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让普通话成为幼儿园的“母语”

米奇三班马倩

普通话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普通话是一张名片,一张好的名片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作为一种语言它不仅是社交工具,也是一种文化载体。然而在普通话大力推广大的主流之下,近一个时期,社会上又不时传来“保护方言”、“保卫方言”的口号声。在一场争论后,勿庸置疑,开展普通话应是一项长期而深入的工作。那么什么叫普通话呢?

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又称国语、华语,指通行于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海外华人的共通语,为现代汉语共通的交际口语与书面语。普通话基于现代北方汉语的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并作为官方、教学、媒体等标准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台湾地区的官方语言,是新加坡共和国四种官方语言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非官方语言)的法定地位。普通话是现代汉民

族共同语口语形式,我们少数民族地域辽阔、人口很多,自古以来就有方言分歧。方言的存在给交际带来不便,产生隔阂,为了克服方言给交际带来的隔阂,就要有沟通各种方言的共同语存在。推广普通话,对于我们国家各个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今天课间休息时,焦家荣小朋友满脸委屈的跑过来跟我说“马老师,周洁她打我。呜呜……”焦家荣小朋友说的话,一半是普通话,一半是临夏话。当时我也没在意,急忙去处理她和周洁小朋友的问题。回家后,我在网上看见了一个新闻,反映了现在的孩子普通话不标准,一句话当中半句是方言,这让我想到了,上午焦家荣小朋友跟我说的话。

班上有个女孩叫马蕊,一天我正在上课,突然听见她在连声叫着“我的发夹跌过了, 我的发夹跌过了”,我连忙起身跑到她的身边,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可她说的都是临夏话,还有点绕舌头我一点都没听懂,问旁边的小朋友也不知道,后来检查了她的全身才知道,原来是发夹掉进衣服里扎到她了,真是虚惊一场。

这些让我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每天和我们“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小主人”朝夕相处,认真说好普通话以及做好推普工作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其实说普通话,是一件看似极其平常的事,可是,还是有很多人做不到。特别是像我们这样,从小就生活在具有 “浓郁地方特色”的小城镇里的孩子们,“方言”就是我们的母语。可时代在前进,我们也要进步,说普通话,是一个现代文明人最基本的表现。在任何场合,用普通话交流,不仅是一种讲文明、有礼貌的表现,还是一个人的知识底蕴及文化素养的最好体现。普通话,决定着这个社会的和谐,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的表现。 说好普通话要从幼儿开始抓起。幼儿园普通话的推广是极为必要的,我个人感觉我们园在这方面的工作开展的很好。首先可以在幼儿园的宣传栏上看见一些“如何普及普通话”之类的文章,向全体幼儿和家长宣传了说普通话的重要性,同时在幼儿园各班的老师们都办了两期黑板报,有关于普通话的宣传标语,时刻提醒着我们。我对普通话的理解如下:

(一)为什么要学说普通话,并从幼儿抓起呢

1.幼儿期是学习语言、形成口语的关键时期。孩子好模仿,敢讲敢说,喜欢与人交往,如若幼儿学语言的最佳年龄期受到了方言的影响,形成方言语音、语感的原型定式,很难矫正。我们小班个别小朋友之前跟随爷爷奶奶在临夏地区长大,入园后,他与大家很难交流,因为口音与普通话的差别很大,所以他不愿说话,性格也变得内向起来,经过近半年的普通话练习,个别发音还是临夏方言语调。可见,方言影响了幼儿的语言学习和情感交流。

2.学说普通话有利于识字和阅读,为孩子入学后掌握书面语言、理解字义打下基础。普通话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语感,也有利于今后的外语学习。幼儿期的口语训练会让他们掌握一批词汇,对字的音、形、意形成统一联系认识,促进辨音能力形成,有利于孩子的自主学习。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哈佛女孩”“剑桥男孩”“天才少年”无一不是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自主阅读了大量图书,从早期教育看,不说普通话的孩子一开始就失败了!

3.防止语音上出现根本性的错误,避免口语交流中产生误会。

(二)怎样帮助孩子学好普通话呢

1. 家长和教师共建一个自由、宽松的纯普通话语境

新《纲要》提出: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

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环境。普通话的学习

也应如此,成人的态度要亲切,自然,坚持用普通话与幼

儿交流,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让幼儿敞开胸怀勇敢地说。

2.成人要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注意语言的示范作用

不说口头禅不说不文明的话,避免给幼儿带来不好的

影响。例如:比较流行的口头术语——哇噻、酷毙了......

不说不完整的话和土语。如一幼儿告诉老师:娃渴了,娃

想去喝水。这些土语大都来源于幼儿的家庭生活。对幼儿

学习书面语言影响很大。尤其是针对一直说方言的家长,

应尽量避免说临夏语。孩子好模仿,愿意与人交流,父母

应因势利导,用普通话和孩子交流,而这就要求父母们本

身要有较高的普通话水平。

3.做好普通话矫正工作

(1)教师的正确示范:教师要用正式的普通话与幼儿

交谈,做到说话完整,把正确的发音清晰的讲给幼儿,语

速要慢,以便幼儿模仿。

(2)提供练习发音的机会,并对个别不正确的发音和不到位的音进行重复训练,从发音部位、发音口形、语感到语义都应找出弊病、解释清楚。如:上述例子中的“厨”和“醋”的发音中——ch和c的区别,二声和四声的区别等等。

(3)在一日生活中随机纠正,培养辨音能力。

(4)家长积极配合,让幼儿在园形成的良好语言习惯得到巩固。因为幼儿的语言带有家庭主要成员的语言特征,教师应主动与家长联系,使父母了解到自身的语言特点,首先舍弃方言中难懂的、过时的和粗俗的成分,逐渐的改正和进步。

综上所述,幼儿普通话学习最重要的是为幼儿创造语言环境,只要幼儿能分辨出这是方言,那是普通话,了解到这两种“话”有不同的发音体系,并区别开来,掌握了发音规律,方言不难克服。

4.一起反思、进步和成长

普通话和方言作为不同文化的两种载体,是可以并存的,推广普通话,并非事限制幼儿在任何环境都讲这一种“话”,要让他们学会区分方言和普通话,其实,方言是

不用教的,更无需保护,孩子生活在什么样的方言区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有关研究表明,四岁儿童语言的发展基本结束,言语发展机制已经按照本族或本地区语言习惯开始稳定,所以成人要坚持讲普通话。掌握了两种话的基本特点,有利于幼儿增强双语感,为将来的外语学习打下基础。

近年来,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都在提高,也意识到发展幼儿的语言的重要,但毕竟处于方言区──环境的限制、家长的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因而制约了幼儿规范语言(普通话)的学习。显然,能清楚地表达、“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的教育就更多地落在了幼儿园教师的肩上。为了让幼小的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规范的语言,我们老师在工作中不断示范规范的普通话,用普通话与孩子们交流,而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有较高的普通话水平。在平时我们应该规范自己的语言,保证正确发音,遇到语音不能确定的字、词,就查字典,及时纠正错误,以确保在孩子面前运用正确的语言。并注重将口语化的方言转化成规范的普通话,使孩子们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中得到了良好的规范语言熏陶和教育。

普通话,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语言,也是我们的特征。作为这个国家的公民,我们应当把它渗入到我们的言行里。只要说普通话从我做起,一切从小事注意,那我们这个国家一定会变成一个素质高、讲文明的国度!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园林史名词解释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 上一篇:万圣节活动策划 -中心大活动
  • 下一篇:6小猫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