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摘要】幼儿园要加强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此,要创建安全温馨的环境,让环境潜移默化幼儿的心理品质;重视幼儿常规培养,在一日生活中强化幼儿良好的心理素养;注重幼儿自信心和意志力培养,在游戏中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注重教育合力,在家园共育中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段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时期的重要性。因此,幼儿园要加强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创建安全温馨的环境,让环境潜移默化幼儿的心理品质。
首先要创设富有童趣、童真、丰富多彩的环境,让环境教育幼儿,物化幼儿心理品质。环境的美化,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需要把墙壁分成上下两个层次,上面一层因为较高就选择制作环保、品德、安全等方面富有儿童特点的壁画,以保持长久稳定。下面一层则全部贴上瓷砖,作为大面积的涂鸦墙,供幼儿涂画、粘贴,集体、小组活动。室外涂鸦墙可做幼儿作品展、节日装点,教师集体、小组活动等。注重墙饰和材料的内容选自幼儿的生活,选自幼儿关注的问题,并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墙饰不断丰富的过程也就成为幼儿不断收集、储存、整理、交流与分享环保、安全、品德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明白了什么行为好、什么行为不好,那些事情该做,那些事情不该做等等。因此通过用丰富的主题内容来教育幼儿外,还要营造出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艺术美和富有童趣的美的氛围来感染幼儿。
其次要建立宽松、愉悦、平等、尊重幼儿需求的精神环境,促进幼儿在自主的活动过程中积极主动发展。教师与幼儿心灵的沟通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面向全体幼儿,以关心、接纳、尊重所有的孩子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如在班级活动区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增设新生入园亲子区、聊天室、娱乐天地等,给予幼儿充分抒发情感、增进交往空间,使幼儿感到在安全、温馨的氛围中生活,有助于幼儿情绪安定、心情愉快。老师必须给予幼儿实践锻炼机会,放手让幼儿去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任务,不训斥、不惩罚,以正确的教育行为引导幼儿的人格发展,避免造成个别幼儿染上不良的习惯或退缩、惧怕、自卑等心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感受愉快,在愉快中获得必要的生活常识和技能,成为健康活波、兴趣爱好广泛、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幼儿。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