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哲学基本原理汇编
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体要求)
(3)、规律是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4)、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认识论原理(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
(三)、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
1、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2、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的面对挫折与考验。
(3)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做好量的积累。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
我们要果断的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如此循环。
3.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
(3)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必须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历史的统一。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不能忽略次要矛盾的解决,学会统筹兼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求我们把握本质和主流,但有不能忽视支流。
(7)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4、创新观
(1)辩证的否定观
原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也是发展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实质是“扬弃”,既不是简单的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的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2)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的成规陈说,敢于突破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创新的作用: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一)唯物史观:(寻觅社会的真谛)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发展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要求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二)价值观、人生观(4条原理)
1、人生价值观原理
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
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要求我们要树立和坚持正确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4、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
二、易考易错知识点:
1、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水、火、气、土具体物质);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过于绝对); 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客观唯心主义(神、理念、绝对精神)
5、相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
6、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不是哲学。
7、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特征: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9、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10、规律是客观的,故不能创造、改变、消灭。
1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故不是来源于人脑。
12、正确的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不是意识。
13、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不是唯一途径,途径除了实践还有间接经验。
1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观和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观。
15、联系是客观的,不管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故不能创造、改变、消灭,主观臆造的联系是不存在的,但可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16、整体功能并不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除非立足于整体或运用系统优化方法。
17、只要体现矛盾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一定体现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只要体现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就一定体现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只要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就一定体现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只要体现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就一定体现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只要体现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就一定体现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
18、只要材料体现一分为二,就体现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9、矛盾的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20、只要看到“试点---推广”就体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只要材料“一方面优
点,但存在问题”就体现一分为二;只要材料“针对…就”体现矛盾特殊性;只要材料“重点、关键、中心”就体现主要矛盾;只要材料“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优势”就体现矛盾的主要方面;只要材料“制定法律”就体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
21、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不是社会意识。
22、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23、在阶级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通过改革完善,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24、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社会发展,不是价值观。
25、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性特征。
26、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的一般标准是: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最高价值标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7、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28、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29、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矛盾观(详细版):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
(3)矛盾的特殊性,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必须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历史的统一。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不能忽略次要矛盾的解决,学会统筹兼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排斥、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求我们把握本质和主流,但有不能忽视支流。
(7)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抓重点和主流。
文化生活必背知识
1、文化的作用
(1)文化总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2)文化对国家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3)文化对人的作用:?来源: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表现: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④结果:优秀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1)必要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重要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3、我们应该怎样做好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承认并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态度)。
(2)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在平等的基础上促进文化交流(原则)。
(3)借助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发挥大众传媒强大的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功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4)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5)作为中学生,应该努力学习,掌握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实质,学会文化交流的方式和技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积极主动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
4、怎样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继承)
(3)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发展)
5、思考教育在文化生活中的作用
(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P10
(2)、文化的育人功能。P21
(3)、教育对文化传播的作用。P35
(4)、教育在文化继承与发展中的作用。P46
(5)、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P101
6、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加强文化创新?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必要性)
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动力。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重要性)
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重要性)
④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重要性)
⑤文化创新对经济、政治、综合国力的意义(重要性)
⑥文化创新对塑造人生的意义(重要性)
7、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①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④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
⑤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⑥加快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8、中华文化有哪些基本特征?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包容性
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这种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9、为什么要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重要性(作用):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必要性:
(3)① 是文化建设极其重要的任务
(4)② 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5)③ 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6)④ 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10、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4).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5).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6).我们人人都应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11、在加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国家、企业、个人分别要承担怎样的责任呢?
国家:(1)、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正确引导;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主旋律,倡导多样化,发展人民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3)、加强文化建设(必然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教科文;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5)、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等。
企业:遵守法律和道德,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生产人民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个人:(1)、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选择健
康有益的文化;
(2)、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投身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培育文明风尚,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4)、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荣辱观;
(5)、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2、加强文化建设的原因
(1)文化生活让人欢“喜”让人“忧”(原因?表现?)P87
(2)文化生活有“阳光”也有“阴影”(“阴影”指什么?产生的原因?)P90
政治生活必背知识
1、公民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3)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4)公民依法有序进行政治参与。
2、政府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1)政府的职能
(2)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工作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3)政府依法行政、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
(4)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3、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知识:
(1)、性质: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的执政党。
(4)、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5)、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6)、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7)、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8)、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9)、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4、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怎么做?
(1)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我国要坚定的维护国家的主权。
(2)主权国家要行使基本权利,履行基本义务。
(3)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4)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是引起冲突的根源,我国要坚定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要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6)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7)我国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