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形象在美国电影中的变迁

 

浅谈中国形象在美国电影中的变迁

一、各个时期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变迁

1、十九世纪末期:电影滥觞期的神秘中国

1895年12月28日是世界电影的诞辰日。1896年,中国人的形象就开始出现于美国的荧幕上。

处于萌芽期的电影,其最大的社会功能是延伸人们的视线,承担着猎奇世界的使命。那时清末的中国对于欧美观众是一个遥远奇诡的巨大东方国度,自然成为电影制作者的关注点。1896年美国谬托斯柯甫公司发行了两部记录晚清重臣李鸿章访问纽约的短片,《李鸿章在格伦特墓前》和《李鸿章乘车经过第四号街和百老汇》,迄今所知,这是关于中国最早的纪录电影,在美国曾有过公开放映。如果我们站在今天来看这两部电影,只能将其称为新闻短片。 清末中国闭关锁国政策仍然在延续,对于美国观众来说,中国仍然是一个猎奇对象。鸦片战争之后,野蛮、吸食鸦片、众多的人口都成为早期电影带给观众的印象。

2、二十世纪初二战前夕:黄祸论中的东亚病夫

这个时期的美国电影已经初步成长为一门叙事艺术,中国的形象也由无指向性的记叙逐渐转变成具有文学想象性的文化符号。

傅满洲是19世纪末开始的黄祸恐慌中最著名的中国人形象,也是黄祸恐慌的拟人化形象。他号称是史上最邪恶的亚洲人,高瘦邪恶,穿着清朝官员的服饰。他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天才,却心狠手辣,被称为是中国人奸诈取巧的绝佳象征。傅满洲被塑造成了一个典型的东方歹徒。 同期,美国电影市场上还出现了一位正面人物陈查理。陈查理是一位华人侦探,身着西服,体态肥胖,温柔机智,但缺乏男子汉气概,是去性别化、被阉割的华人男子。陈查理的作者并未去过中国,因而他创造的陈查理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当时白人社会所首肯的模范少数族裔温和而恭敬,不向白人展现自己的不快。

傅满洲和陈查理作为美国电影中经典的中国形象,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现在我们仍然能在很多华人形象中找到他们的影子。

3、二战时期:饥寒交迫的病夫盟友

由于二战时期缔结的盟友关系,美国对于中国的了解程度渐渐加深。这一时期中国男性和女性的形象开始出现分化。中国的男性展现出落后野蛮的一面,而女性开始展现出含蓄婉约的东方之美。

这一阶段描写中国的代表作是由女作家赛珍珠的作品《大地》改编的同名电影。影片主人公本来是贫困的农民,后来丈夫王朗得到了一笔财富,整天花天酒地,妻子阿兰只有发挥贤妻的耐性期待丈夫浪子回头。《大地》中被刻意渲染的贫困和萧条体现了众多美国观众的宗教救世信仰,即已经进入美国人应该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救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

《大地》突破性地塑造出一个勤劳勇敢的中国农妇,开辟了一种饱含东方主义色彩的中国女性形象:温柔沉静,忍耐牺牲,亟待西方男性来拯救。如《苏丝黄的世界》就是典型的西方白马王子征服东方贤淑美女的好莱坞式爱情戏。

同期,美国银幕上还出现了很多坚忍不拔的中国军民形象。这些形象虽然展现出一个朴实的田野中国,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又成为美国观众对中国新的刻板印象:农村和土地。这也解释了《红高粱》、《黄土地》等电影在美国取得良好票房的原因。

4、冷战时期:冷战思维下的敌对中国

二战胜利后,正与苏联冷战的美国对中国的良好印象也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教条、狂热、热衷霸权的形象,对于中国人的人格描写大多掺杂着浓厚的政治色彩和鲜明的政治指向。

著名的《007》系列电影的开山之作《诺博士》就是在这一时期拍摄完成的。片中最大的反派诺博士被设定为中国人,穿一身立领中山装,并预谋发动核战争。这一时期也是中国黑

帮电影形象较为密集的时期,傅满洲式的邪恶人物重回银幕。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末期,期间美国人仍在以冷战思维判断中国人的形象。

虽然闻名西方世界的李小龙电影也在这一时期上映,但李小龙所塑造的功夫形象并没能扭转美国电影中的中国人形象。原因有二:一是美国方面仍然把中国大陆和香港割裂开来;二是李小龙所塑造的功夫英雄形象稍显单薄,电影以武打为主,剧情与思想层面的信息略少。再加上当时美国主流电视电影业对中国人的打压和限制,李小龙的单打独斗很难施展拳脚。

5、二十一世纪以来:多元化和友好的中国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中国的国际形象逐渐发生着改变,这种改变也实时地体现在好莱坞电影之中。这一时期按照时间顺序,体现中国元素最明显的分别是《花木兰》、《功夫熊猫》和《2012》。

《花木兰》开西方视角重新解构中国故事的先河,从某种程度来说只是迪斯尼借助中国元素而完成的一次创作。木兰的形象是美国人眼中典型的东方美人形象,但是不同于苏丝黄时期的是,她同时又被赋予了西方女性的个性特点:勇敢、坚毅、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花木兰》的创作可称为一个文化转换的过程。

《功夫熊猫》是一部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美国动作喜剧电影,以中国古代为背景,充满中国元素,讲述了一只笨拙的熊猫立志成为武林高手的故事。虽然故事的主线仍然展现了美国式的英雄主义,但它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比《花木兰》更加深刻,在国内外都取得了良好的票房。

除以上两部动画片之外,好莱坞大片《2012》中也出现了中国人的形象。在人类末日逃亡之时,承载人类最后希望的诺亚方舟被建造在中国的西藏雪山之中,现场还有中国军人在维持秩序。这是新时期的中国形象:中国制造和中国军队和政府在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表现出的团结和高效率,以及中国在对国外灾害的人道主义援助中树立起的良好形象。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园林史名词解释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 上一篇: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模拟试卷及答案(2015年秋季用,最新)
  • 下一篇: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