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帮侄子检查期中试卷时,发现例如“abac”式的词语,侄子写了“好心好报”、“恶心恶报”,均得了两个鲜红的叉子。我当时感觉有点纳闷,这样写不行吗?侄子告诉我他们的试卷是四年级老师改的。我对侄子说:无论是哪个年级的老师改的,姑姑认为你这样写是对的。有创新精神。侄子接着对我说,他当时想写“贼头贼脑”、“呆头呆脑”,可是每个词语当中都有个字写不上,最后只好写了“好心好报”、“恶心恶报”。我听完他的话,立刻对他说,那你怎么不写“又大又圆”、“又高又胖”、“又黑又小”这些老师熟悉的词语呀,这样老师一看到肯定给你两个漂亮的钩钩了。侄子摸着脑门说当时忘记了。
我们看人看事往往是用一成不变的眼光。为什么稍有变化就不能接受呢?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常常是中国式的教育方式。
侄子订正时写了“十全十美”、“善有善报”,我想这个答案或许是老师的说的,也或许是别的正确孩子的答案。因为这样的词语耳熟能详,是极其大众化的答案。
其实老师不知道,这样的教育方式很扼杀孩子善于思考的天性。会把孩子善于想象的激情挫伤。没有想象力的孩子是可怜的孩子。大众化的孩子其实也是缺乏个性化的表现。 个性才是美丽。应该允许孩子有更多的答案。没有想象力的民族是残疾的民族,闭关自守的教育方式也是不符合人性化的,对人性的完美是种摧残和捆绑。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对于孩子应该给予更多的肯定和赞美,而不是过多的否定。这样孩子还没有来得及展开翅膀飞翔,弱小的翅膀就被折伤了。孩子对于世界怀有美好憧憬的眼神会被过早的否定。他们认为对的却是被墨守成规的法则所否定。这样长期以往对孩子的个性发展不是好事。
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吧!好吗?我们的家长还有我们那些传道授业解惑的为师者们。
http://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作文 数学 英语 考试题库等内容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