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制与研究
内容摘要:原材料要求、混凝土技术要求、机制砂与河砂的技术指标比较与分析、试验结果分析、结论。
关键词:机制砂混凝土
Abstract: raw material requirements, concret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mechanism and the technical index of the sand sand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the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Keywords: mechanism sand concrete
在我国西部公路建设中,桥隧必例很大。在混凝土工程中,粗细集料占有体积和重量的70%,其中细集料以天然河砂为主。像隧道工程大多数都处在比较偏僻的无天然砂区,如果需要大量天然砂时,就必须从外地运送,不仅增加工程成本,而且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质量和进度。天然砂作为不可再生资源,许多地方已经日趋贫乏。以机制砂代替天然砂配制水泥混凝土,不但能解决河砂短缺现象,还可以改善水泥混凝土的某些性能,具有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现以机制砂配制C30水下水泥混凝土为例进行论述与研究。
1.1 试验原材料
(1)水泥:华新水泥厂P•O 42.5级水泥,3d、28d抗压强度分别为22.2MPa和49.6MPa,密度3.15g/cm3。
(2)细集料:房县金裕石料厂角闪岩机制砂,其物理力学性能结果显示,该机制砂级配良好,细度模数计算值高达2.79基本属于规范Ⅱ区砂颗粒级配组成规定范围;石粉含量高达6.9%,符合规范要求。见表1.
(3)粗集料:角闪岩碎石,由5~10mm,10~20mm和16-31.5mm粒级按重量比2:5:3掺配,符合5-31.5mm连续级配要求。表观密度2.795g/cm3,压碎值10.6%,针片状颗粒含量3.8%。
(4)减水剂:广东贝耶尔bye-2聚羧酸减水剂
表1机制砂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2. 混凝土技术要求
2.0C30机制砂混凝土配制技术要求
根据工程施工现场要求,C30机制砂水下混凝土应为自密实混凝土,灌注时免振捣,凝结硬化后有良好的密实性,达到设计强度;能始终保持优良工作性能状态;泌水率小,流动度大,便于混凝土自动扩展填充。
(1)工作性:新拌混凝土坍落度1800~220mm, 2h坍落度保损失值不超过5cm;
(2)抗压强度:28d配制强度≥38.2MPa,7d抗压强度≥30Mpa。
2.1 试验方法
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能采用坍落度来控制、坍落度试验按《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进行,试件尺寸150mm×150mm×150mm立方体。
试件成型后在室内用塑料布覆盖静置24h 后脱模,将试件移入室温20±2℃、相对湿度95%以上恒温恒湿箱内养护,分别测定7d、28d、计算砼的抗压强度
3. 机制砂与河砂技术指标的比较与分析
对机制砂进行了检测,并与河砂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
表3-1 机制砂与河砂性能比较
图3-2机制砂级配曲线 图3-3河砂级配曲线
由表3-1、图3-2和图3-3可以看出
(1)由于机制砂表面粗糙、多菱角,使其堆积密度偏小、空隙率偏大为45%。河砂由于粒型呈圆形、表面光滑、堆积密实,空隙率仅仅为39.2%。
(2)机制砂中小于0.075mm颗粒多为石粉颗粒,含量为6.9%,粘土含量由MB值表征为0.75;河砂中小于0.075mm颗粒大部分是多孔状粘土颗粒,含量较少为0.7%,该砂比较干净。
(3)从级配曲线可以看出,机制砂级配曲线接近Ⅱ区级配中值,是比较好的中砂。机制砂由于是机械生产,具有可控性,经过3.5mm的筛孔后粒径在4.75以上的含量为0.6%。河砂虽然也属于Ⅱ区中砂,但是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4.75以上和0.6以下的颗粒明显偏多。其4.75以上颗粒含量达8.6%。河砂一般为天然形成,人工调整级配比较困难,从而给混凝土配制带来不利影响。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0 胶凝材料用量的影响
表2结果显示,在维持同等水胶比(0.31)条件下,随胶凝材料用量增大,即水泥用量增加。以保持同等坍落度为前提,所需减水剂掺量降低,坍落度有所增加,粘性降低,强度略微增大。综合表2工作性与强度试验结果,配比2,即当水胶比0.31、胶凝材料用量400g/m3时,混凝土的工作性最佳。满足自密实性能和设计强度要求。
表2胶凝材料用量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影响试验
4.1 机制砂石粉含量的影响
表3结果显示,维持胶凝材料用量与用水量不变,增加机制砂中的石粉含
量,混凝土达到同等坍落度所需的减水剂掺量随之增加,当石粉含量7%时(配比2),在减水剂增量不甚显著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坍落扩展度最大、反映混凝土的粘滞性小,有利于实现混凝土的自密实。从抗压强度来看,随石粉含量增大,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呈递增趋势,即当石粉含量在10%以下对C30混凝土的强度有提高作用。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主要与其润滑效应、增加浆体体积作用和增粘效应有关,可以起到弥补机制砂表面粗糙的缺点,减少机制砂与碎石之间的摩擦,降低离析泌水等作用,从而改善拌和物的和易性;对强度的影响主要与骨料微粒的晶核作用、参与与水化反应的作用及物理填充效应有关,从而可以增加水化产物数量,改善浆体和界面过渡区的密实度,有利于混凝土强度的提高。
表3 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影响试验
4.2 砂率的影响
表4结果显示,砂率对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工作性最佳和强度最高的砂率均是42%,所以本试验条件下的合理砂率为42%。当然,砂率与机制砂的细度模数与石粉含量有关,细度模数越小、石粉含量越高,合理砂率应越低。
表4砂率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影响试验
4.3 成型与养护方式的影响
考虑到水下混凝土浇筑时无法振捣,是一种自密实成型方式,表5是比较了经优化得到的配合比(见表4的配比9)在不同成型和养护条件下的抗压强度。结果显示,与振捣、标准养护的混凝土试件强度相比,自密实、标准养护的试件强度差别不大,振捣。说明上述配合比的混凝土具有很好的自密实成型性能,强度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表5 成型与养护方式对水下混凝土的强度影响试验结果
5. 结论
(1)本试验条件下,利用机制砂配制C30自密实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参数为:胶凝材料用量400 kg/m3,水胶比0.31,机制砂石粉含量7%,砂率42%,聚羧酸减水剂掺量1.0 %。
(2)随石粉含量在3~10%范围增大,C30机制砂水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呈上升趋势,引起的拌合物粘滞性的增加可通过适量增加减水剂掺量得以改善。
(3)经优化可配制出初始坍落度大于220mm、28d抗压强度超过45MPa,该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自密实性能,可免振捣,其抗压强度并不降低。
(4)机制砂在混凝土中已经全面推广使用,技术上成熟可靠,只要在实际生产中有效控制石粉含量和级配,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具有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bbs.99jianzhu.com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