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学生版)
一、客观题
①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② 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③ 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④ 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⑤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⑥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⑦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⑧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⑨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⑩ 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11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12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13 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14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15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6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17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18 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9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20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21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22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23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4 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的需要满足与否(意义)的关系。价值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性:第一,价值具有客观性。第二,价值具有主体性。第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第四,价值具有多维性。
25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6 在对待社会历史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
27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28 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都受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29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思想观点。
30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31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唯心史观主张英雄创造历史。
32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3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34 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两个途径:暴力剥夺农民土地、暴力掠夺海外货币财富(殖民掠夺)。
35 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36
37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38 系。
39 40
41 42
43 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等于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等于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
44 45 生产关系,它不是静止物,而是一种运动。
46 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含义。剩余价值实现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47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48
49
50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51 义的基本矛盾。
52 得以形成。
53 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全面社会化。
54 业经营的全球化。
55 输出,生产资本输出,商品资本输出。其中,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的输出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
56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的党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57 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从而超越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58 59
60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阶段,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即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61 19 62 力劳动的差别。
63 无产阶级解放的基本道路和主要任务,无产阶级的建党思想和策略原则。
64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二、主观题
绪论 1、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都正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 2、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①科学性
②革命性
③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第一章 3、 如何理解社会的物质性?
①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人类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 如何理解实践的基本特征?
①物质性
②客观实在性
③自觉能动性
④社会历史性
5、 如何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①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②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
6、 如何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一方面,中国的情况不论多么特殊,也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一般只能在各国特色的个别中存在,我们要立足国情,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7、 如何理解量变质量的辩证关系?坚持适度原则的哲学意义。
辩证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基础,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发质变,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适度是指事物保持其质和量的统一,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事物才能保持它自身的存在,超过了特定的范围,就会向对立面转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适度的原则,使事物的
变化保持在适当的量的范围内,既防止“过”,又要防止“不及”。 8、 如何理解辩证否定观?
①自我否定
②扬弃
③发展的环节
④联系的环节
第二章
9、 为什么说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10、 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人的认识与客观规律相符合,实践的特点是直接现实性。
11、 谈谈如何坚持科学精神和价值精神的统一?
辩证统一:
①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③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第三章
12、 如何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筑各自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反作用于前者
13、 如何理解社会形态变更与人的历史选择的关系?
社会形态更替具有必然性,人类社会要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个阶段,这是基本规律;但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有的国家可能会越过某个社会形态,走的道路也不尽相同。
14、 如何理解革命的历史进步性?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 ①是社会形态变革的主要手段
②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
③无产阶级革命将消除阶级对抗,为社会全面进步创造条件
15、 如何理解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与革命有何区别?
从用新体制代替旧体制并解放生产力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马克思重视革命的伟大作用,同时不否认改良作为革命的一种补充手段,为争取劳动者境况的改善所起的作用,但反对改良主义。
16、 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人民群众创造了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是社会变革的力量,因此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英雄人物只能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但不能改变历史的发展方向,时势造英雄。
第四章 17、 如何理解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
对直接生产者,特别是农民的剥夺,是整个过程的基础,货币财富在少数人手中积累并转变为资本。该资本积累加快了资本主义的形成。
18、 如何理解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价值体现商品生产之间相互交换和比较他们的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19、 如何理解商品内的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20、 如何理解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如果无法卖出去,私人劳动就无法转成社会劳动;解决大方法是全社会注重生产的统筹、计划。
21、 如何理解“资本”和资本主义所有制?
资本是一种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主义所有制是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用以剥削雇佣劳动者的一种私有制形式。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22、 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何在?
马克思发现了剩余价值,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第五章
23、 如何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实质是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当资产阶级国家
直接参与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它就成为经济上的总的垄断资本家。
24、 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积极作用: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消极后果:
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加大
②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可能同时发生
③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④爆发全球性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在增大
25、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长期性?
①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从产生到消亡都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跨度;
②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过度的长期性
③当代资本注意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尚需长期的过程
第六章 26、 如何看待苏联模式?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特征是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重点发展重工业。 作用:
①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保证了苏联高速地发展重工业。
②提高了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③这种体制保证了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弊端:集中过多,管得过死。否定市场的作用,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
27、 如何理解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①生产力的制约
②生产关系的制约
③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五邑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试题2015(脑残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道题。
1、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A.相对论 B.万有引力定律 C.新大陆 D.唯物史观
2、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和费尔巴哈。
A.陈奕迅 B.黄晓明 C.陈浩民 D.黑格尔
3、()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A.客观实在性 B.实在物质性 C.客观物质性 D.实在客观性
4、()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A.战争 B.革命 C.实践D.爱情
5、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三种形式。
A.触觉 B.嗅觉 C.睡觉D.表象
6、理性认识包括()、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A.思考 B.慎重 C.概念D.具体
7、()是第一生产力。
A.科教兴国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D.老百姓
8、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A.台山同乡会 B.130801团支部 C.意大利黑手党 D.共产主义者同盟
9、()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A.共产党喧言 B.共产党宣言 C.共产党暄言 D.共产党萱言
10、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坑爹的 B.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生产过剩 D.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统一
11、商品的二因素包括()和使用价值。
A.价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使用条件
12、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
A.华山泉 B.农夫山泉 C.趵突泉 D.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
13、商品的价格以()为基础,同时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A.市场定价 B.国家税务局 C.商品的价值量 D.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14、()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A.工人 B.机器 C.资本 D.股票
15、()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A.资本货币 B.经济基础 C.商品价值 D.上层建筑
16、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
A.剥削与被剥削 B.资本雇佣劳动 C.兄弟与朋友 D.君王与百姓
17、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唯物史观认为()
A.上帝无处不在 B.地球是圆形的 C.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D.英雄创造历史
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
A.生产过剩 B.资本积累 C.私人垄断 D.通货膨胀
19、20世纪初,()对物质概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
A.马克思 B.列宁 C.李宁 D.丁宁
20、意识是人脑的()和属性
A.方法 B.机能 C.核心 D.幻想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道题。
1.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是( )
A.朱丽叶 B.圣西门 C.亚当斯密 D.傅里叶
2.价值具有以下哪几个的特性( )
A.客观性 B.主体性 C.社会历史性 D.多维性
3.观念上层建筑包括( )
A.法律 B.道德 C.艺术 D.宗教
4.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
A.不用赚钱 B.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C.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D.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5.经济全球化有哪些表现?()
A.快递全球化 B.生产全球化 C.贸易全球化 D.金融全球化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4道题。
1.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
2.如何理解实践的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辩证否定观?
4.如何理解革命的历史进步性?
5.如何理解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四.论述题,本题10分,共一道
论述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五.材料分析题,本题10分,共一道
案例分析:1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历史上的哲学家各有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 下:
材料1: 关于世界的本原,最简捷的途径是在经验里呈现的事物中去寻找,古
希腊哲学家泰 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阿那克西米尼认为“气”是万物的始基,而阿那克西曼德则认为“无限”是万物的始基。(注:始基即根本,或本原;无限就是不生、不灭、不竭、不可摧毁)
材料2: 毕达哥拉斯认为,统治着整个世界的是“秩序”,天体依照数字所规定的间隔,围 绕着一个共同的中心而旋转,这就是‘数”。万物产生于“一”。 材料3: 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万物皆流,无物常存。
材料4: 巴门尼德认为,既然无物常存,我们怎么认识它呢?感官得到的东西是不真实的, 所以,必须认识理性中的东西(即存在),只有它才不会欺骗我们。
请回答:
(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三位哲学家的观点有什么区别?
(2)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错误何在? (3)材料3属于什么观点,与材料4相比,分析二者的区别?
参考答案:
(1)材料1属于朴素唯物主义一元论的观点。三位哲学家都把世界的本原统一在一种自然物质上。阿那克西曼德试图从“无限”中探索事物的本原,其意义远比其他两位哲学家要大。
(2)材料2属于唯心主义一元论观点,它把世界的本原归结到抽象的“数”上,尽管它远离了感性经验,但由于它将“数”当作本原,因此从根本上是错误的。
(3)材料3中属于朴素唯物主义一元论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这就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的观点;这团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万物皆流,无物常存在。”是朴素辩证法的观点。它同材料4是相对的,材料4将“存在”(思维)当作了本原,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材料4中的“存在”又推动了人类思维的发展。
以下请忽略.
2、阅读下列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理论回答有关问题。
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某名牌鞋厂实行了一系列的新的生产和营销策略,积极适应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材料如下: [材料1]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他们认为,现在的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求”四个字来概括,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才是对当前市场供给状况的准确把握,在供过于求的大市场里也有供示应求的产品,明智的企业家就在于创造
出这种产品。于是他们着手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实行产品的分流策略。
[材料2]实行一区一策:他们认为,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对产品的需求会有所改变。因此,在统一的世界市场面前,必须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开发适应不同区域的新品种,将销售公司由原来的五家裂变为28家,使销售渗透到各个不同区域的市场之中。
[材料3]在市场开拓上下功夫:他们认为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是开拓市场的基础,没有高质量的产品,就没有市场;即使有市场,也不能持久地占有它。但是光有好好产品,还不一定有好市场,有了好产品之后,还必须加强市场的开发和市场建设。
请回答:
(1) 在上述的三个材料中,某鞋厂分别处理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2) 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材料1中所讲到的有效供给和无效供给的关系( 3) 通过材料2,说明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场
渗透力的?
参考答案:
(1)上述三个材料中,分别处理了供大于求与供不应求的矛盾(或无效供给与有效供给的矛盾)、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统一大市场与区域差异的矛盾。
(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的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和相互转化的关系。在当前商品市场中,同时存在着不适应的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两个方面在无效供给过多中包含着有效供给不足,人们通过创造一定的条件,可以使无效供给向有效供给转化。
(3)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出来,它要求在承认矛盾的普遍性的前提下着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该企业具体地分析了统一大市场中的区域差异,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实行一区一策,从而可以在金融危机爆发的不利条件下增强产品对市场的渗透力。
3、阅读并思考下列材料: 材料1
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为使勇士荆轲刺秦,尝以车骑异物恣其所欲。一日,太子与樊将军置酒于华阳台,出美人能鼓琴。轲偶赞曰“好手也”。太子即令断以玉盘进之。轲亦为之色变,不敢近视。
材料2
19世纪初,德国哲学大师黑格尔写道:“”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存在,就不像原来长在身上时那样,它的灵活性、运动、形状、颜色等都改变了,而且它腐烂起来了,丧失了它的整个存在了。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获得它的地位。”
材料3
当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教授约翰·塞尔写道:“我从钱包里拿出一张纸币,反过来看,正过来看,发现它不过是一张由某种纤维素丝所制成
的纸,面上印着某种颜色和符号。是什么使这片纸成为货币呢?”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给出分析并恰当回答:
① 材料1和材料2以几乎相同的经验型实例证明了什么哲学基本原理? ② 材料3中Searle提出的问题(哲学类型的答案)。 参考答案:
①材料1.2.证明了事物(内、外)联系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方式)(和事物的客观本性);
②是事物的联系赋予这片纸以“货币”的价值:这片纸同其代表的一定量黄金间的社会联系,以及它所体现的商品生产者之间发生的社会联系,商品同商品之间、商品同其一般等价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使得这片纸成为货币。
4、阅读并思考下列材料:
材料1
科学家通过大量观测,知道当前地球的自转周期是23小时56分4秒;又通过对古珊瑚化石及古人关于月食、日食记录资料的研究分析,发现40亿年前的地球自转周期相当于今日(计量标准)的8个小时,13亿年前是15个小时,9亿年前是18个小时,5亿年前是21.4个小时??
材料2
科学家通过观测,知道当前夜空中月亮盈亏圆缺变化周期是29天12小时44分钟。又通过对古鹦鹉贝化石等资料的研究分析,发现4亿年前月亮的盈亏圆缺周期是今日(计量标准)的9天,1.5亿年前是17天,7000万年前是22天,3000万年前是25天??
材料3
众所周知,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使用的糖大多数是由甘蔗和甜菜为原料制成的,它分别比西瓜、梨等水果的甜度高得多,长期被认作“甜王”。1969年,人们在巴西山区发现一种称为“甜叶菊”的植物,它的甜度是蔗糖的300倍。又在非洲西部发现一种葛郁金科植物,其果实里提取出来的“索马丁”,甜度为蔗糖的3000倍。“甜王”桂冠于是两度易主。1975年之后,人们找着了一种叫做“薯蓣叶防己”的藤本植物,它的种子外层果肉甜得令人吃惊,达到蔗糖的90000倍,因此被称作“喜出望外果”。然而,不久之前,科学家在加纳又获得一种名为“卡坦菲”的植物,用它提取的“卡坦菲精”,甜度竟然是蔗糖的600000倍,成为今日当之无愧的新“甜王”。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真理观给出分析并回答: ① 上列三束材料分别证明了真理的何种属性?
② 上列三束材料表明人的认识、人的真理性认识是如何形成的? 参考答案: ①上列三束材料分别证明了真理的相对属性同绝对属性是密切地交织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② 表明人的认识、人的真理性认识是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
再认识??的无止境运动;通过持续不断的相对性真理知识的获得、积累,从而无限地趋向于真理的绝对内容而形成的。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