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朗读教学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朗读时间不够充分、朗读指导不到位、朗读面较窄、朗读评价单一。教师在实施朗读教学中,对朗读的意义认识不足,缺少正确的态度,朗读氛围营造不够。因此,教师需要对朗读教学进行优化,明确朗读的目的,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加强范读,保证有充足的朗读时间,适时机智评价学生的朗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朗读时间;朗读指导;朗读评价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发展学生的智力,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所有的语言实践中,朗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读书,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教育任务的重要基本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但目前,在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讲轻读”的现象,朗读训练成了最容易被忽略的环节。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就是一个急需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朗读教学在小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朗读时间不够充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1]所谓朗读,就是声音清楚、响亮地读,就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通过朗读可以声情并茂地把书面语言融于情融于声,从而变为富有感染力的口头语言。这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四十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十分钟,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教师在课堂上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就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环节,朗读成了教学中的过渡环节,致使学生的朗读时间常常得不到保证。
(二)朗读指导不到位
“新课标”在“具体建议”中指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2]
但在我们老师当中有些人不能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还常常带学生唱读,甚至用方言上课。当然大部分老师普通话素质还是挺高的,但工作起来并不够负责任,朗读教学指导不到位,甚至有些老师并不能准确把握朗读技巧,无法有质量地指导学生,充满课堂的不是“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就是“把
http://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作文 数学 英语 考试题库等内容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