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的裂缝控制及管理探究

 
建筑施工中的裂缝控制及管理探究

建筑施工中的裂缝控制及管理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建筑行业得到了较好发展,建筑施工质量也稳步提升,但在建筑施工中,因混凝土裂缝而导致建筑物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建筑外观受损等现象也常有发生。因为,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研究裂缝产生的原因,对针对具体情况实施控制,不仅能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提高建筑工程的使用性和美观性都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 裂缝 产生原因 控制对策

混凝土裂缝的产生让建筑工程的承载能力、观感和使用年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而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多样,要能有效地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从源头上进行控制,或者说将裂缝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还要根据裂缝产生的原因和特点进行处理。文章就结合影响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对建筑施工中裂缝的控制做简单分析。

http:///
一、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受施工技术,或是因施工过程和设计之间的差距影响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当然,混凝土自身性能的影响也会让建筑体出现裂缝,此外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还和温度、湿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施工质量导致裂缝产生

首先是在混凝土的浇捣过程中,如果因振捣不均匀,或插入不当,或漏振、过振、振捣棒抽撤过快等都会让混凝土离析、密度差,从而导致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均匀度受损,降低结构的整体强度,从而为裂缝的产生提供可能条件。其次,在进行抹面的过程中,因抹面的次数不足,也较容易出现裂缝;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速度过快,而混凝土流动速度较慢,硬化前混凝土沉实不足而硬化后沉实过大,都容易发生裂缝;在混凝土搅拌和运输过程中,因时间过程而导致水分蒸发也容易让混凝土的塌落度过低而导致收缩性裂缝产生;混凝土如果浇筑早期受冻、钢模刚度不足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裂缝的产生。当然,在养护过程中,如因现场养护措施不到位,也可能造成混凝土早期脱水,导致收缩裂缝的产生。

(二)受混凝土自身性能影响而导致裂缝产生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粗骨料(碎石或卵石)、细骨料(砂)、外加剂和水拌合,经硬化而成的一种人造石材。砂、石起骨架作用并抑制水泥的收缩;水泥和水形成水泥浆,包裹在粗细骨料表面并填充骨料间的空隙。水泥浆体在硬化前起润滑作用,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工作性能,硬化后将骨料胶结在一起,形成坚强的整体。


混凝土是一种拉抗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的脆性材料,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也只有(0.6—1.0)×104,长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也只有(1.2—2.0)×104。但由于原材料各部分比例搭配不均匀,在施工中难免出现离析现象,导致同块混凝土的不同部位强度的不均匀,个别部分抗拉能力较低,裂缝便因此而出现。在建筑施工中,导致混凝土变形而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和环境因素和外加荷载因素。

首先,环境因素又可分为温度因素和湿度因素,两种因素都容易导致收缩变形和膨胀变形。就收缩变形而言,混凝土的收缩主要是干燥失水和炭化作用而致,混凝土的收缩主要在浇筑后的3——6个月内完成。混凝土的收缩主要是在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中析水干燥蒸发时产生的凝聚力而致,这些水泥的品质有着较大关系。而脱水和干燥也容易导致收缩并造成前提塌缩。浸水则容易导致混凝土体积膨胀。湿度一般来对对混凝土的变形影响较小,但因混凝土表面湿度变化较大,一旦发生剧烈变化而养护不当,当表面湿度不均匀时,表面干缩形变收到内力束缚,裂缝产生就不可避免。

非弹性变形主要为干燥收缩、自收缩和温度变形上述已经做了简单论述。对于塑形变形,混凝土是一个多物相、多孔性的复合材料,其主体是颗粒堆聚体,存在界面过渡区,且过渡区有原生微裂缝。受力下,界面裂缝的扩展、颗粒间的滑移、孔隙中水的迁移等因素导致产生塑性变形。如果当应力> fcp的50~60%时,基体相中产生微裂缝,如果应力进一步增加,基体相微裂缝扩展,增多,过渡区微裂缝失稳,导致曲线弯向横轴,裂缝也就自然产生。

二、对混凝土裂缝控制的对策分析

找到了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对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就需从原因上采取相应对策,从上述的原因来看,材料的选择、配筋、养护等是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关键。

(一)科学设计施工图的配筋

在建筑设计中,适当的配筋设计是保证构建抗、放关系的基础,设计中不仅要避免结构断面突变而带来的应力集中,还要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进行补充。从混凝土的产生的裂缝来看,其中大部分为混凝土收缩而致。在对这类问题进行处理时,要在混凝土中掺入膨胀剂来抑制收缩,同时,要根据建筑结构特点设置好配筋,尤其是针对楼面、墙板等薄壁构件在钢筋直径和数量上更好做好预先设计。当然,在施工中,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时候裂缝的产生就是因为设计和施工之间的差距而导致的。

(二)科学合理的选材和配合

首先,就材料的选择来看,要根据结构要求而选择合适强度的混凝土等级、水泥品种等,切勿以高强度水泥选择为唯一标准。在石、砂选择上,要按照相应的规范要求进行选择和掺合,必要时要加入适当的添加剂。其次,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上,要满足结构设计的强度等级要求、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和易性、工程所


处环境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和经济性原则。

(三)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和监控

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控包含了基础阶段、主体阶段、给排水、暖通设备安装阶段、电气部分安装阶段等内容,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能有效地控制混凝土裂缝,管理和监控应集中在混凝土工程中。

在混凝土浇筑前,模版是否全部湿润,搅拌站是否按规范进行搅拌,配料是否合格,是否有使用海砂现象发展,混凝土的送料单的配合比、坍落度等是否符合规范,水灰比和防水剂或是膨胀剂的使用是否按规定使用都是需要监控的内容。在建筑中,是否进行了分区、分段地进行浇筑,捣振是否到位,预留缝是否按规定进行,在重新浇筑中,是否将将混凝土口凿毛并加水泥浆进行处理。浇筑后,养护是否保证了水分的充足给予,对于板下墙、面、柱侧面等是否按规定次数进行,是否有人或机械过在在上踩踏等。

应该说,加强管理和监控是保证混凝土施工的重要依据,在建筑施工中,要混凝土裂缝进行控制,预防是关键,控制是主要。

(四)温控处理措施

为因温度因素而导致裂缝的产生,在搅拌混凝土时,可加水或用水将碎石进行冷却,从而降低浇筑温度;夏季进行浇筑时,特别是针对大面积的建筑,要尽量减少建筑厚度,以便混凝土及时散热,避免温度裂缝的出现;对于第二层浇筑则需在第一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在施工中,还可根据建筑面积的大小而设置一定数量的测温管,对混凝土内外温度进行测定,确保温度不超过混凝土可承受温度,一般温度应保持在25℃以内。在测温过程中要及时做好观察,当温度超过规定范围即要采取养护措施进行养护;对于拆模时间的选择,要根据建筑地的温度和气候进行,同时要在混凝土浇筑后选择薄膜或锯木面等进行覆盖,在拆模后根据气候条件等及时撤出覆盖物。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根据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而选择相应的控制对策进行控制,不仅有利于提高混凝土建筑的承载力,对提高建筑物的观感和使用年限都具有积极意义。在实践操作中,还需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水平:浅谈商品混凝土早期裂缝的成因和预防措施[J],广西城镇建设,2008年02期。

[2]、刘洋: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及预防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09期。


[3]、杨建福:浅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预防[J],南方金属,2005年05期。

[4]、张冰:砌体结构裂缝成因及其控制措施[J],民营科技,2008年07期。

bbs.99jianzhu.com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绿豆蛋花是怎样制作及具有什么样的功效?
    江苏省盱眙县都梁中学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向
  • 上一篇:建筑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探究
  • 下一篇:建筑施工中外墙防渗漏的工程特点与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