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帅是一位挺“傻”挺个性的导演,他也挺可爱,执着于艺术电影的追求几乎到了知迷难返的地步。与贾樟柯一样,他的电影很“艺术”,无论是《冬春的日子》和《青红》,无论是《扁担姑娘》和《十七岁的单车》,都艺术得让他的电影“叫好不叫座”。他的电影总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也许,中国电影要反思,王小帅本人似乎也该好好想一想。这不,在今年,《左右》又为咱们的中国电影在柏林捧回了一座沉甸甸的“银熊”;这不,在内地的票房,虽然“银熊”,它依旧惨淡。
暂且撇开这一切。尽管如此,就象我喜欢贾樟柯一样,我还是喜欢王小帅的,我还是认为他的《左右》是当今中国影坛不可多得的一部电影。看上去是有些沉重,甚至有些荒诞,而它的故事却是温暖的,蕴涵了足够的现实力量。
依稀记得《左右》的素材来自于真实的现实生活,它凭借着浓郁的现场感用纪实的手法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房产中介工作的枚竹,三年前和丈夫离婚,并与老谢重组家庭,抚养着5岁的女儿禾禾。一家人过着清淡而宁静的生活。却不料,在禾禾的一次“发烧不退”中,宁静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故。禾禾被诊断为白血病。要医治禾禾的白血病,唯一有效的途径便是找脐带血,而此时,小禾禾的亲生父母早已离异。怎么办呢?爱女心切的枚竹,突然涌起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想法,那就是要不顾一切去与前夫自然性交去重生一个,以此来挽救禾禾的生命。于是,所有的矛盾都聚焦在了一起,有关亲情的,有关两个家庭的,有关伦理和道德的,有关生命的。可以说,是矛盾左右着生活,是母亲的爱左右着一切。
在现代汉语里,“左右”一词至少三解:一解方向指示性;二解大局掌控性;三解左右为难矛盾性。当我置身种种矛盾之中,看罢《左右》全片,以上三解都或多或少包容于其间。 首先,王小帅提出了方向的指示性,那就是在鲜活的生命面前,是一味坚守传统的伦理道德理念,还是去违背传统之于生命的尊重?如此命题,直面现实;其次,生命,或者说对于生命的挽救和尊重,成为“左右”的焦点,一切因之而生,具有绝对的大局控制力;最后,各种各样的矛盾聚集在一起,通过剧情的不断深入,通过一系列矛盾的痛苦解决,完成了关于“悖理”与“拯救”的深层次思考。
一个离婚女性为了要拯救自己的孩子,冒着伦理道德的颠覆,和前夫共度“良宵”,只是为了能够再生一个孩子。《左右》的主题选择是大胆的,艺术表现的路径也是对头的,娓娓道来之际,是心灵与心灵间的强烈碰撞,自然流淌,质朴感人,具有别样的张力。
纪实的风格,仿佛洗尽铅华,不一般的亲和力让我们深深地领悟:在“爱”面前,在高贵的“生命”面前,所有的一切都是渺小的,都是可以放弃的,包括强大的“伦理道德”。 在这里,我还得提及一点,这便是《左右》的表演。表演很是本色,其主要演员对角色塑造的把握非常到位。
好的题材,好的视角,好的表演,《左右》获奖,水到渠成,理所当然。
http://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作文 数学 英语 考试题库等内容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