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教学课型:音乐欣赏(多媒体)
三、教学年级:八年级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40分钟)
五、教材分析:
1.背景:《梁上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由何占豪、陈刚作曲。1959年完成并首演。作者选择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家喻户晓的爱情悲剧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有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2.《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3.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
4.作品意义:探索了交响音乐的民族化,运用了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汲取了我国戏曲中的表现手法,使其既有交响性又具备了民族特色。
5.作品拥有28分钟较长篇幅,仅靠教师语言的引导欣赏势必乏味且对学生认知产生局限性。因此我选择了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的课型。不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也能深化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
六、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分片断欣赏《梁祝》,在感性聆听中融入音乐,在理性分析中充分想象和联想,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情绪和意境,听懂音乐进行中的表现手法与故事情节相融合;
2.教学难点
- 1 -
内容完结,详情下载附件。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