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虹高级中学2016学年第一学期初态测评2016.9
高三年级 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完成1—6题(17分)
①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②但是我们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所以大成至圣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长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孔子令门人言志,只有曾皙最得他的赞许。而曾皙所说的,大致等于我们今天的郊游和野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孔子还说饭菜不做好,这样不吃那样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式。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而且?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这样的话也经常出现在他的嘴中。
③孔子并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中,?仁?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的解释完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他曾斩钉截铁地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
④孔子对?礼?非常重视。□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鲁平公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意。他做了齐国的吊丧正使,出使滕国,却始终不对副使谈及出使一事。
⑤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春春秋时代的战事,显示了社会的不稳定性。但战事的本身,还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孔子对当时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还相当的宁静。所以他仍提倡?克己复礼?,显然认为过去的社会秩序仍可以恢复,表现一腔复古的热忱。
⑥孟子有时候被人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已经大大超过春秋时竞技式的战争,这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济事的。齐宣王问他贵戚之卿应做的本分,他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也就是容许废君而另立族中贤人。梁襄王问他:?天下恶乎定??他答道:?定于一。?襄王又追着问:?孰能一之??孟子就说:?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他又曾和梁惠王说过?地方百里,而可以王?。这已经不是孔子所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严格规矩了。
⑦在宋朝以后,《孟子》既为各朝经筵讲解之用,也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对中国思想史
有无可估量的影响。他的性善论必定带着一种强迫性的推论。因人既然生性为善,那么强迫人们保持这种天性也不算过分了。他的低水准平等思想——例如?乐岁终身饱,凶年不免于死亡?,以及?省刑罚,薄税敛?,在一个简单的农业社会里,被奉作经典,同时也符合事实的需要。
1.第②段说“孟子凡事紧张”,“紧张”一词含义是 。(2分)
2.第②段写孔子在衣食方面还挑挑拣拣,其目的是。(2分)
3.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④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①孔子虽不值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 ②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厚葬颜渊;
③孔子见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
④又因为“礼”的需要,
⑤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
A.①②④③⑤B.⑤②④③①
C.⑤②③④① D. ②①④③⑤
4.简述孔子和孟子思想言行不同的原因。(3分)
5.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孔子认为要实现“仁”,既要靠学习和自我约束;但是孟子却认为道德纯粹是由自我产生的。
B. 春秋时期的战争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但这种不稳定是可以平息的;而战国时期的战争则给社会造成了全面性的动荡。
C. 自宋朝以后,《孟子》就取代了《论语》,成为各朝经筵讲解之用和科举取士的标准,从此以后,对中国的思想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D. 孔子认为“人性本善”时是很犹豫的,而孟子则坚定地认为人性本善。
6.本文在论述时详略处理很恰当,结合内容作具体评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完成7—11题(19分)
寂静的声音
[美]戈登〃汉普顿①
?人类终有一天必须极力对抗噪音,如同对抗霍乱与瘟疫。?这是诺贝尔奖得主暨细菌学家罗伯特〃柯赫在1905年提出的警语。历经一个世纪后,这一天已经比先前近得多。今日,宁静就像濒临灭绝的物种。城市、近郊、乡村, 甚至最偏远、辽阔的国家公园,都避免不了人类噪音的入侵,而在洲际之间往返的喷射机,也使得北极无法幸免。此外,对抗噪音与维护寂静不同。典型的反噪音策略,像是耳塞、噪音消除式耳机,甚至噪音削减法,都不是真正的解决方法,因为它们无法帮助我们重建与大地的感情,无法帮助我们聆听大地的声音,大地却是不断在说话的。
人类的历史已经走到一个重要的时刻:如果我们要解决全球的环境危机,就必须永远改变现今的生活方式。我们比以往更需要爱护大地,寂静正是我们与大地交流的重要管道。
不受打扰、宁静地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尽情诠释它们的意义,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早在人类的噪音存在以前,这世界只有大自然的声音。尽管这些声音远远超越人类语音的范围,就连抱负最远大的音乐演奏也无法比拟,但我们的耳朵仍早已完美地演化出聆听这些声音的能力,像是瞬间吹拂而过的微风暗示着天气即将发生变化,春天的第一声鸟啭预告着大地即将再度转绿、蓬勃繁衍,迫近的暴风雨承诺会驱走干旱,变换的潮汐提醒我们天体的运行。这些体验都能帮助我们找回与大地的情感,了解我们过去的演化。
寂静并不是指某样事物不存在,而是指万物都存在的情况。它就像时间一样,不受干扰地存在着。我们只要敞开胸怀,就能感受得到。
寂静滋养我们的本质、人类的本质,让我们明白自己是谁。等我们的心灵变得更乐于接纳事物,耳朵变得更加敏锐后,我们不只会更善于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也更容易倾听彼此的心声。寂静就像炭火的余烬能够传播。我们找得到它,而它也找得到我们。寂静有可能失去,却也能够复得。尽管大多数人以为寂静是可以想象出来的,其实不然。要体验寂静使心灵富足的奇迹,一定要先听得到它。
寂静是传授花粉的昆虫拍打翅膀时带起的柔和曲调,当它们为了躲避一时微风小心翼翼在松枝间穿梭时,虫鸣与松林的叹息交织成一片,可以整天都在你耳边回响。寂静也是一群飞掠而过的栗背山雀和红胸鸸,啁啁啾啾、拍拍扑扑的声音,惹得人好奇不已。
你最近听过雨声吗?美国西北部的大雨林,无疑是聆听雨声的好地方。其实雨季的第一种声音并不是湿淋淋的雨声,而是无数种子自耸立的树上掉落的声音,很快跟随而下的是轻柔飞舞的枫叶,它们就这么静静地飘下,宛如冬日驱寒的毯子覆在种子身上。但是这场宁静的交响乐只是前奏而已,等强烈暴风雨的前锋抵达后,就可听到震撼人心的演奏,这时每一种树都会在风雨交加的乐声中,加入自己的声音。在这里,即使是最大的雨滴也可能没有机会撞击地面,因为高悬在头顶三百英尺处的厚密枝叶与树干,会吸收掉许多水分……一直要到这些高空海绵变得饱和之后,水滴才会再度形成与掉落……撞击较低的枝丫,再如瀑布般坠落在会吸收声音的厚密树苔上……接着轻轻掉至附生性的蕨类上……然后扑通一声无力地滑进越橘类的灌木丛里……再重重打在坚硬结实的白珠叶上……最后无声地压弯山酢浆草苜蓿般的细致叶片,滴落地面。无论日夜,在雨停后,这场雨滴芭蕾总会再持续一小时以上。
柯赫发展出能辨识病因的科学方法,回想起他那句警语,我相信寂静未受遏阻地消失,就像煤矿坑里用于侦查瓦斯的预警金丝雀,是一个全球性的警讯。如果我们不能坚决抵抗噪音,对大自然的寂静不断消失的情形臵若罔闻,在面对更复杂的环境危机时,又怎么可能处理得好呢?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5年第11期)
【注】①作者是艾美奖得主、声音生态学家、录音师。
7.第①段画线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而生动,请对此加以分析。(3分)
8.分析第⑤段画线句“我们得到它,而它也找得到我们”在文中的含义。(4分)
9.下列对首尾两段作用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段以柯赫的警语引出下文,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B.首段列举噪音入侵的种种迹象,旨在强调环境危机。
C.尾端警告人类寂静消失是更复杂的环境危机的预警。
D.首尾两段以议论为主,结构上前呼后应,结构完整。
10.第⑦段连用一系列动词摹写水滴“滴落地面”,十分精妙,请加以分析。 (4分)
11.请结合⑥、⑦两段的内容,分析作者描写寂静的意图。(5分)
三、默写。(14分)
12.(10选7,每空2分)
① ,白露为霜。(《诗经·国风·秦风》)
②虎鼓瑟兮鸾回车,。(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④无求生以害仁,。(《<论语>七则》)
⑤景翳翳以将入,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⑥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孟子》二章) ⑦ ,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⑧ ,满川风雨看潮生。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⑨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⑩博观而约取, 。(苏轼《送张琥》)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完成13—15题(9分)
泊舟严滩
真山民
天色微茫入暝钟,严陵滩上系孤蓬。水禽与我共明月,芦叶同谁吟晚风。
隔浦人家渔火外,满江愁思笛声中。云开休望飞鸿影,身即天涯一断鸿。
【注】①严滩:即严陵滩,相传东汉初年隐士严子陵在这里隐身钓鱼,故名。②真山民:真名不详,宋末进士,宋亡归隐。 ②①
13.这首诗押韵的字有。(2分)
14.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用典贴切,“孤蓬”为诗人遗民情怀的真实写照。
B.“与我”、“同谁”,互文见义,极写孤苦无依之苦痛。
C.颈联描写渔火摇曳、笛声凄清,衬托手法运用得当。
D.本诗语言典雅而沉郁,通俗而清新,读来余味无穷。
15.本诗尾联以喻作结,请结合文本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6—22题(26分)
方干,字雄飞,桐庐人。幼有清才,散拙无营务。大中中,举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每风清月明携稚子邻叟轻棹往返甚惬素心。所住水木閟,一草一花,俱能留客。家贫,蓄古琴,行吟醉卧以自娱。
徐凝初有诗名,一见干器之,遂相师友,因授格律。王大夫廉问浙东,礼邀干至,嘉其操,将荐于朝,托吴融草表。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干旱岁偕计,往来两京,公卿好事者争延纳,名竟不入手。递归,无复荣辱之念。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先生犹灌园。?咸通末卒。门人相与论德谋迹,谥曰玄英先生。
古黔娄先生死,曾参与门人来吊,问日:?先生终,何以谥??妻曰:?以‘康’。?参曰:?先生存时,食不充口,衣不盖形,死则手足不敛,傍无酒肉。生不美,死不荣,何乐而谥为‘康’哉??妻曰:?昔先生国君用为相,辞不受,是有余贵也。君馈粟三十钟,辞不纳,是有余富也。先生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遑遑于富贵。求仁得仁,求义得义,谥之以康,不亦宜乎??方干,韦布之士,生称高尚,死谥玄英,其梗概大节,庶几乎黔娄者耶!
(选自《唐才子传·卷七》,有删改)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8分)
①辄造主人②王公嘉其操 ..
③散拙无营务④曾参与门人来吊 ..
17.下列加点字与“遂相师友”中的“师友”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2分)
A.吾得兄事之 B.履至尊而制六合 ..
C.天下云集响应D.甚善,名我固当 ..
18.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一见干器之句读之不知 ..
B.王公以疾逝去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
C.何乐而谥为康哉未尝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
D.昔先生国君用为相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先生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遑遑于富贵。
②其梗概大节,庶几乎黔娄者耶!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干虽然有才,但为人懒散粗疏,曾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
B.素有诗名的徐凝非常欣赏方干,亲自教授给他格律的知识。
C.王廉的突然过世,使方干的仕途无望,从而寄情山水,不复求名。
D.引诗僧的贺句从侧面写出了方干有才华而不被朝廷重用的命运。
21.作者写黔娄的目的是。(3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完成22—26题(15分)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兼治儒术,能诗。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傍有盘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主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呜呼!人生聚散靡常,异时或相望千里之外。一展读此文,存没离合之感其能已于中耶?
(选自《东里文集》,有删改)
22.第二段画线句的作用是(3分)
23.第三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2分)
道 士 不 能 胜 降 跽 谢 过 众 皆 大 笑。
24.对 “存没离合之感其能已于中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心中涌起生死聚散的感慨,难道是能够抑制的吗?
B,心中是否存在分离和聚首的感慨,难道是能够控制的吗?
C.心中涌起生死聚散的感慨,我能够控制的了吗?
D.心中是否存在分离和聚首的感慨,我能够控制的了吗?
25.作者游山之乐与聚散之悲有什么关系?(3分)
26.有人评价此文笔调“极平稳不费力”,请就此文语言风格加以赏析。(4分)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