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2014级 学前教育专业王丽兰
引言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由此可以说明了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可现在社会,由于家庭的溺爱和社会的不良风气给孩子带来太多的不利因素。作为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之一的我,有责任也有义务来帮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让他们健康地成长。由此我就幼儿的行为习惯谈谈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一、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幼儿的学习习惯是指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巩固,并转化为需要的自动化行为的方式。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勤于思考、善于发现、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游戏、勇于探究、勤学好问等习惯,幼儿要养成这些习惯不是朝夕就能完成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幼儿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的全力配合。教师在幼儿园里要逐步地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在家里也要把幼儿在园里学到的加以巩固,而不是放任自流。那么,教师在园里如何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在园里应尽一切努力给孩子寻找学习的兴趣。只有把幼儿的兴趣调动起来,幼儿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老师所传授的转化成自己的,同时根据老师所说的加以想象,创造出属于他们的知识。老师要善于运用游戏,帮助幼儿从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积极参与到老师所布置的游戏中来,做到由“兴趣—思考—探索—动手”的一个学习过程。培养他们勤于思考、乐于动手、勇于探索的创新思维,要使幼儿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尊重他们的学习特点。幼儿的学习主要受兴趣所影响,他们只会对他们感
兴趣的东西所吸引,任何人都无法改变他们感兴趣的方向。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兴趣并加以施教,要让他们抱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与到老师的活动中来,运用游戏引导幼儿无意识去思考、探索。幼儿对世界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很多时候,需要我们的老师用具体的食物来教育幼儿,帮助他们建构知识模型。如:给幼儿讲彩虹,如果教师一味地讲述,对幼儿来说是枯燥乏味的,但如果通过老师示范,幼儿自己动手完成彩虹的形成过程实验,幼儿不但能很快知道“什么是彩虹,”同时可以联想出很多与彩虹有关的知识出来,比老师的一味讲述更感兴趣,也记得更牢固。但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学习进程,同时也存在差异,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让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2. 要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要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只有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思考、探索、动手,感受成功的乐趣,才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更大热情,要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呢?首先把事物化平淡为神奇,给平淡的食物添上神秘的色彩 比如在给孩子讲解词语时采用一些让幼儿好奇的元素,以增强幼儿的好奇心理,从而达到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其次把一些平常的现象给以深度的揭示,幼儿对常见的食物已失去兴趣,这时如果通过现象给幼儿揭示事物的本质,就会重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幼儿对下雨这一现象已是平常不过,如果通过下雨提问幼儿:“为什么会下雨呢?”幼儿就会进一步思考。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幼儿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3. 加强幼儿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幼儿在认识世界的最佳途径,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是最好的方法。幼儿好动,对任何未知事物都想去尝试,一次次的失败,也打败不了幼儿对未知事物的认识,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幼儿对事物的认识逐步由事物的表面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从而激发幼儿更大的求知欲望。
二、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同样,热爱劳动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在当代,热爱劳动也尤为重要,可是事实,现在事物幼儿
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形成了幼儿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惰习惯。家长把家里的事情全包了,没有给幼儿一点锻炼的机会,从而形成了幼儿娇气、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和生活难以自理的“好学生”。这种“好学生”,对社会有何作为?如果没有经过劳动就唾手可得,试想:谁会珍惜?针对幼儿的普遍现状,我觉得老师和家长应该这样去做:
1. 根据幼儿的年龄,给幼儿布置不同的劳动
刚进园的小朋友,在家可能衣服都需要大人帮穿,吃饭要大人喂。入了园,老师没有那么多精力也不应该帮助小朋友再去做了,应该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当然,如果幼儿放学回家,大人又开始养成幼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这样是培养不了幼儿的劳动习惯。所以家长应全力配合老师,入园以后,要培养幼儿自己吃饭、穿衣。督促他们自己完成可以完成的任务。在逐步完成自我服务以后,老师要及时地引导幼儿为集体服务。例如:让年龄稍大的幼儿帮助老师发放教学用品,这样逐步地培养幼儿为集体服务的意识。通过园里的劳动教育,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放学回家后要帮助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在家里,父母不能扼杀幼儿劳动的积极性。如果幼儿提出他给你倒一杯水或洗一双袜子,有可能他做得不好,我们都要给以鼓励,因为他们学会了劳动,学会了关心他人。
2. 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家长在接送孩子的时候,总是把孩子的书包往身上揽,有的甚至从家里把幼儿背到学校。他们对幼儿的要求不高,只要幼儿努力读书,其他所有的一切,家长都可以全部包办。作为父母,谁不想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可他们却没有想到,如果一个人不像劳动,都无法做好自己的事情,他还会做什么呢?如果一个从未体会过劳动的艰辛,他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吗?现在很多幼儿,特别是农村幼儿,因为在物质上有了一定的提高,所以大人在送幼儿上学时,或多或少都要送一些零花钱,这样就养成了幼儿不劳而获的心理习惯。可能家长会想:家里有钱,不给孩子用给谁用呢?却不知如果有一天,你不再给钱而需要他读书他不肯读书的严重后果。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不错,可是方法却不对。教育孩子,不在于知识的多少,只是看你怎么去教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很多贫寒人家,父母大字不识一个,却养育出优秀的孩子,靠的不是金钱和知识,靠的是父辈给以他们的精神。
孩子从父辈的辛勤劳动中体会到父辈的艰辛,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劳动习惯。
3. 让幼儿用实践体验成功,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可能有 很多老师每天都会教育幼儿要热爱劳动,却不给幼儿任何体验劳动的机会。俗话说:“百教不如一验”,说得再多还不如让孩子亲子去试验一下。在园里,老师可以让幼儿自己清洗自己玩过的玩具,这对幼儿来说本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可很多老师放弃了这个言传身教的绝好机会。在家里,家长外出劳动时,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体验劳动的艰辛,可家长却认为:让我这辈子辛苦就算了,我可不想我的下一代跟着我吃苦,孩子现在还小,让他再享几年福。家长却不知,幼儿的可塑性最强,年龄越小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小时候培养孩子的各种习惯就越成功。
三、培养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
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需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影响到他们的终身。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孩子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俗话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说明是否讲究卫生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农村老人也认为:“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是没有任何依据的。中国古语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对幼儿时期孩子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不讲究生活卫生习惯的幼儿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他的社会交往能力及人际关系,甚至影响到他的终身。如何正确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呢?
1.良好的卫生习惯要从幼儿期开始培养
幼儿最容易受外界的事物所影响,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很好奇。如果没有大人的正确引导,他们就会不分好坏地模仿承认去做并在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一种习惯。在农村,很多大人不太讲究卫生,自然而然幼儿也在无意识中地跟着大人学习,如果不及时矫正,长大后想矫正就很困难了,而幼儿园作为幼儿的第二个家,老师是幼儿了解外界所引领的第一人。所以在学校,教师应何无旁代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卫生的习惯。
1)教师要正确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师要正确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要要洗手。检查幼儿的小手,看是否干净。并从中教育幼儿要勤洗小手。每个星期给幼儿剪指甲等。用事实教
育幼儿,引导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家长要给孩子做榜样
孩子从父母身上的就会呈现在自己身上。如果家长不讲究卫生,幼儿也会从父母身上学到很多的不良卫生习惯。
3)父母给孩子表现的机会
现在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许多事情本该幼儿自己完成的,现在都是由父母代劳动了。包括吃饭,在教学中看到有些幼儿,特别教师子女,上学了,吃饭要父母喂,我觉得这是父母对孩子的不负责任。中国古语云:“三岁学拿筷,七岁要分床。”讲的就是父母要培养幼儿的日常生活习惯。如果父母每天都帮着幼儿完成这样完成那样,那样幼儿就会形成一种“依赖”心理,什么事情都想别人给他完成。
2. 运用事实给幼儿传输讲究卫生的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老师经常利用课件、游戏、讲故事等给幼儿进行养成教育。如:一些幼儿在吃饭时,总是想要大人喂,这时老师可以给幼儿进行吃饭比赛,谁首先吃完,就奖励一朵大红花,而有的幼儿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要把一些 丢在饭桌上或没有吃干净,这样老师可以把一步地进步劳动教育。教育幼儿是农村伯伯用辛劳的汗水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由些培养幼儿珍惜粮食的习惯。
3. 强化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
幼儿的生活是短暂的。要想完成对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就需要老师和家长时时叮嘱、刻刻关注。在学校,老师在每餐吃饭前问幼儿我们还有什么做。要时时请问幼儿我们在日常生活的一些行为习惯,以达到对幼儿的反复训练,让他们把无意识记忆变为有意识记忆。同样,在家里,家长在吃饭前也要叮嘱幼儿要洗手,以达到家园一体化的教育模式。
四、家园教育一体化
任何教育,学校都不可能完成的,都需要家庭的配合。幼儿在学校里学到的行为习惯,回到家里。如果家长不积极配合老师,一切都是前功尽弃,只有家庭与学校的相互配合才会让幼儿更快地成长。
1. 每期邀请家长参加幼儿的成长活动,教给家长对幼儿教育理念及方法 通过学校活动邀请广大家长参与幼儿的成长过程,让家长体会到幼儿的成长,同
时也给广大家长进行行动幼儿教育的理念及方法,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过程中来。
2. 举办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让家长体会到幼儿的成长
幼儿园应每期举办几次“亲子活动,”让广大的家长体会到自己的子女有所进步不是知识上的,而是生活上的要让广大的家长体会到学校老师给给以孩子的教育。同时,老师也借此机会,给广大的家长长期朋友介绍教育孩子的科学经验。
3. 学校、教师、家庭、社会的“四位一体化”教育
幼儿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如果光靠家庭、老师、学校的教育可能还不够,更多的需要社会对幼儿一代的关心,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社会风气,再好的教育也是无稽之谈,因为幼儿中油一天要融入社会,逐渐地会被社会的大染缸所融化,所以这需要社会对幼儿给出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总之,鱼儿的各种行为习惯,都需要老师、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教育。只有达到四位一体化教育,才能把我们这一代的幼儿教育好。如果只有家庭或学校的教育,幼儿就会因为脱离社会而适应不了社会。如果没有良好的学校教育,幼儿将无法掌握更多的行为习惯,同时也将无法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
结束语 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学习和工作,我终于完成了《浅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论文。从开始接到论文题目到系统的实现,再到论文文章的完成,每走一步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尝试与挑战。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有很多感受,对幼儿的习惯等很不了解的状态,我开始了独立的学习和试验,查看相关的资料和书籍,让自己头脑中模糊的概念逐渐清晰,使自己非常稚嫩作品一步步完善起来,每一次改进都是我学习的收获,每一次试验的成功都会让我兴奋好一段时间。
参考文献
[1] 李生兰.学前儿童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陆忠直. 人生的平台[J]. 人民文摘, 2010,(02) :7
[3]刘微伟. 打造幼儿成长的平台——环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2):147
[4]冷静.关注幼儿进餐环节的健康教育[J]. 当代学前教育,2010,(01):17 [5] 邢强, 车敬上. 幼儿创新人格的结构与培养[J].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0,(01) :20-23
[6] 姚伟.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需要人文关怀,幼儿教育,2007年第2期
[7] 王彦波.幼儿园游戏知道的价值取向、情感关怀,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7、8期
[8] 吴锦骠、郭德峰.家庭教育心理,伤害教育出版社,1998
[9] 幼儿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10] 好孩子是怎样教出来的.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郑重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独立进行研究所完成。毕业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行为,并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特此郑重声明。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