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催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2013-1-22 中国投资咨询网
中投顾问提示:当前,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成为人类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老路显然已经不能适应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
当前,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成为人类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老路显然已经不能适应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国际上,经历了长期城镇化的发展,人口又逐渐从城市流向农村,在城市郊区逐步形成了新的聚合型生活群落,这种群落既高度融合了工业文明的科技精华,又体现出高度的绿色环保和可持续生活理念,完全区别于工业进程中的城镇化过程,被称为文化时代的第二次城镇化。 如果说,第一次城镇化以“工业科技”为特征的话,第二次城镇化,则体现出迥然不同的特色,它是以一种更加绿色、更加文明、更加文化 的视角去呈现新的发展历程,文化科技成为其典型的特点,也正是以这种智能化、信息化、人本化的特征,人类第二次城镇化以其全息生态的风格成为各国城市发展的焦点,更为文化产业的“城市包围农村”搭建了载体和桥梁。
当前的中国,正在感受着这一历史变化,党和国家也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一发展趋势。不久前,国家高层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走“集约、智能、生态、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一发展思路的提出,对于文化产业 而言,又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以其高度的“高产值、低能耗、绿色无污染”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渠道,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开启了动力源。这一产业的特殊性,切合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义,同时也响应了中央关于“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
两次城镇化的融合发展
中国幅员辽阔,东西经济差异较大。当东部发达地区已经进入新一轮的智慧型城镇化发展阶段的时候,中西部还有大片区域尚在经历着工业时代的第一次城市化进程。相关数据指出:到2025年,中国将会有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城市社会。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率达到70%才会稳定下来。然 而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基本在51%左右,与发达国家80%左右的城镇化率相比,水平偏低。据有关预测,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这意味着 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工作生活,城市新增人口将会深刻影响整体消费需求和规模,带来城镇消费群体的迅速扩大,内需扩大。同时,也会给现有的城市基础建设带来巨大的压力。
因此,在城镇化发展的双刃剑下,要有效地解决实现人与城市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充分借鉴第二轮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少走弯路,实现“农转非”的跨越式发展。这一过程,其核心在于“集约、智能、生态、人文”,其载体就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其突破口就在于加速文化与科技融合。
新型城镇化的四要素与文化产业耦合相关
集约。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带来的是产业和人口的集聚与整合。文化产业本身是创意驱动、知识密集、技术整合的产业类型,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业类型,是多学科交叉、产业高度相关的产业类型,有助于实现产业的集约化发展。文化嫁接科技,可以增加文化产品的时效性,提升传播的能力,降低了文化产品的生产管理、传播和销售等环节的成本,可以有效整合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破除区域壁垒,消解了边界局限,真正实现跨区域发展。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中也存在着粗放生产的问题,要通过进一步的创新、创造、创意,升级信息网络技术、云媒体、物联网等交流服务平台的建设,推动创意经济与技术革新,人力资源和产业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协同创新和集约发展。 生态。无数案例已经证明,文化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与工业、农业相比,文化产业作为知识密集、智力密集、技术密集、创意密集的产业类型,以人们的创意为核心竞争力,以文化创意资源为依托,有助于降低耗能,有助于减轻资源短缺与环境压力,进一步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城市。
人文。城镇化带来的是相对聚合的人文坏境和氛围,是社会传统、文化风俗、信仰、价值观的进一步融合,是文化氛围的进一步提升,是人本关怀的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是人的消费潜能的释放和创造潜能的突破。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型城镇化不仅要进行户籍制度的改革、财税政策的调整,更要关注文化民生,重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普遍化、大众化。文化产业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属性,文化企业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需要寻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点,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为文化建设服务。将事业单位性质与公益性服务硬性结合的想法是片面的。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只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而是积极投身到关注公
共文化服务的建设中。演艺集团的文化下乡慰问演出、农村电影放映,出版企业的农家书屋建设等都体现了企业的公益性服务。例如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在打造欢乐谷、世界之窗、中国民俗文化村等产业化运行的盈利项目时,还积极筹建完全公益化的艺术场馆,举办各类公益性的文化艺术活动,让文化产业的成果真正惠及社会大众。而这,正暗合了“新型城镇化”以人文本的思想。
智慧。在集约、生态的产业需求背景下,城市的经营者们要思考如何加强城镇的高效管理、和调控能力,提升城镇功能、调整结构、整合资源。文化建设成为城市发展新方向,以智能化、信息化、生态化为特征的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城市发展转型的新方向。通过技术手段加强虚拟与实体的协同创新,是城市政府管理、商业运行与公共服务的重要走向,是卫生、医疗、教育、环保 、交通的智能化、电子化、信息化与创意化。相较于国外智慧城市 对单体智能项目的关注不同,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是对城镇的生产与服务的协作机制的架构,是城市的整体信息化与智能化。有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明确提出创建智慧城市行动计划及发展战略的城市已有近50个,有200多个智慧城市项目已经提出和正在实施当中。基础性、应用性信息技术系统逐步完善,关键性、创新性信息技术正在转型升级,对数字内容、交互传媒、互联网信息服务等文化产业门类的转型升级需求扩大,传统文化企业开始转向文化科技类企业,关键性技术、自主核心技术的拥有量和含金量、专利的拥有量成为文化科技企业竞争的关键。
文化产业催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的四个要素完美地融合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义中,以文化产业为重要载体,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也找到了更加有力的抓手。
发展以人为第一资源的文化产业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动力。要素市场改革成新型动力,新型劳动力如信息化、创意性为代表的创客人成为人力资本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创意、经营、管理人才规模扩大。以云媒体、物联网 为代表的新型产业环境正在逐步形成。欧盟委员会发布的云战略路线图表明,到2020年,云计算将在欧盟地区产生大约9000亿欧元的收入,同时将带来380万个工作岗位。
发展以智慧城市为服务对象的文化产业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以城市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系统为
、生态建设。
轮公共交通、工程设施、公用环境的建设期,而文化方面的公共服务项目与工程的建设将掀起新的浪潮。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更具规模,形式不断创新,文化真正走进街道,走入社区,彰显生活美学。
当前,我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每年有1500万人口进入城市,第一次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相互交融在一起,我们既要尊重城市和社会发展客观规 律,通过传统的城镇化推动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化,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同时,更要善于借鉴和利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实现文化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双 螺旋交替上升之路,既要善于建设大城市,更要善于发展文化产业,通过走集约高效创新发展的道路,以县域文化 产业为突破口建设一批新型小城镇,走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bbs.99jianzhu.com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