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三个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99jianzhu.com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三个特点

作者:吴吉慧

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6年第03期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本文从科学性、规范性和生动性三个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语言 特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呈现多元化趋势。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事物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不佳,导致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全面、不深入,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生动性,以期为同仁提供参考价值。

一、语言的科学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和语句,才能更好地传达科学的语言。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阶段,对事物有自己的不同理解,所以教师应先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当学生理解出现偏差时,教师再进行正确地引导,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应先向学生介绍李白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分析诗人的性格特征以及诗人创作时的心情等因素,才能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整首诗的意境。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当学生理解出现偏差、错误时,教师再进行指引,才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诗意。只有正确理解了诗意,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整首诗的语言风格。

二、语言的规范性

著名作家巴金说过:“教师是智慧与知识的化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教师的语言规范性会直接影响小学生形成正确的语言系统。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把“黄瓜”读成“王瓜”或者“热瓜(刺瓜)”“你到了吗”说成“你到了没”等,这些不规范的用语,都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语言规范系统。

教师语言的规范性还涉及普通话的标准程度。如果教师使用方言或者不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授课,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语言认知。因此,教师应积极参加全国通用普通话培训或考试,使用标准普通话授课,才能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语言系统,为以后规范地使用普通话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语言的生动性

http://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作文 数学 英语 考试题库等内容免费下载。


TOP最近更新内容

    高考历史三轮复习:考前提分冲刺练2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上课实录
  • 上一篇:上好小学语文复习课
  •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

  • TOP相关资料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