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肢体语言的阅读 发展幼儿的阅读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99jianzhu.com

通过肢体语言的阅读 发展幼儿的阅读能力 作者:陈玲霞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4年第24期

摘 要:所谓肢体语言(boodylanguage),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籍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广义上,肢体语言也包括面部表情。基于肢体语言不同于口头语言的特点,我们在指导幼儿开展早期阅读的过程中进行了“通过肢体语言的阅读发展幼儿阅读能力”的研究。

关键词:肢体语言;阅读能力;实践运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135-01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幼儿的早期阅读种,肢体语言的运用和阅读具有以下作用:(1)由于肢体语言符合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因而容易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2)有助于幼儿“读懂”社会中人们的肢体语言,感知他人的情绪情感,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力。(3)将幼儿一时难以理解的语言配以教师适当的肢体语言向幼儿解释,能帮助幼儿轻松学习和掌握词汇。(4)藉以动态的凭借物(如VCD哑剧表演等)所积累的感知经验和记忆表象,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讲述能力,使幼儿的讲述更为完整,连贯,生动。(5)有利于培养幼儿专心致学习的习惯。但要真正发挥这些作用,教师必须重视肢体语言的科学设计。

一、肢体语言的设计要求

1、肢体动作要生活化,富有童趣,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联系。幼儿的大部分经验来源于生活,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因此,生活化,趣味性强的动作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也更容易被幼儿接受和理解。

2、肢体动作应简单,明了,且幅度大而夸张。简单明了的肢体动作能让幼儿清楚地感知和把握重点。而为了能使幼儿对表演内容观察得更为仔细、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必须将肢体动作的幅度加大并夸张。实践证明,这类动作能清楚地表明动作的含义,加深幼儿对动作的理解。

3、表达肢体语言的速度要适宜,且具有节奏感。由于幼儿年龄较小,需要时间去思考、分析、理解表演内容,因此肢体动作初次呈现时的速度要比常速慢一些,这样才能使幼儿看得清楚、理解的全面。同时,肢体动作还应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在表演的过程中提现快慢的节奏感。再容易理解的部分,肢体动作表现的速度可以快一点;在重难点部分表现的速度要慢一些,重在幼儿理解表演内容。

4、表演者的表情要丰富。表演者丰富的面部表情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有价值的阅读信息,体验表演动作的含义和作品所要表达的情绪情感。

http://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作文 数学 英语 考试题库等内容免费下载。


TOP最近更新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上课实录
    高考历史三轮复习:考前提分冲刺练2
  • 上一篇:关注幼儿的早期阅读
  • 下一篇:幼儿音乐课堂教学之我见

  • TOP相关资料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