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十年的变化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季浏教授
从2001年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进入38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展实验,到2005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课程标准》,至今为止已有十个年头。十年的课程改革,是体育课程不断产生新变化、获得新成果、发现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育部的领导和组织下,根据国际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精神等,在广泛征询社会多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在征询全国32个省市和自治区一线体育教师的意见的基础上,《标准》(修订稿)将于2011年8月与各位老师见面。借此机会,基于对各个省市区的调研报告,我们有必要对十年的体育课程改革成效及其发生的变化进行一个回顾和总结,以便于增进体育教师们对全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形势的了解,从而坚定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信心。
一、《标准》实验十年带来的变化
(一)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得到充分肯定
1."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人心
从体育课程改革一开始,《标准》就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调查结果表明,94.9%的学生比过去更关心自己的健康,且大部分学生(85.5%)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进健康。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普遍得到认可
体育新课程一直推行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通过十年的课改实验,体育教学出现了以下变化:(1)充分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基础和需要;第二,由强制学生学转变为让学生主动学;(3)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调查结果表明,91.9%的体育教师认为师生关系与过去相比"更加融洽"或"比较融洽"。
3.《标准》的设计思路和呈现方式得到了广泛认同
首先,《标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有94%的教师认为这种划分方法"很好"或"较好"。其次,《标准》不是按年级而是按四级水平设置学习目标,这一做法同样得到广泛认同,85.5%的人认为有关学习水平目标的设置"合理"或"较合理"。第三,《标准》设置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标准,但不严格规定全国统一的具体教学内容,具体的教学内容由学校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学校实际情况来安排,94%的人认为这一做法"很好"或"较好"。而且,大部分教师都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78.1%)、学习基础(74.4%)、教学目标(69.9%)、现有的教学条件(68.3%)选择教学内容。
(二)体育课堂教学实践出现了新的积极变化
1."三维"课程目标普遍得到重视
《标准》提出的三维课程目标突破了传统教学以"知识为中心"的价值观,知识和技能传授不再是课程和教学的唯一目标和最高目标。调查结果表明,目前83%的体育教师重视或比较重视"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到运动技能的教学中"。
不过,对于这一理念的更新,在实施体育新课程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两种误解,需要引起我们注意:(1)认为体育教学就是教运动知识和技能,其他方面都是副产品。这还是运动技术中心论的反映;(2)担心强调"三维"课程目标有可能导致教师忽视运动技能教学的问题。
2.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首先,从总体上讲,由过去的单一竞技运动项目向多样化的
运动项目转变,竞技运动项目一统体育教学内容天下的格局被打破,许多简便易学、趣味性和锻炼性强等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和新兴运动项目作为正规的教学内容进入体育课堂。其次,教学内容由学非所用向学以致用转变,主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在课外和校外应该能够用得上、用得好,并能主动运用,让学生终身受益。第三,教学内容由统一性向选择性转变,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场地设施、教师状况等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第四,教学内容由越教越多向越教越精转变,强调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基础选择教学内容,保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给学生更有价值的内容,使学生想学、乐学,并能够学会和掌握。
3.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基本形成
在教学方式的设计和运用上,首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受到高度重视,83.5%的体育教师"重视"或"比较重视"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78.9%的体育教师"注重"或"比较注重"创造性地实施体育教学。其次,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有效,80%的体育教师在组织教学方面有了"明显改善"或"较大改善",70.1%的体育教师认为教学效果与过去相比"明显提高"或"提高较大。"
不过,在教学方式的改革方面,依然还存在两种误解,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1)新体育课程重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新型学习方法,就是忽视示范讲解等传授式教学方法;(2)新型的学习方法容易导致"放羊式"教学;(3)新型的学习方法所呈现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究、课堂气氛活跃等行散而神不散的情景,不能将这样的情景看成是课堂纪律不好,因此,应对新课程下的课堂纪律赋予新的内涵。
4.发展性的评价方法得到有效运用
对于《标准》中评价建议的实效性上,96.1%的体育教师认为能够"好"或"较好"地引导教师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93.9%的体育教师认为能够"好"或"较好"地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88.9%的体育教师认为能够"好"或"较好"地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91.3%的体育教师认为能够"好"或"较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78.5%的体育教师认为有利于使评价具有操作性。
5.有效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得到充分落实
对于各类体育课程资源,十年来,许多体育教师都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大部分体育教师比较注重体育设施资源(79.8%)、课程内容资源(60.2%)、人力资源(57.9)、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54.5%)、自然地理资源(53.6%)的利用和开发,只有5%的体育教师"没有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
(三)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行为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1.体育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和行为
调查结果显示,通过《标准》的实验,84.9%的体育教师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72.7%的体育教师逐渐形成学习习惯、70.1%的体育教师教学思路开阔、63%的体育教师业务能力提高、79.6%的体育教师主动思考和解决体育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困难、59.4%的体育教师教学态度改善、74.9%的体育教师经常与同事交流课程改革的有关问题、82.7%的体育教师重视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但是,依然还有一些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更新需要加强,其原因在于:(1)我国的体育教师以前接受的几乎都是传统教育思想,且根深蒂固,加之我国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很不平衡,真正接受和深入理解新的教育思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2)部分体育教师还需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的精神,有些体育教师甚至都没有读过《课程标准》,并受到道听途说的影响,进而对课程改革产生严重误解。(3)有些体育教师对新的教育思想还比较排斥。(4)一些体育教师由于习惯了按照过去的体育教学大纲上课,所以不太适应《课程标准》,不知道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内容,甚至感到体育课也不会上了。(5)各地对新体育课程的培训和指导差异较大,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平衡。
2.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态度和行为发生了可喜变化
在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态度和行为方面,主要表现为:(1)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得以改变,88.7%的体育教师和教研员均认为学生与过去相比,变得"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2)被动体育学习向主动体育学习转变,94.12%的教师认为学生学习积极有所提高;80.26%的学生表示对当前新体育课程感兴趣;81.18%的教师认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普遍增加。
二、《标准》本身发生的变化
(一)《标准》修订的过程
十年的《标准》实验,不仅仅是收获成果和发现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标准》本身不断完善、不断修订的过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2003年3月,教育部开始对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实施状况组织了大规模调查研究,征集修改意见,涉及到38个国家首批实验区,覆盖全国29个省(市、区)。《标准》组经过反复讨论,形成了《标准》修订的第一稿。
2.2004年,为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教育部又组织各学科的《标准》组对《标准》进行了专门的修订,形成了《标准》修订的第二稿。
3.2005年,《标准》组继续利用多种新课程培训和研讨机会,向一线体育教师征询对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广泛收集报刊杂志上有关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对《标准》进行修订,形成《标准》的第三稿。
4.2007年4月,教育部又启动各学科《标准》的修订工作。《标准》广泛搜集了报刊杂志、网站等各类媒体上关于《标准》意见反馈的大量信息;对来自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逐条进行充分地讨论和分析之后,字斟句酌地对《标准》的内容和文字进行修改和补充。2008年5月,基本完成了《标准》修订的送审稿。之后,又反反复复修订了数次。
5.2009年12月底,《标准》组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对2008年修订稿再次进行了文字上的润色和一些内容的修改。2010年8月底,《标准》组全体成员进行了集中讨论和认真修改,又一次对《标准》进行了修订。
6.2011年1月,教育部对广东、宁夏、陕西等26个省、市、自治区的部分基层教研员和教师广泛征询意见,《标准》修订组成员认真阅读和分析了所有修改意见和建议之后,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分别对修订稿进行了再一次的审读与修改。
7.2011年2月,教育部基础司领导和国家级课程专家们对所有学科《标准》的统一范式进行了认真梳理,并召集各学科《标准》修订组部分核心成员再一次开会。在这一次会议中,领导和专家们给予体育学科的《标准》以很高的评价,并作为范本供各个学科作为参考。
8.2011年3月27-4月2日和6月上旬,教育部基础司邀请审议组专家两次对《标准》进行了审议,并与修订组部分核心成员一起,最终讨论和确定了《标准》(修订稿)。
由此可见,即将出版的《标准》(修订稿)是全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全体智慧的结晶,是在全面、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
(二)《标准》修订的基本原则
1.坚持体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
从广泛征求意见的调查结果来看,2001年开始的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是得到大多数学生和体育教师拥护的。因此,修订中必须继续坚持《标准》(实验稿)所确定的指导思想、课程理念和框架结构。
2.坚持《标准》是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指令性文件的思想
《标准》是具有引领性和方向性的指导性文件。这既符合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三级课程管理"的精神,也符合我国各地区和城乡差异很大的实际情况,同时还顺应了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大趋势。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也告诉我们:用"大一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不能解决各地、
各校复杂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另外,《标准》作为国家性的指导性文件,不可能、也不应过多地涉及具体的课堂教学问题,具体的课堂教学问题应由《课程标准解读》、《教学指南》、《质量标准》、教材、教学指导用书等资料来解决。不过,为了更好地发挥《标准》对教学改革实践的指导作用,修订时非常注意针对一线教师的需要,列举更多的课程内容,以利于教师们更好地选择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3.在认真分析各类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标准》
《标准》是大家的《标准》,需要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因此,修订时主要根据实验十年来一线教师、教研员和专家提出的意见,在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正确建议基础上,深入地进行分析、思考和讨论,进一步完善《标准》的有关内容。
(三)《标准》的主要修订内容及变化
1.《标准》名称的变化
实验稿全名为《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后的正式稿名称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小学1~6年级的课程名称从"体育"转变为"体育与健康",与7~12年级的课程名称统一起来。根据教育部的要求,2002年开始研制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实验稿中关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部分的内容予以全部删除。即将颁布的《标准》(正式稿)仅针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而言。
2.前言部分的变化
(1)序言部分的变化:增加了有关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问题的描述,强调了进行体育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
(2)课程性质部分的变化: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所有学科的《标准》都去掉对"课程价值"描述,增加对课程性质的说明。《标准》(修订稿)突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定义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时,加上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消除一线教师实施体育新课程过程中对运动技能教学的误解;二是强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性质,并对这些性质进行阐述。
(3)课程基本理念方面的变化:首先,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理念中,强调了本课程要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并强调在重视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各种知识。其次,在"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理念中,为了防止教师误解"激发运动兴趣"理念,不重视学生对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最终导致"放羊课"教学的现象,在强调激发运动兴趣的同时,提出要"重视对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等。第三,在"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理念中,强调各地各校要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地区、学校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形成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帮助学生达到国家课程提出的基本要求。
(4)课程设计思路方面的变化:根据教育部统一要求,《标准》(修订稿)将实验稿中"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改变成"课程设计思路"。这一部分主要在文字的表述方面作了一些修订,使课程设计的落脚点放在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方面。
3.课程目标方面的变化
(1)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标准》(修订稿)将课程目标这一部分删去了实验稿中的"课程目标"和"学习领域目标"两个标题,而是直接阐述课程目标以及对各个学习方面,并加上"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等课程目标的
描述。
(2)《标准》(修订稿)将学习领域改为学习方面,并对实验稿中的五个学习领域进行了调整,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习领域合而为一,最终形成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
(3)对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的目标,《标准》(修订稿)先是用一段文字描述每个方面是什么,其次是描述重点采用什么方法达成这个方面的目标,并突出了小学与初中阶段学生应重点学习和发展的目标,然后设置每个方面的目标。
(4)为了防止体育课堂教学中将各个学习方面目标割裂开来进行教学的现象,《标准》(修订稿)在"课程目标"这一部分的最后,特别加上一段描述来强调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并且主要通过身体练习的过程实现的。每节课的教学活动在注意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的同时,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需要有所侧重。
4.内容标准方面的变化
(1)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将《标准》实验稿中"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为了增强对一线体育教师教学的指导性,在对学生提出的每一条目标要求之后,《标准》(修订稿)中都会列举达到相应目标要求所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供老师们选择。同时,还增加了"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这样既有助于一线体育教师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教学内容去达成学习目标,又有助于教师清楚如何评价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内容标准"。
(2)为了方便教师阅读和教学,《标准》(修订稿)在内容标准的体例上做了一些调整,即将实验稿中按学习方面排列水平目标的方式,改为按学习水平排列四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这样更有助于教师一目了然地了解某一水平在四个方面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标准。
(3)为了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兴趣,体现体育学科的特性,《标准》(修订稿)强调了水平一和水平二重点发展学生的基本身体活动能力,并多采用体育游戏活动,以及义务教育阶段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
(4)考虑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标准》(修订稿)在"身体健康"学习方面适当地增加了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方面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养成健康意识。
(5)根据教育部多次提出的减负要求,《标准》(修订稿)根据义务教育学生的身心发展基础,保留和增加了适合各水平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活动内容,删去对该水平学生来说难度过大的学习内容,例如,删去了水平一和水平二的"悬垂"和"支撑"等。
5.实施建议方面的变化
(1)教学建议方面
首先,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标准》(修订稿)将"教学建议"部分关于地方和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制订挪至附录部分,同时对地方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旨在强化地方和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的责任和权利。
其次,为了提高教学建议对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标准》(修订稿)主要从设置学习目标、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考虑到《标准》是国家性文件,而不是教学法书籍或《标准解读》,因此,对上述三方面的内容阐述尽量做到明确和简洁。
第三,《标准》(修订稿)在保留实验稿主要思想和内容的基础上,强调要突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学方法也要有助于促进学生在三维目标方面的整体发展。
第四,《标准》(修订稿)无论在《标准》层面,还是在水平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层面,
都非常强调"目标引领内容和方法,内容和方法促进目标达成"的思想。
第五,《标准》(修订稿)强调要重视健康教育,提出各地各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雨雪等天气的上课时间,除了进行体育文化知识方面的教学以外,每学年还要保证开展一定时数的健康教育内容教学。
(2)评价建议方面
首先,考虑到整个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都是为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和发展,故《标准》(修订稿)在评价建议部分去掉了实验稿中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课程建设的评价,以突出对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阐述。
其次,《标准》(修订稿)在评价思想和理念不变的基础上,主要从明确体育学习评价目标、合理选择体育学习评价内容、采用多样的体育学习评价方法、发挥多方面评价主体的作用、合理运用体育学习的评价结果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力求提高评价内容和方法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第三,为了提高体育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标准》(修订稿)增加了一些可供教师直接参考的案例,放至附录部分,以拓展教师的思路,解决一线教师不知道如何根据新的学习评价思想和理念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的操作性问题。
第四,在对"体能"的评价中,《标准》(修订稿)特别注意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衔接。除此之外,针对目前体育教学中存在应试教学,以及体育教师不理解实施体育新课程与一些体育测试之间关系的现象,《标准》(修订稿)还专门增加一段说明,提出"体育教师应正确处理体育学习评价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体育中考' 等测试之间的关系,避免大量的'应试课'冲击和替代正常教学课的现象,影响体育教学质量。"
(3)教材编写建议方面
首先,由于新基础教育课程强调一纲多本和教材多样化的原则,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标准》(修订稿)只提出教材编写的注意事项,去掉了实验稿中关于"教材内容编写建议"和"教材的呈现形式和体例"等内容。
其次,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考虑到教材的循环使用,以及学生对于教材的保留,在总印张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标准》(修订稿)将过去水平四只编写一册教材改为三册教材,水平一至水平三依然只编写教师教学参考书。
第三,《标准》(修订稿)去掉了实验稿中针对教材编写原则的阐述语气,而是从给予教材编写者提出注意事项的角度进行阐述,并从实验稿中提到的四个方面增加至六个方面,去掉了实验稿中对"健康性"和"兴趣性"原则的阐述,增加了对教材编写要注意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和差异性等方面的内容。
第四,考虑到健康教育和从小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行为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我国小学阶段健康教育的严峻现实和迫切需要,《标准》(修订稿)提出要在水平一至水平四将健康教育的内容编写在教师教学参考书中或编写在水平四的教科书中,以便于体育教师开展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学。
(4)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首先,《标准》(修订稿)强调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定要与身体练习有关,无助于身体练习的内容不应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
其次,《标准》(修订稿)增加了时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指出体育场地比较紧张的学校要注意合理安排体育课时间,提高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的使用效率。
6.附录部分的变化
(1)《标准》(修订稿)将实验稿中有关地方和学校课程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内容以及教学案例移至附录部分。
(2)《标准》(修订稿)将增加的评价案例放入附录部分。
(3)《标准》(修订稿)去掉了实验稿中各水平不同领域的学习目标表格和名词解释。
(4)《标准》(修订稿)删去了行为动词表格。
《标准》研制和修订的过程是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和组织下,全社会共同关心、课程专家积极引领、学科专家认真研究、一线教师踊跃参与的的过程,也是一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几上几下、上下联动",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过程。在中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上,没有哪一次经历的研制和修订过程有这次这么长的时间,没有哪一次课程改革像本次课程改革,参与的人之多、关注的面之广、讨论之踊跃、争论之激烈,前所未有。这是一种巨大进步,从而也体现出国家将课程改革进行到底的信心与决心,相信在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和学校体育工作者们的共同努力下,体育新课程会走的更稳、更好。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