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一种新型微热管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9-一种新型微热管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第 21 卷第 4 期 2006 年 7 月













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Vol. 21, No. 4 July, 2006

文章编号: 1001- 2060( 2006) 04- 0350- 05

一种新型微热管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唐琼辉, 徐进良, 李银惠, 刘小龙
( 中国科学院 广州能源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640)



要: 对一种新型的平板式微热管- 零切角曲面微 热管进

行了实验研究。以热阻为基础, 研究不同倾角、 工质、 充液比 下微热管的热性能。为便于分析, 将热管总热 阻分解为 4 个 部分: 加热热阻、 蒸发段热阻、 冷凝段热阻和热沉 热阻。通过 实验得出如下结论: 微热管总热阻的主要变化因素是 冷凝段 热阻和蒸发 段热阻; 与 相应的 无工质 平板式 换热器 相比, 实 验件主要热阻变为热沉热阻, 蒸发段和冷凝段热阻所 占比例 较低。根据不同的充液比和倾角, 微热管传热极限分 别由局 部干烧和核态沸腾向膜态沸腾转化引起。实验表明, 这种新 型的微热管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但是对于其机理还 需要更 深入的研究。 关 键 词: 平板微热管; 工质; 倾角; 充液比; 电子冷却 文献标识码: A

有更加优良的传热性能 。Zhou 等人对铜 丙酮微 热管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热管的最大运行 功率与冷凝器风速和冷却温度有关的结论
[9]

[ 8]



本文对一种新型的零切角曲面平板热管结构进 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 测定了零切角曲面微热管在 不同充液比、 倾角及加热功率下的热管热阻; 并对热 阻进行分解, 结合实验数据定性分析各部分热阻的 特点, 找出传热的薄弱环节, 为进一步的理论模型研 究提出实验依据。

2

零切角曲面微热管结构

中图分类号:TK172. 4

1





图 1 为零切角曲面微热管的横截面示意图, 在 两块平行紫铜板中间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若干互相 平行的细铜丝, 其中每相邻两根铜丝和上下两块紫 铜板之间围成一个通道, 通道截面由两条半圆曲线 和两条平行直线构成。当通道内充入部分液体工质 时( 不充满整个通道容积) , 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 液 体工质积蓄在半圆曲线和平行直线所形成的尖角区 内, 充液比定义为充入微热管内液体工质的体积和 微热管内通道总容积的比值。在本文中, 充液比介 于 15% ~ 30% 之间, 液体不 会充满整个通 道, 通道 内无液体工质的空间即为蒸汽通道, 可容蒸汽通过。

随着电子元件的速度不断增加, 体积却要求越 来越小, 使得单位面积的发热量成倍提高, 因此高热 流密度元件的散热问题成为影响电子器件设计的关 键技术之一。自从 1984 年 Cotter 提出 微型热管 的 概念以来, 管式微热管技术已在微电子冷却领域得 到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管式微热管受热面积和冷却 面积的局限性, 限制了其应用。平板式微热管作为 普通管式微热管的改进结构, 目前已成为热管研究 与开发的热点技术
[ 1~ 4]



1996 年 Peterson 等人对三角形槽道的平板微热 管进行理论分析, 得到了三角形槽道蒸发端的最小 弯月面半径和微热 管的最大 传热能力
[ 5]

。Hopkins

等人对梯形和矩形微槽道的微小型平板热管进行实 验和理论分析, 得出这种结构下微小型平板热管的 最大传热能力, 并对其 毛细极限进 行分析论 证 。 张丽春等人在 Hopkins 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加深入的 [ 7] 有关其流动和传热性能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 , 范春利对深宽比不同的 3 种矩形截面微槽平板热管 进行比较性实验研究, 证明深宽比高的平板热管具
收稿日期: 2005- 07- 18; 修订日期: 2006- 04- 12
[ 6]

图 1 零切角曲面微热管结构示意图( mm)

基金项目: 广东省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 2003C33103) 作者简介: 唐琼辉( 1976- ) , 女, 湖北监利人, 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


bbs.99jianzhu.com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江苏省盱眙县都梁中学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向
    绿豆蛋花是怎样制作及具有什么样的功效?
  • 上一篇:钒钛磁铁精矿氧化球团试验报告(提交打印)
  • 下一篇:节能减排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