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写文至今已将近两年。因为没有专业的写作功底和足够的经验,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困惑显然是很多的,但也只能自己慢慢摸索和改进。在没有任何压力的宽松心理环境下,写文往往比较随意,兴趣来了,偶会尝试不一样的文风。散文,我喜欢用清新质朴的文句;心情日记,我沉迷于感性颓废的字眼;而散文诗,我则偏爱唯美朦胧,稍带感伤的文辞,一路自得其乐。不觉间,写文成了我孤独苦闷时候的良伴,浮躁时的安定剂。
一路写来,感觉遣词造句分寸最不好把握。若生僻晦涩,让人感觉故弄玄虚,不知雾里。过于直白平淡了,则缺乏文学语言的应有的美感。而华丽的文辞,更是不好驾驭,用得适当就是优美精致,过了,就是盲目堆砌,戴上华而不实枷锁,让人读之发腻。倘若用词不当,则会显得矫揉造作,亦或尖酸刻薄。虽然在用词上一直如覆薄冰,但稍不加用心斟酌,还是会时有出错。
这两日应博友之荐,看了林香岑老师写的《偶读华丽美文有感》,更是加深了心中的感慨。博客里写古典华美之风的,不在少数,我姑且也算一个。说实话,当时读后心还真有些惶惶然,不觉暗自审视自己一路写来的文,是否真的就沾染上:“光有华丽的外表没有情感,没有思想内涵就显得矫揉造作,卖弄文采”一诟病。李老师的言辞是坦白而直接的,独到的观点让人读之耳目一新。然文中有些观点还是不敢苟同。在此谈谈我的看法,与尔共勉。
当然,其中我也读到了有些纯粹的堆砌华丽词句,咬文嚼字,让人读后如梗在喉的作品。但不解过后,我又想,这或许只是一个单纯痴迷文学的作者,他们在写文的时候,心应该是严肃而虔诚的,不会浅薄到要故意卖弄文采。亦想在文章中找到合适自己释放的语言形式,却没能把握好分寸,进而没能得到读者的共鸣而已。如若如此,在许些别扭过后,就请报以宽厚的一笑,以一颗淡然的心去看待吧。
于是,在欣赏之余,好奇的我,不觉也尝试写了一些此类风格的散文诗,如《白狐》、《侯》、《秋风悲画扇,窗前枉凝眉》等。虽说不是我写文的主流题材,但也乐在其中。我想,文章好比穿衣,如果说平实朴素的文风好比让你舒适自如的家居服,而华美古典之文风亦如同衣橱里那件光彩夺目的礼服,尽管不能常常穿,但偶尔穿上它,你依然是满心欢喜的,因为,你仅仅是单纯的陶醉于那瞬间的美丽,似乎圆了心里的一个遥远绮丽的梦。而过后,你必定还是要小心翼翼的脱下的。
有些时候,文如其人纯粹是一种错觉。我认为文字反映的,只是作者精神思索的某一个侧面,而背后有多少真实,是我们所没有看到的呢?人人都渴望看到真实的灵魂,但这世上,没有绝对的真实,人性如此,文章亦也如此。一个人的文风,也许和个性审美有关,但和品行无关。由华丽的文辞贸然断定其作者的品行的虚伪,其观点显然是偏激的。很多时候,用词纯粹只是个人的喜好,只是单纯的为了文章的需要。读者们不应由一篇文章而揣度怀疑别人的品行。
任何一种文风的诞生和繁荣,必然有它的合理性和心理需求,但也必有争议性。经典名著是一个时代的高峰和印记,感谢他们给我们心灵带来的感动和愉悦。但必须也要承认,所谓的经典,也并不能打动所有人。崇尚经典,但不盲从经典,尊重名家,但不迷信名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一个时代,应该有一个时代独特的文学形式以及审美形式,重复前人的文路只会原地踏步,毫无新意。文学之路,是需要那么几抹跳动的颜色的。就如你走在街上,倘若全然是穿着清一色朴素着装的人群,你或许会感到单调无趣。于是你心底还是期盼着,街头能飘过一处让你眼睛为之惊艳的异样风景。
如同食物,文章总会有适合你口味的一种。能引起你共鸣的文,未必能引起其他人的共鸣。华丽之辞也好,朴素之词也罢,倘若它能引起你心灵刹那间的悸动,能够给你带来一种美好的遐想,适合你当时的心境,那么,又何必在乎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文辞和形式呢?我想,只要用心去体会,一定能读出其间所蕴含的情感和精彩。
因此不管是读文或是写文,要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和立场,尊重自己的感受,亦尊重别人
http://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作文 数学 英语 考试题库等内容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