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考试论文

 

附表1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注明是案例报告、个人分析报告或研究报告)

文章题目:考试焦虑学生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 身份证号:

附表2

考试焦虑学生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姜艳平

摘要:来访者是初中生,早年亲情关系纽带有断层;在学校中缺少朋友,现在学习动机和策略存在认知偏差,因而影响了学习成绩,导致焦虑,影响到生理机制紊乱。本人采用认知行为矫正技术和系统脱敏疗法,对来访者进行干预,使来访者充分认识父母对他的爱,改善了亲情关系,对学习动机重新认知,又通过放松技术,使之正确面对考试焦虑,取得较好效果。

一、 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郑某,男,15岁,某中学初中三年级学生,独生子。身高1.66米左右,体态偏瘦,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亲为个体经营者,中专文化;母亲为机关干部,大专文化。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2、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出生在北方一个城市,从小因为父母工作忙,路途远,从出生6个月后随祖父祖母一起生活,至小学毕业。此期间,每逢周末由父母亲接走,但郑某不愿意去父母处,父母为了让其和自己亲近,买过很多玩具。上中学后,随父母生活。在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优秀。

初中考入本地区最好的中学,但在入学考数学时,由于紧张,把计算结果抄错了,未能进入重点班,受到父母的训斥。初中时学习成绩在中上等水平,父母认为学习不十分刻苦努力。经常受到母亲的责备,父亲也在旁边帮腔。因此郑某便去祖父母处居住几天。在初三即将毕业考试前,突然感到头痛,恶心,被同学老师送到医务室检查并没有什么异常,休息了两天好了,由于身体原因,在模拟考试时,成绩不理想,自己感到在同学中很没有面子,回到家看到父母失望的神情,也很自责,听到父母的唠叨,又很恼火,同父母吵几句,又觉得理亏。在近期的一次考试中,在政治考场上又出现头痛难忍,以至于无法考试,被老师送回家。父母带他到两个有权威的大医院检查,做了脑CT、核磁共振检查,都没有查出器质性疾病。但由于学习紧张,担心不知何时又要犯病,自己感到很不安,由母亲陪同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测验分:

SCL-90:总分148 分,强迫症状2.0 抑郁2.4 焦虑2.5 人际关系2.3 其余各因子分均小于2。以抑郁和焦虑症状为主。 SDS 标准分:59分,有轻度抑郁。

SAS 标准分:63分,有中度的焦虑。

二、主诉

郑某说:我平时学习的课程都懂,习题也做过,都会。但是到快考试的时候,我就会头痛、恶心,身体不舒服。在考场上,我心跳加快,手脚出冷汗,有时甚至发抖,开始还能忍着,勉强答题,到后来

就难受的没法考试了。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心理咨询师观察印象:该求助者由母亲陪同前来,他面色苍白、身体瘦高、言语少,多数时间沉默,不主动说话,低头,很少看人,情绪低落,两只手在一起撮来撮去,显出焦虑的神情。

母亲主诉:他最近半个月来,情绪低落,心情烦躁,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平常有点内向,不爱谈笑,与家里人话语也不多,平时在家喜欢玩电脑,我们不让他玩,说他也不听,平时不抓紧时间学习,考试前再看书,一紧张病又犯了。求助者母亲说:他平时不好好吃饭,吃的很少、忌口多、挑食、身体虚弱。我们想让他有出息,考上重点高中,考上大学,将来有个好的工作,现在他连考试都考不了,真愁死人了。

四、 评估与诊断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个性虽然稍偏内向和不稳定,但基本属于中间型人格。其情绪低落,主要为学习和考试而焦虑,为自己的前途焦虑,为达不到父母的期望焦虑,造成生理机制一定紊乱,身体虚弱。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探索的时间程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试结果和躯体疾病史,精神病家族史以及典型心理与异常的表现排除了精神障碍,例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理性焦虑症、抑郁症等精

神障碍。

诊断: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是非病理性的情绪反应属于心理问题范畴,是考试焦虑。

问题主要表现:

1、由于早年跟爷爷奶奶生活,现在父母家,亲情关系纽带有断层;

2、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存在认知偏差;

3、生理机制紊乱,如生物钟紊乱、食少、忌口多、身体虚弱等;

4、在社会因素中父母缺乏教育引导孩子的正确观念及方式,在学校中缺少朋友,缺少教师对他的学习方式、考试方法的指导。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①父母多和孩子沟通,给予关爱、理解,学会接纳孩子,给予正向引导。

②学会自我放松的方法,积极面对考试;

③ 保证正常的饮食、睡眠,改善身体虚弱状况。

④以实际行动增强来访者跟父母的亲情关系,使之感受到和认识到父母对他的爱。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①改变求助者在学习方法、方式上的不良认知;

②改变求助者的升学观,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对于考试的焦虑。按行为理论解释: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的认知评价能力,个性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主要特征,以防御或逃避行为,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在一般情况下由考试产生适当的焦虑是正常的。但过度的焦虑并且出现了较严重的情绪、生理、行为反应,这就是有心理问题了。行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会与周围环境互相影响和支配,在人的行为与环境的长期相互作用中,通过学习过程逐渐形成每个人不同的特定习惯或行为模式,其中一些人可能获得一些不利于个人生存发展的不适行为或不良行为习惯,并给个体带来极大烦恼或痛苦。这些过分的生理、情绪、行为反应都是其不良的社会适应模式所直接导致的,而这些不良的社会适应模式都是在其成长经历背景下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不断习得形成的,并非偶然。求助者的情绪、生理、行为上的变化都存在着个体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不合理等因素,而行为的不断重复强化,又作用于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家长长期的对求助者在前途观上有失偏颇和同学间交往等等,这些社会因素的影响,都起到了催化、加重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因此可以设计某些特殊情境和专门程序,使求助者清除反常行为,并经过新的学习训练形成适宜的行为反应,并通过

调整认知结构共同引起心理状态的变化。所以应采取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来矫正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另外,求助者尚处在青少年期,心理问题不甚严重,也比较适用于上述咨询原理与方法。

2、双方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⑴ 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⑵ 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⑶ 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⑴ 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⑵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⑶ 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⑴ 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 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⑵ 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⑶ 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⑷ 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⑸ 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⑹ 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做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

⑺ 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七.咨询过程

(一)治疗阶段: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二)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

1.目的: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了解基本情况,收集一般临床资料;

(3)紧张、焦虑与人际敏感行为的临床评估,有关心理测量;

(4)确定主要问题,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2.方法:会谈法、认知行为疗法。

3.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倾听求助者的诉说,鼓励其宣泄不良情绪,调整心态,获取求 助者的信任和理解;

(3)收集求助者临床资料,了解其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探寻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4)告知其为一般心理问题,进一步说明其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以躯体症状表现出来,目前其睡眠障碍就是躯体化表现之一,需定期进行心理治疗;

第二次咨询:

1、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

(2)分析求助者行为问题后的错误认知;

(3)并帮助其建立良好的认知。

2、方法:谈话法,认知行为疗法。

第三次咨询:

1.目的

(1)学会合理评价,对紧张焦虑的自我管理;

(2)加强与同学各方面交流。

2.方法:谈话法,认知行为疗法。

3.过程:

(1)反馈咨询:让求助者详细描述自己一个月以来通过调整情绪以来,自身感觉如何。

(2)与求助者进行角色扮演,这次求助者扮演父母、咨询师扮演求助者。让其观察“求助者”在何时产生情绪反应并进行分析;

(3)布置咨询作业:继续记录自己坚持的情况,并对自己上课和与同学情况的交流也进行记录。

第四次咨询:

1.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增强自信心;

(3)促进个人成长;

(4)结束咨询。

2.方法:谈话法。

3.过程:

(1)反馈:焦虑、烦躁等症状基本消失,郑某自我感觉目前心理状态比较稳定。

(2)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和现实问题,增强自我调控的能力。

(3)做了SCL-90心理测验,结果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4.结束咨询,做好咨询的回顾和总结,对求助者的进步给予鼓励,帮助求助者把咨询过程中学到的认知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用新的认知和行为模式面对未来生活。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估:“不再像以前一考试就紧张和焦虑了,和父母的亲子关系得到很大改善。

2.心理咨询师评估:求助者已基本纠正了不良认知,考试焦虑心理得到了克服,情绪症状(自卑、紧张、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得到了改善,躯体症状(睡眠不良、头疼、不正常饮食)已消除,能够较坦然地面对考试。

3.心理测验结果:

SCL-90 总分129 分,总分下降了19分,各因子分均小于2,属于正常范围

SDS 标准分36分属于正常范围,说明求助者的抑郁情绪已缓解。 SAS 标准分42分属于正常范围,说明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已经明

显缓解。

据上,认为咨询目标基本实现,整个咨询过程完整,条理清楚。结束咨询关系,咨询关系终止。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7

(2)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三级. 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7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题目:心理咨询助力快乐工作

姓 名: 身份证号:

附表2

心理咨询助力快乐工作

姜艳平

真心感谢参加这次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并报考二级心理咨询师,再过四年都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却从未对自己进行过心灵剖析。当从记忆中搜寻自己的点点滴滴竟然被自己感动了!为自己的真诚、善良、勇于承担??,也为自己的迷茫、失败、弱小无力??从未如此真切地拥抱过自己,真实的自己是最好的,值得用心去爱!

一、 自我成长分析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娃,1970年10月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之 家,姐弟四人,我排行老大,下面两个妹妹一个弟弟。为人直爽、乐观、真诚、善良,性格外向,脾气急燥。因是老大,也是我这辈儿(父亲哥四个,我这辈儿男孩儿女孩儿10个)中第一个女孩子,所以自我感觉是倍受父母和爷爷奶奶宠爱的。

回想起童年生活印象最深的是,和小伙伴在月光下玩捉迷藏、 一 起爬树、摔方宝、跳房子、歘籽儿、翻跟头、蹦房子??为了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分在一组活动,自己在家没事就练各种技能,歘籽儿,右手的食指指盖都磨掉一半;练习翻跟头,先是倒立在墙上,然后后找个小土堆,最后到在平地上,身上总是磕得青一块紫一块的;跳房子为了让沙包不掉,苦练夹的技能??正是和小伙伴的这种游戏,练就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园林史名词解释
  • 上一篇:试题
  • 下一篇:人力资源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