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教育——基于地理学科有效学习的视角

 

龙源期刊网 http://www.99jianzhu.com

慢教育——基于地理学科有效学习的视角 作者:林元龙

来源:《地理教育》2014年第09期

摘要:本文试图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引导师生关注地理学科学习的本质特征,戒除浮华的环节与形式,为推进地理有效教与学提供另一种思路。

关键词:慢教育;地理学科;有效学习

“盘点”温州市地理学科教学调研发现,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情境教学、材料教学、图式教学等方式纷纷进入地理课堂,课堂上对话与交流、探讨与体验、争议与辩论使学习气氛更热闹,“动起来”、“讨论起来”成为当前地理课堂的基本特色。然而,笔者静思反省,“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地理课堂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吗?教学上一味求“快”、容不得“慢”行吗?本文试图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引导师生关注地理学习的本质特征,戒除浮华的环节与形式,从一个新的角度让地理课堂更有弹性、更有效,为推进地理有效教与学提供另一种思路。

一、教学设计初衷——学生需要和学习起点

「问题」文本解读有否换位到学习主体——学生的经验?教学设计有否属于学生的思考?既定的目的地是学生想要的吗?

「课例」2012年11月23日,笔者在泰顺中学开设一节全市观摩课“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附学习任务单),在新课导入“聊聊油菜花背后的地理故事”时,提问“是否知道泰顺油菜开花日期”,农村的孩子居然不知本地油菜何时开花。震惊!面对学生惭愧而又求解的目光,调整教学设计,顺着农事思路,师生共同学习泰顺当地农事安排。此环节原预设2分钟而反馈调整后用时20分钟,学习任务单部分内容调整为课后自主学习。

「争议」大部分教师对笔者教学调整持怀疑或否定态度,其依据是目标的达成度;少数教师赞同,但讲不出道理。

「反思」当时反问是解决学生面临的困惑或需求重要还是完成教学任务重要?目标的达成度,其“目标”仅仅是知识目标?为什么总是急于把所有学生未知的知识全都告诉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就是有效教学?

1.关于“慢教育”理念

奥地利哲学家鲁道夫·斯坦纳(Rudolf Steine)在20世纪初提出,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Manabu Sato)指出 “教育往往要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一些有用的东西”;慢教育思想在

http://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作文 数学 英语 考试题库等内容免费下载。


TOP最近更新内容

    高考历史三轮复习:考前提分冲刺练2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上课实录
  • 上一篇:借幼儿园做火节能生意
  • 下一篇:论如何发挥观察评价法促进幼儿学习

  • TOP相关资料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