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教研室怎样谋求生存和发展

 

县级教研室怎样谋求生存和发展

作者:黄拾斤

县级教研室作为一个县基础教育教学业务研究、业务管理、业务指导的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在其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上,历来是先天不足。既缺乏相关政策的有效保障,也缺乏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力支撑;既缺乏相关生存经验的借鉴,也缺乏对教研室自身的研究。就这样年复一年地拼拼凑凑,得过且过,使许多从事教研室工作或关心教研室工作的人们感到十分困惑和无奈。

一、通观上下左右,理智定位自我

"省教育厅能否出台一份文件,从政策上保障县级教研室的生存与发展?"--"教育部没有关于这方面的文件,省教育厅也不好出台。"

"省教育厅领导能否在相关会议报告中,加入涉及县级教研室生存与发展问题的重要内容?便于我们领会精神。"

--"省教育厅没有集体研究这个问题,个人不好讲。"

"省教育厅能否主持召开相应会议,现场推广某些县级教研室在生存与发展上的成功经验?"

--"如果有这样的典型可以考虑。不过,县级教研室的生存与发展,主要依靠各县教育局、各县教研室自己。"

这是在省县级教研室主任工作会上,我与省教育厅领导的对话。

县级教研室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现实是:财政拨给人头工资不足,教学研究业务经费为零;无奈的是:政策保障缺乏,上级支撑难有。现实出路是:依靠本县教育局,依靠教研室自己;基点是:通观上下左右,理智定位自我。

县级教研员的业务工作如何定位?"讲理论,比不过大学教授;讲实践,比不过一线教师"。这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如果我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做文章,就是县级教研员的强项,并且不可替代。

县级教研室的职能工作如何定位?"论权力,教研室不是教育局,但教研室可以成为业务权威;论职级,教研室不过正股,但教研室可以行使业务管理职能"。如果我们在"职能与权威的彰显上"做文章,就是县级教研室的强项,并且不可替代。

研究如何提高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是必然的,研究如何解决教研室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是必须的,将两者结合起来纳入县级教研室文化建设的课题中进行自己立项,自己研究,自己结题是必要的。只有如此,县级教研室才可能有所"为",有所"位",有所"威",有所"味"。

二、全面"以人为本",谋求生存发展

人,需要做事。人为之事,必须为人。以人为本,这是人与事的根本之道。

以教育局长为本,让教研成绩能成为教育局的政绩。教研室不仅是教育局的一个下属股室,也是教育局指挥教学工作的参谋部,更是教育局谋求教学质量的作战部。以教育局长为本,既是向教育局长个人负责,也是向教育局长集体负责,这是组织原则的基本体现。当教学成为教育工作的中心,教研成为教学工作的灵魂,教研能够兴教就是教研室存在的理由。教研室要做事,做对的事,将对的事做对,将做对了的事做大做强,就是以教育局长为本,让教研的成绩能成为教育局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政绩。也就赢得了教育局长对教研室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有效关注。

以中小学校长为本,让教研成果能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中小学校教学不仅是教研室从事研究的对象,也是教研室提供服务的主体,更是教研室参与管理的要素。中小学校长是

一个比较庞大的群体,也是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当校本教研支撑起新课程改革,教学管理提高了教学生产力,教研能够兴校就是教研室发展的空间。教研室要依托中小学校,扶弱势学校成强校,推强势学校成名校,促名校出名校长,就是在以中小学校长为本,让教研的成果能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同时也就赢得了中小学校长对教研室生存与发展的有力支撑。以中小学教师为本,让教学指导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研员本身就是教师,而且是教师的首席代表,要彼此融为志同道合的群体。教师本身就要教研,而且是教研员的亲密伙伴,要相互成为良师益友。当乐教研者尝到甜头,善教研者出人头地,教研能够兴师就是教研员展示的舞台。教研员要在校本教研中实施专业引领,促进教师自主反思、同伴互助;要在课堂教学中同商共量,促进教师以学生为本,使课堂上自主与指导、合作与独立、探究与接受的教学行为方式健康,就是在以中小学教师为本,让教学指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也就能解决教研室生存与发展的渠道通畅问题。

以教研员为本,让教研历程能帮助教研员品味生活质量。教研室本来就是教研员组成的集合,更应该是教研员温暖的家,要成为学习型组织。教研员本来就是教研室构成的分子,更应该是教研室的主人,要捆绑成为生存与发展的共同体。当教研员在成就教师超越自我,在解读教育理念对中小学校管理施加影响时,争当魅力教研人物就是教研员的职业追求。教研室要让教研员做有意义的事,做有尊严的人,过有质量的生活,让教研室生存保障有力,教研员专业发展有方,教研员组成的智慧方阵有为,教研室民主管理有序,就是在以教研员为本,让教研历程能帮助教研员品味生活的质量。这就是解决教研室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现实中有些人确实难缠,当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密不可分,无奈之下,再难缠的人,我们也要自主探究出应对的谋略。现实中有些事确实棘手,当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无奈之下,再棘手的事,我们也要寻求到解决的办法。

我们本不愿在夹缝中生存,因为夹缝中不会有肥田沃土。如果能在夹缝中成活下来,虽然难成参天大树,但生命力一定很强。庆幸的是,黄梅的环境宜教、宜学、宜研、宜人。全面"以人为本",作为一种先进理念而确立就有些难,而作为一种必须实践的行为就更累。但黄梅教研人只有"难而坚持着",也一定会"累而快乐着"。

教 研 员 心 得

----回眸中感怀

流水般的时光在指尖有痕无声地划过,细细梳理,俯首仰起时,才惊觉十年的"教研路"已悄然典藏为"过去"。 在逐渐铺展的记忆里,收获多多,感想颇非。

十年青春,激情满怀地一路走来。回眸处,用理性的目光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用从容的心态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

我觉得教研员真的很平凡。平凡的就如普普通通的一名教师,也要钻研教材、钻研学生、钻研教法、钻研学法。唯一的一点点特殊,就是不需要每天备课、上课,不需要每天批改学生作业,不需要经常面对家长和社会。然而教研员的生命在课堂。没有课堂鲜活的载体,也就没有了教研员的生命。

教研员应是研究者。一个优秀的教研员要对学科探究有独特的见解,高瞻远瞩。既能创造性地忠实执行国家的课程意志,又能以研究者的视角,构建基于课堂教学实践基础上的学术研究个性品质,具有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研员应是先行者。教研员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线教师的精神领袖,要善于引领教师大

胆、自觉地以创新者的姿态去塑造个性化的课程。吸纳经验,冰鉴教训,提炼对策,传递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思想和行动始终走在一线教学的前沿,把握教育教学的方向。

教研员应是服务者。服务于学校,服务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于课堂教学改革。既要做"锦上添花"的好事,更要做"雪中送炭"的实事。

教研员应是促进者。新课程强调师生平等、对话、合作、交流,教研员的工作方式本身也充分体现这一点,睿智的教研员能创设与教师对话、交流的氛围,尊重教师的意见,关注教师的需要,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伙伴,从而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共享生命成长的历程。 教研员,就是一面旗帜,代表着积极、正义、科学、客观、公正、公平、公开的教研观。 这就是我眼中的教研员,也是我正在从事的工作。也许我还没有完整的认识,但我一直在不断的努力。让睿智充盈自己,让观点鲜活自己,让思想强大自己,让人格靓丽自己,让工作伟岸自己。

教 研 员 心 得(二)

----感怀中展望

温暖的阳光散淡的穿行,空气中,满是春天的味道,清新、恬淡。 点点思绪,在这个一天比一天温暖的春里鱼贯起舞。

盘点过去的一年,网络研修的激情点燃了2007,照亮了师者教育探索的朝圣之路。这一年里,多少人在读书,记录,写博,读博,思考,实践中不断地被唤醒,不断的在自省中反思,不断的在反思中提升。"敏于观察,善于吸纳,长于思考"逐步成为研修团队的导向,"在行走中搀扶,在搀扶中共同成长"已经成为研修团队的底蕴。

在春天的脚步里展望2008,憧憬着大"家"奥运的圆满成功,憧憬着小"家"教研团队的幸福和谐,憧憬着博客联盟的锦上添花,憧憬着"QQ群组"的探究提升,憧憬着"UC房间"的思维碰撞,憧憬着论坛交流的融会贯通。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展望2008,借着文字的翅膀,继续行走研修路上,吸取群组精华,不断充盈自身。

展望2008,把最初的激情坚持成一种习惯,执着成一种信念。习惯不改,信念不变。前方,就只有光明,人生的子夜才会高洁美丽。

专家谈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与特征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女士对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有如下几个方面。

1有意义(扎实)

叶澜说,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她说,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去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顺利,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

2有效率(充实)

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就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是只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就不能算是较好的课。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必须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

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

3生成性(丰实)

这节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4常态性(平实)

叶澜说,不少教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都拿着准备好了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肋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和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她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并强调,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有多人帮着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

5有待完善(真实)

她认为,课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观摩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那么这个预计的指标本身就是错误的。

成都师范大学陈大伟教授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学习活动,其根本的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取决于学生是否有效的学习。

因此,学生学习活动的表现以及经过学习活动后得到的结果势必成为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失败的关键要素。他认为一节好课有如下基本特征:

1积极探索,主动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主动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因此可把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作为评价一堂课好坏的一个维度。

2有效互动,合作学习

(我想在这里需要解释一下的是,这里的合作学习决不是我们经常在课堂教学中看到的摆架子,有形式的简单的,无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是持反对态度的)

陈教授称现代的课堂教学非常关注课堂中体现出来的群体间人际关系的交流活动,而这种这种交流是基于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基础上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实现有效互动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密切相关。如果教师创设的问题与布置任务大多数是回忆、描述事实(课本上有的)、教学判断(对不对,是不是)和教学程序性的(每课都如此的机械重复)、或一味纯模仿性的,那么这样的问题和学习任务很难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真正的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一些具有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四性)或能引起学生认识冲突的问题与讨论话题(张振海教师曾说,教师不要充当课堂上矛盾的解决者,而应成为课堂上矛盾的制造者),才能够实现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互动。 第二、交流应是双向的,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或讨论,在完成问题回答后,教师应给予有效的反馈,而不是仅仅简单地判断学生回答的对与错,或简单地给予更正。教师的介入行为应是:如果学生回答的正确、完整,则一定要给予明确、积极的评价。如果学生回答不周、不足甚至错误,则要引导学生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或指导学生弄清楚回答的根据和理由,通过再思考修正先前的回答;或要求学生补充或修正他人的回答。

教师这一行为的介入,有助于发展学生评价、判断和交流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建构知识。好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学习主体的过程,它通过多样、丰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培

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

3鼓励创新,体验成功

在体现现代教学思想的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评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独特性的见解,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不断发展。(体现以学定教)

4尊重差异,促进发展

好的课堂教学非常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自我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调节,逐步形成自我学习的能力。通过通过讨论、交流、辩论、竞赛等多种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我评价。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承认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承认学生发展的独特性,要尽可能捕捉他们身上表现子网掩码闪光点,发现他们潜在的优势,让每个学生形成独特而鲜明的个性。 5发现问题,引发思考

他说,一堂好课有三点特别重要:⑴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这节课的绝大多数内容,而且不能学到其他更多的内容。⑵学生上完这节课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在研究这节课的内容。⑶学生的学习是主动探究,而不是被动、机械的。其中提到一节好课能让学生在课后很长一段时间仍在思考回味,这一点的形成,与与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恰当科学的提问与引导有很大关系。课堂教学要提高思维层次,必须从提高问题的"含鑫量:入手。一个好的教师,一节课,若能提供或引发学生提出一系列哪怕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其价值绝不低于教学内容本身,这样的课可以说是好的。

6学习反思,总结提高

通过反思,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建构。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所选择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这些知识(或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有人甚至把一个人是否具有反思能力作为评价一个人是否聪慧的指标。

听课随想:教研员如何听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研工作重心不断下移,本着为基层教师服务、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思想,我们开展了"村级小学跟踪听课指导"活动。在几天的听课过程中,即感受到了基层学校老师的求知若渴,又感受到了责任的重大。工作是忙碌而充实的,心情是沉重而快乐的,思绪是凌乱而跳跃的,静下心来把点滴所想连缀成文,记录下工作的痕迹。

下基层听课、评课是教研员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在很多人眼中,这是蛮轻松的一件事。殊不知,教研员在听课前,必须钻研透自己学科的课标、教材、教参,对教材的编排意图及知识体系烂熟于心。如果听课前不做任何准备,心中无数盲目进课堂,既是对讲课教师的不尊重,又会暴露出自己的不负责任。听课不认真,评课自然不会评到点子上,就会失去教师的信任和尊重。

教研员在听课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积极思维,认真分析。因为时间是不断流逝的,课堂教学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进展。无论是怎样的一节课,好课也罢,常规课也罢,过去的就不可能再"回放"。课堂教学的细节转瞬即逝,忽略了某些细节,感知就会出现断裂,就会影响对整个教学环节的整体认知。因此,教研员听课就要"入境",就要心无旁骛。

教研员听课时不能把自己定位为检查者、指导者、评价者,而应该从不同的角色角度去

正确感知。首先,要以"执教者"的角色设身处地地思考,假如自己上课,该怎样处理教材,设计教案,安排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使用教具等等,将教师的教法与自已的构思进行比较,这样即可以避免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又可以避免无原则的同情理解,看不到不足与缺点。二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反思教师如何教、如何引导、如何组织,才能听得懂、会探究、能应用、会掌握。三是要以"学习研究"的角度,在听课中更多地去发现教者的长处,发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收集对自己有启迪的东西,总结出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共性问题,便于今后开展研究。

当教研插上网络的翅膀

当我们走进网络,当我们与国内的教育专家"零距离"接触,当我们与一线教师真挚、坦诚的交流,当我们发布日志传递心得,当我们辨析质疑深入思考,当我们......我感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常规教研工作整合带来的惊喜;我领悟到网络教研让教师踏上了专业化成长的"高速路";我体验到了网络为常规教研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网络教研是校本教研的有益补充和完善,是传统教研的创新和发展。它丰富的资源、开阔的视野、超越时空以及快捷实时的特点,是传统的教研活动所无法比拟的。"网络教研"已经不是现代教育技术及信息技术的辅助性教研,而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研究模式,它跨越时空,实现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体现民主平等,扩大了教研工作的辐射面,为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崭新的平台。

同伴互助化。网络教研,打破了"空间"、"环境"的限制,实现了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成为教师学习的有力工具。网络教研,因为它的共享性使得教师个体之间的素质差异得以缩小,而优秀教师的互助作用得以强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

引领专业化。网络教研,实现了教研员与教师间的互动。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的教师体验着探索带来的快乐,品味着创造带来的收获,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因为对新课程理念的"水土不服"而生成困惑,感到迷失,这就亟需专家的指导与关注。通过网络教研,教研员可以随时参与讨论,解答疑难,既解决了一线教师的困惑,也有利于教师发表真实的言论,这对了解基层、调整学术方向也有益处。

教研广泛化。网络教研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回应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实现互动交流的广泛性。改变了研教分离的状态,教研不再仅仅以教研部门为中心,而是能够使得教师在超越时空的同时还能超越自我,构成丰富多彩的"社会大教研"。所以,网络教研不再仅仅是一种参与形式而是一种行为变革,更是一种创新思维,这会对教研的动力、教研的质量进行深度催化。

网络教研,以促进教师自我表现为动因,实现着在跨区域、大范围、多层面的交流和相互的影响,对于促成教师的自我实现与成长有着传统教研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必将成为现代教研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方式。

教研组如何抓教学质量

首先是教研组有计划地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师。这个高素质包括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艺、强健的身体、对教育事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其必备的先决条件。要具备这个条件,一是一代人接着一代干,继承前辈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二是注重培养年轻教师,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驾驭中、高考。三是有经验的年老教师不断的学习进步,吸收新鲜营养,永葆青春。四是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达到一种和谐的气氛,如果是这样学科组、教研组,教学成绩就很容易搞上去。人非圣贤,有时有的青年教师认为自己进步很快,年轻脑子反映快,应用现代化手段比老教师强而不尊重老教师。在组内教师间比高低,而不是对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这是应该屏弃的。

其次,教研组要引导教师不断学习,包括学习时事政治,学习业务,把握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顺应教育改革的发展潮流,与时俱进。为了适应中高考改革,有的学校采用个人分散学习与全组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学习教育改革的文章,领会其精神实质,并开展讨论。通过学习讨论,提高了对素质教育、考试模式的认识,从而提高了驾驭新教材,驾驭高考、驾驭知识的教学能力。

第三,科学地指导课堂教学。要能作到科学地指导教学、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必须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和研究。掌握中考和高考的特点,研究中、高考试题是关键,否则的话,就是瞎指挥。一是在研究中、高考的考试内容,制定出科学的课堂教学标准。在教研组会上要明确提出:第一轮的上新课教学主要是过好教材关,熟悉教材。包括教材后面的练习与活动,考试命题时要"抱着教材"命题,针对学生的实际。第二轮的系统复习要从宏观上把握知识体系,微观上突破重点难点,能将一般性的课本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第三轮的专题复习要完全按照中、高考要求确定重点,清理一些基本问题的解题思路,用学科的思维来解决问题。在三轮教学过程中,自始致终都应降低纯知识层面的标高,应用性知识要重点突破。

二是要准确地把握中、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教学重点与考试模式的教学重点又是不同的。三是处理好基础与能力、知识与应用的关系,指导学生从题库型向思维型转变。怎么样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中、高考中又考得好。我们认为,这个问题不是能用精讲、多练、多考能解决的。多做、多练、多考超过了度就会增加学生负担。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让学生掌握各科的基本思想后,将知识灵活应用,在灵活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建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我们把它称之为驾驭知识的能力;在当今信息化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网上好的题目、资料上好的题目多的是,如果都弄来学生练习、考试,学生难以接受,老师认为简单,学生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我们现在有一种趋向,认为练习、考试不是新题目,一般人都能做出来的题目,就不是好题目,而忽视基础,所以中、高考题在不难的情况下也考不出了高分。在一套题目中有10-20%左右思维量大,知识面广的题目是为了提高区分度,有利于选拔人才。但若在平时的训练和考试中过难过繁,学生连60%的分数都达不到,一是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学生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做题目,对教材不熟悉,不能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平时没有时间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就不能形成学生自己的能力。我们认为学生的能力不是教出来的,是学生在适当的练习过程中"悟"出来的。各科都布置那么多的作业,都想挤占课外时间,学生总是为作业疲于奔命,产生厌学情绪,学生成绩怎么能上去,中高考成绩怎么能起来,教学质量怎么能提高。

第四,在教研组中,要统一对教学质量评价的认识。如何评价教学质量?在新课教学中,只要抱着书本命题,不出偏、怪、难题,是可以用考试分数来评价教学质量的。在复习课教学中,命题客不客观与命题人有很大关系。考试成绩的平均分班与班之间相差在5分左右,就应该是正常的,若相差大于这个数就有问题。不是命题出了问题,就是教学出了问题,就应引起注意。我们也反对科与科相互贬低,考差后相互推卸责任,应该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从责任来说备课组长责任更大。

第五,组长作表率,营造积极向上的和谐气氛,再创昔日的辉煌。组长作表率一是在扎实工作上作表率,二是在钻研业务上作表率,三是在研究中、高考上作表率,四是在淡泊名利上作表率。在教研组建设方面,组长要有一批高素质的老师兢兢业业地工作,扎扎实实地钻研业务,认认真真地研究中高考,在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中达到精湛的教艺。一是形成了一种竞争态势,没有哪个老师甘居落后;二是形成了一种虚心向同行学习的态势,青年老师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老教师向青年教师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三是形成了赶先进的态势。"十个手指有长短,人的能力有高低。"特别是有些青年教师,不惜牺牲自己休息时间,钻研业务,备课,搞好教学;四是形成了业务上相互帮助,教学上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听课的态

势。五是形成团结拼搏打整体战的态势。六是形成了克己奉公、坚持原则的态势。组内不为迎合别人而征订一些质量低劣的资料。七是形成教学研究的态势。八是形成了教研组规范管理的态势。教研组要就建立年度工作计划、阶段性工作总结、教研组活动记录、教学成绩记载、时事业务学习记录、听课评课记载、民主评议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记录、民主生活会记录、义务加班典型事例记载、文体活动记载、创新改革课堂教学记载、教研成果记载、指导学生、接受表彰下发文件,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从这些档案中,可以看到教研组走过的历程。 最后,我们相信,只要有坚强的学校领导,以人为本,公平竞争,公平对待每一位教师,就会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就一定会再创昔日的辉煌。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园林史名词解释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 上一篇:家长会八年级班主任发言稿
  • 下一篇: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十年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