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儿胡同新四合院院落空间的使用后评价

 
菊儿胡同新四合院院落空间的使用后评价

菊儿胡同新四合院院落空间的使用后评价

【摘要】: 本文从冬夏两季的不同使用要求、院落的空间层次、安全感和依托感、院落空间的归属问题、引发活动发生的条件及居民结构的变化等方面对菊儿胡同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新四合院院落空间在使用后并没有成为邻里交往场所的原因。

【关键词】菊儿胡同 新四合院交往使用后评价

Abstract: The article expatiates on the new quadrangle why not become the place for neighbours to affiliate with each other in the aspect of different needs in winter and summer, space arrangement of the courtyard, safety sense and relying on sense, adscription of the courtyard space, the conditions of stimulating activities, the change of dweller structure.

Key Word:juer Quadrangle new Quadrangleintercourse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http:///
一、菊儿胡同住宅改造项目概况

对北京旧城的改造虽然从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但事实上,在进入90年代之前,改造北京的实际结果是:“好的拆了,滥的更滥,古城毁损,新建凌乱”。菊儿胡同的住宅改造项目就是吴良镛先生的“有机更新”理论在北京历史文化地段的一次有益尝试,努力为重构北京的城市建筑秩序探寻一条新出路。

菊儿胡同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北京的旧城中),与中轴线上的地安门大街仅一街之隔。为了不打破北京旧城的城市布局,菊儿胡同的改造采取了肌理插入法——“新四合院”,即对四合院的改造并不是将它全部拆除,而是根据其肌理,局部地以旧代新,用“新四合院”代替原有的传统四合院。菊儿胡同吸取了南方住宅“里弄”和北京“鱼骨式”胡同体系的特点,以通道为骨架进行组织,以功能完善、设施齐备的单元式公寓组成的“基本院落”为基本单元,利用南北通道和东西开口,向南北发展形成若干“进院”,向东西扩展出不同“跨院”,由此突破了北京传统四合院由墙体围合的全封闭结构(图1)。在建筑形式上,一层采用了灰色的砖墙,是传统的延续;二、三层则采用白墙灰瓦,目的是用来烘托蓝天和绿树,使得光影的变化更为明显,犹如画中一样(图2)。同样的粉墙黛瓦,在这里却有着皇城脚下的大气严整,并与北京旧城的肌理有机统一,保持了城市文脉的延续性(图3、4)。

二、菊儿胡同新四合院院落空间的使用后评价


菊儿胡同是立体空间院落的优秀代表作,是低层高密度住宅设计的典范。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在国际上也是颇受好评,并获得众多奖项(亚洲建筑师协会奖,1992;世界人居奖,1993)。但建筑作为社会的产物,建造时离不开社会的影响,建成后还要受到使用者的评价。因此,本文通过调研、分析,对菊儿胡同住宅改造项目进行使用后评价。

人自生活在人工环境之中后就开始和自然有了一种分隔。“院”作为外界环境和室内环境的过渡性空间满足了人的思想感情的需求。在菊儿胡同的住宅改造项目中,建筑师希望通过新四合院,创造出能够再现世人津津乐道的北京传统四合院里邻里间融洽关系的居住环境。菊儿胡同住宅改造项目完成后投入使用已有十余年了,院落空间的使用情况是否如建筑师所愿呢?

1、冬夏两季的不同使用要求

由于受到用地大小的限制,菊儿胡同在原院落形状、大小的基础上由单层发展为两到三层,院子的南北纵深仅能满足北京的日照间距。虽然建筑师已经精心保留了一些树木,但是分配到每个院中的树木则变成了一个个孤立存在的要素,没有形成层次丰富的立体绿化。这样一来,冬季时,由于没有多余的日照空间,整个院落都处于建筑的阴影当中,如图5所示,已经是3月底了,院内能照到太阳的地方仍然不多;夏季时,院落又因为没有可以遮阴的绿化而处于暴晒之中。

2、院落的空间层次

传统四合院表现出了以院为中心构成的从公共性、半公共(私密)性到私密性的空间层次序列。尤其是檐廊(抄手),虽是交通空间,但由于使用人数较少,交通作用并不十分突出,却成为室内外空间过渡的关键和引发交往活动的主要因素。在新四合院中,由于居住人口的增加,某一水平方向多住户的并存和垂直交通的存在等诸多因素,使得廊子作为纯粹的交通空间而存在,并导致了由院、廊组成的半公共空间和以”家”为代表的私密空间的生硬衔接和居住空间体系在层次上的“断裂”。廊子不仅没有成为引发人们交往的过渡空间,反倒被居民改造为居住空间以弥补过小的户内空间,也使得院落空间显得更窄小、封闭(图6)。

3、安全感和依托感

希腊学者道萨迪斯(C. A. Doxiadis)在阐述人类对其聚居地的基本需要时提到了需要满足的因素之一就是“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要有一个能受到保护的空间(protective space),无论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无论是一人单独地在什么地方,还是与一群人在一起”。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Derk de Jonge)的边界效应理论认为:背靠建筑物的立面有助于个人或团体与他人保持


距离,并且不会影响任何人或物的通行。人既可以看清一切,自己又暴露得不多,个人领域减少至面前的一个半圆。这样,人既有对公共活动的参与感,如果愿意的话随时可以参与到活动中去,也能控制其所占据的个人空间,安全感得到了保证。

在新四合院中,院落空间的界面是由开有窗户的户壁墙组成,而且为了满足垂直交通的要求,在四个角部都设置了楼梯间,再加上联系南北进院和东西跨越的通道,有些院落的交通点竟多达六个,院内的人流动线如图7所示。按照边界效应理论,人们大多喜欢在院落周边区域停留。但在新四合院中人若停留在院落周边区域,不仅影响了居民采取最便捷的道路进出,而且也侵犯了一层住户的户内私密性,院落内的人也会感到不自在;如果人们移往院落中心活动,则由于没有墙体、树木等可以依靠的地方,而把自己暴露在周边所有住户的众目睽睽之下。人不仅不能产生对其个人领域的控制感,反而连最基本的心理安全感都得不到保证。因此,建筑师在庭院中增加的许多公共设施,如石凳、花架、平台等就成为了一种摆设。

4、院落空间的归属问题

海德格尔(Heidgger)把领域定义为:“在一定区域内,由所有者用各种办法把它变得更有鲜明特色,然后由所有者来防卫”。有些住宅区中住在一楼的住户喜欢在门前的自家花园内种植不同的花草树木,加以个性化即是一个明证。传统四合院为一个家庭所有,院落空间归属勿庸置疑;大杂院内虽然住户较多,院落空间有些杂乱,但由于有明确的领域划分和归属,居民在自己门前进行一些活动时显得心安理得。在新四合院内,由于居民无法找到明确属于自己的院落空间,使用时总担心侵犯了邻居而不安,生怕使用不当引起邻居间的不愉快。久而久之,除了匆忙的出入这些必要性活动外,居民几乎不会在院落内再有任何社会性的活动了。

bbs.99jianzhu.com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绿豆蛋花是怎样制作及具有什么样的功效?
    江苏省盱眙县都梁中学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向
  • 上一篇:建筑垃圾在市政工程上的使用研究
  • 下一篇:景观园林大树移植施工技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