以电力工业的革命作为其开端 D.靠经验发明出更多的技术成果
40.1930年,胡佛政府建立起联邦农业局,成立谷类稳定公司,收购农产品,提高农产品价格。这一做法与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都意在
A.增加农业就业人口 B.直接救济缓和矛盾
C.全面干预缓解危机 D.减少农业产品过剩
41.1929年大危机后,新当选美国总统的罗斯福指出:“垄断限制了各种机会。自主经营的领域日益受到限制,私有企业确实变得过分私有,它们已经变成了特权企业,不再是什么自由企业。”这表明罗斯福政府有意
A.恢复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限制垄断组织在经济中的作用
C.恢复各个企业的自主经营 D.将私有化企业变为国有化企业
42.1981年,里根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让我们从现在起,重新唤醒这个工业巨人,使政府量人 为出。”里根“唤醒工业巨人”的主要措施是
A.仍坚持凯恩斯主义 B.以货币贬值来刺激消费
C.提高工业企业交税额度 D.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43.苏联《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指出:“农业必须过渡到可以使用拖拉机和农业机器,可以将粮食生产的商品产量提高几倍的大生产。”在这一指导思想下,苏联
A.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B.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C.增加国家积累以发展农业 D.逐步尝试新经济政策
44.在赫鲁晓夫的倡导下,人们开始扩大集体农庄规模,有的地方把30来个甚至更多的村庄合并成一个大集体。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A.选择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B.更加追求全民所有制形式
C.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生产积极性 D.改善了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45.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由于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为了维持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各国必须保留美元储备,以便当本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用美元储备来进行偿付,而美国却可以直接用美元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由此可见,布雷顿森林体系
A.保证了黄金与美元的固定比率 B.对社会主义国家构成极大威胁
C.加强了美国在金融领域的地位 D.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46.从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组成到1957年六国建立欧共体,到1993年拥有15个成员国的欧洲联盟,到2002年欧元的启动,成员国扩大到28个。这一过程反映了
A.欧洲各国实现了统一 B.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深化
C.欧洲各国的地位提高 D.欧洲各国经济实力增强
47.据美国学者理查德·费恩伯格的统计,1988~1998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的未加权平均关税率已经降低了几乎一半。此外,APEC成员对本地区的出口在成员总出口中所占的份额已从1990年的68. 6%上升到1997年的73. 1%。材料表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各成员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对外采取了贸易保护政策
C.各国社会模式的复杂多样性 D.成员间经济合作更加紧密
48.据统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之比,已从1983年的43:1增至1994年的62:1;富国与穷国的人均收入差距,由1960年的3:1扩大到1997年的74:1。这表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A.世界经济迅速发展 B.世界经济进一步失衡
C.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下降 D.世界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9题25分,第50题27分,共52分。)
4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并通过其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务的方式来实现。在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采取举手或投票的方式,并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就不能随意更改。在雅典城邦民主宪政机制中,公民大会、执政官、陪审法庭分别享有城邦权力中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权力范围和独立的职能,同时又受其它机构的制约。
——胡骏《古希腊民主城邦制与西方民主宪政思想的萌芽》 材料二
既然在面积和人口超过一个小市镇的社会里,所有的人亲自参加公共事务是不可能的,从而就可以得出结论说,一个完善的政府的理想类型一定是代议制政府了。代议制政体就是,全体人民或一大部分人民通过由他们定期选出的代表行使最后的控制权,这种权力在每一种政体都必定存在于某个地方。他们必须完全握有这个最后的权力。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他们高兴,他们就是支配政府一切行动的主人。
——[英]密尔《代议制政府》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美国的三权宪法“现在已经是不适用的了”,近年美国的政治极为腐败,就是由于考选权不发达的原因。考选制在中国古代就有,美国学到此制后政治略有起色,“但是他只能用于下级官吏,并且考选之权仍然在行政部之下,虽少有补救,也是不完全的,所以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要设立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这法可以除却盲从滥举及任用私人的流弊”。至于纠察权,孙中山指出:“中国从古以来,本有御史台主持风宪,然则不过君主的奴仆,没有中用的道理。就是现在各国立宪,没有不是立法机关兼有监督的权限,那权虽然有强有弱,总是不能独立,因此生出无数弊病”。这样,纠察权应当从立法权中独立出来。
——孙占元《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以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的主张和实践》
(1)根据材料一,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孙中山对美国民主的看法。(9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民主制度的理解。(4分)
5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7分)
材料一
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在解决战时共产主义的危机时,列宁指出:“现在最迫切的就是采取那种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只有经过这种办法才能做到既改善工人生活状况,又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同时,列宁深刻地阐明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必须而且可能利用资本主义的“迂回”道路来发展社会主义。
材料二
我国的改革首先从调整农业生产关系着手,与新经济政策首先解决农民问题并无二致,其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扫除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障碍。改革从农村开始,这是邓小平作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决策。与此同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致富和逐步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正是在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才拉开了以城市改革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摘编自曾长秋、王千慧《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共同特点。(9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分别产生的影响。(12分)
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C 2.A 3.C 4.A 5.C 6.D 7.B 8.A 9.B 10.B 11.C 12.B 13.C 14.A
15.D 16.D 17.D 18.C 19.B 20.C 21.B 22.D 23.B 24.C 25.A 26.A 27.D
28.A 29.C 30.C 31.C 32.B 33.B 34.A 35.B 36.A 37.C 38.B 39.B 40.D
41.B 42.D 43.B 44.B 45.C 46.B 47.D 48.B
49.(1)主要特点:公民权利充分;实行直接民主;少数服从多数;政府机构的分权制衡具有强制 性。(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发展:由直接民主发展为代议制民主;议会代表“人民”掌握国家权力,政府对“人民”负责; 实行“主权在民”原则;实行“议行合一”和“分权制衡”相结合的原则。(6分,答出三点即可)
(3)看法:孙中山认为美国三权分立引发了政治腐败,不适应时代需要,应该进行改革。(4分) 评析:他提出的三权和选考权及纠察权的观点撷取了欧美政治学说的合理成分,批判地汲取 中国传统思想的养分,带有中西合璧的色彩。(5分)
(4)理解:民主制度是阶级意志的反映,经历了由直接民主到间接民主的发展历程,其内容随 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后世民主是对前代民主的继承与发展,民主制度的发展与国 情相适应。(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50.(1)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经济、政治危机;改变俄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需要。(6分)
(2)共同特点:以农业为突破口;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9分)
(3)影响:
苏俄: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为实现T业化打下坚实基础;巩固工农联盟,巩固苏维埃政权; 探索出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6分)
中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发展了乡镇企业;农村改革为城市改革奠定基础。(6分)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