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四季风(冬春)

 

唐诗宋词四季风(上)北师大〃遂实外校本课程

目录

序——中国何以成为中国?…………………………………………3

第一章冬风雪夜归人

1.江雪……………………………………………………5

2. 天净沙〃冬…………………………………………10

3.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13

4. 夜雪…………………………………………………16

5. 雪梅…………………………………………………19

6. 幽居冬暮……………………………………………23

7. 观猎…………………………………………………27

8. 塞下曲………………………………………………32

9. 夜上受降城闻笛……………………………………35

10. 终南望余雪………………………………………38

11. 对雪(杜甫)……………………………………42

12. 稚子弄冰…………………………………………46

13. 邯郸冬至夜思家…………………………………48

14. 山中雪后…………………………………………51

15. 子夜吴歌〃冬歌…………………………………53

16. 对雪(高骈)……………………………………56

17. 大德歌〃冬景……………………………………58

18. 洛桥晚望…………………………………………63

19.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66

20. 望蓟门……………………………………………68

1

诗意地栖居在中国的大地上

唐诗宋词四季风(上) 北师大〃遂实外校本课程

第二章 春 春风又绿江南岸

1.春日…………………………………………………74

2. 春夜喜雨……………………………………………………77

3. 钱塘湖春行…………………………………………………81

4. 春江花月夜…………………………………………84

5. 咏柳…………………………………………………90

6. 泊船瓜洲……………………………………………93

7. 春雪…………………………………………………96

8. 鸟鸣涧………………………………………………99

9. 江南春………………………………………………102

10. 村居…………………………………………………106

11. 惠崇春江晚景………………………………………109

12. 早春…………………………………………………113

13. 游园不值……………………………………………116

14. 春夜…………………………………………………118

15. 春日偶成……………………………………………120

16. 叹花…………………………………………………123

17. 清明…………………………………………………125

18. 春中喜王九相寻 / 晚春……………………………130

19. 晚春(其一)…………………………………………132

20. 晚春(其二)…………………………………………134

2

诗意地栖居在中国的大地上

唐诗宋词四季风(上) 北师大〃遂实外校本课程 序

中国何以成为中国?

——诗意地栖居在中国的大地上

记得小时候,在西南的冬天,还是蛮冷的,尤其是在没有暖气设施的农村。我们在寒冷的清晨,往往是一边哆哆嗦嗦地穿上秋衣、秋裤、毛衣、棉裤,一边搓着手,一边在心里祈祷着春天快点到来。

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进入城市,人们与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

我们的先人日落而息,日出而作,敏锐地感受着四季的变化。唐诗宋词,是先人们创造出来的辉煌。

在春花、夏雨、秋风、冬雪中,先人们和大自然对话,为我们留下了一首首伟大的诗词。这些伟大的诗词,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心灵情感和生活方式。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才能和千年前的诗人一同呼吸,才能拥有一种古典的生活方式?

我们的古诗词课程以时间为线索,根据四季的变化,来学习诗词,感悟四季。通过一年漫长的诵读,穿越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穿越华夏民族的历史,让学生慢慢了解:我们的先人是怎样憩息劳作的,是怎样与世界联系在一起的;以及,一个个伟大的灵魂是怎样发出自己的声音的,这声音为什么直到今天,还响彻在我们的头顶,敲击着我们的心灵。

一年中,我们将带着孩子们穿越四季:春天,我们将在杏雨柳风中欣赏梅花的高洁、桃花和杏花的娇艳,从一朵朵、一树树的花中领略古诗词的美妙;夏天,我们将和荷花一起开放一起枯萎,我们的诗词也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到“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从“接天莲叶无穷碧”到“留得残荷听雨声”,感受一个生命的轮回;秋天是最富有诗意的季节,我们从“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与“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中,领悟诗人不同的人生态度;冬天,我们将走进雪的世界,品味“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思念和质朴,感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恬静和温暖。

我们相信,在品位诗词中四季的芬芳和色泽后,在感悟诗词中四季的心情和精神后,孩子们的生命也必定会丰盈而深邃起来。

学校课程中心主任 汤长春

2015年9月16日

3

诗意地栖居在中国的大地上

唐诗宋词四季风(上) 北师大〃遂实外校本课程

第一章 冬 风雪夜归人

一片叶子,这是秋天最后的树叶,从枝头飘落了下来,落在地上。清脆的声音,写着大自然的音符,在风中飘啊飘。 天空很高很蓝,大地一片茫茫。带着安静,牵着阳光,倾听冬天的声音。 冬天,没有夏天的炎热,却有着一种自然的冷静和坚韧。冬天,没有秋天的收获和丰盛,却有着蓄势待发的内敛和睿智。

冬天,就是一幅黑白素描。线条简单,却蕴含着深奥的生命真谛。 冬天像一首优雅的古典音乐,在静静的诉说,犹如那湖面泛起的点点阳光,又似枝头挂满的音符。在静静的流淌中,沉淀出心底那份沉静和纯洁。 冬天,犹如童话世界。冬天,最喜欢那漫天飞舞的雪花,隐藏着生命的秘密,冬天是静静飘雪下那傲然绽放的美丽花朵。

在柳宗元的心中,“千山鸟飞绝,独钓寒江雪。”

在刘长卿的心中,“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在白居易的心中,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在王维的心中,“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

正所谓,一个诗人一个世界!

4

诗意地栖居在中国的大地上

唐诗宋词四季风(上) 北师大〃遂实外校本课程

1.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

诗意地栖居在中国的大地上

【原文】

唐诗宋词四季风(上) 北师大〃遂实外校本课程

【创作背景】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官署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 。

【注释】

绝:无,没有。

6

诗意地栖居在中国的大地上

唐诗宋词四季风(上) 北师大〃遂实外校本课程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

7

诗意地栖居在中国的大地上

唐诗宋词四季风(上) 北师大〃遂实外校本课程 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

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

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

8

诗意地栖居在中国的大地上

唐诗宋词四季风(上) 北师大〃遂实外校本课程 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

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

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

9

诗意地栖居在中国的大地上

唐诗宋词四季风(上) 北师大〃遂实外校本课程 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原文】

2. 天净沙·冬

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10

诗意地栖居在中国的大地上

唐诗宋词四季风(上) 北师大〃遂实外校本课程

【创作背景】

白朴生于动乱之年,长于亡国之邦,于龆龀之龄就经历了家国破亡之变,在兵乱中逃难,于流离中失母。父亲白华先仕于金,后降于宋,终归顺于元,心情经历非常复杂。这就是作者创作这首小令的心境背景。

【注释】

⑴越调:宫调名。天净沙:曲牌名,入越调。

⑵画角:古代军中用以昏晓报警的号角。谯门:建有望楼的城门,古代为防盗和御敌,京城和州郡皆在城门建有望楼。

⑶水滨:靠近水的场所。

11

诗意地栖居在中国的大地上

唐诗宋词四季风(上) 北师大〃遂实外校本课程 ⑷淡烟:轻淡的烟雾。

【译文】

在一个冬天的黄昏,城门一声轻响,一轮新月挂在半空,带着雪的山前水流缓缓。竹子做的篱笆和篱笆内的茅舍,在孤村之中一片安详的和谐

【赏析】

这首小令运用 歌创作的传统手法,构成了诗的意境。王夫之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白朴的这首小令,在情、景之间,正追求着“妙合无垠”的境界。

此曲选择一个黄昏的城郊作为描绘冬景的具体环境。冷月黄昏,雪山水滨,已是清寒凛冽;淡烟衰草,茅舍孤村,又显寂寥冷落,更有谯门一声寒角,平添一分悲凉,空气中弥漫的是孤寂和无助的忧伤。

它与《天净沙·秋》的写法上相近。其一,都是字字写景,全未直接抒发、陈述作者的情感。作品所要表现的情绪意蕴,是在对景物的描述中透露、折射出来的。

其二,也都是通过一组自然景物的意象组合,来构成一幅富有特征的画面。另外,这支曲子所表现的情感,也不是一时一地有特定具体内容的情感,它所传达的,是一种情调,一种意绪,一种内心状态。

从时序上说,《天净沙·秋》写了落日残霞,而这首曲子写的是落日已经隐没山后,新月已经现于天际。从“秋”到“冬”,从“情”到“景”,都是从寥落、凄清进一步发展为悲凉和无望的孤寂。人们或许可以把《天净沙》四首,不仅理解为对季节更替的描绘,而且进

12

诗意地栖居在中国的大地上

唐诗宋词四季风(上) 北师大〃遂实外校本课程 一步理解为对情感和人生体验,从欢快而明净到寥落、孤寂之间的发展。这样,这四支曲子所构成的便是内部情感联系的整体了。

【作者介绍】

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原文 】

3.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3

诗意地栖居在中国的大地上

唐诗宋词四季风(上) 北师大〃遂实外校本课程

【注释】

(1)芙蓉山主人:这里指作者投宿的人家。芙蓉山:地名,在今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

(2)苍山:青山。

(3)白屋:这里说的是 人投宿的贫苦人家的住所。通常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4)犬吠:狗叫 。

(5)夜归:晚上归来。

(6)贫:清贫。

【译文】

暮色降临山色苍茫愈觉路途远,

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

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14

诗意地栖居在中国的大地上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园林史名词解释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 上一篇:唐诗三百首
  • 下一篇: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