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复习指导与练习
教学目标:感受命题类型,体会解题思路
教学步骤:
一、例题感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9分)
儒家宣扬“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论语?宪问》),道家主张“圣人处无为之事”(《老子?
第二章》),两章存在明显差异。但这种差异并非截然对立,只是它们关注的问题及角度不同,提出的解决方案不同而已。这种差异的存在也使得它们有可能、也有必要各取所长、融会贯通。事实上,孔子所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本身亦即为“儒道互补”的明证。
“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自孔子、老子之后两千多年中,一直是中国思想文化演进的主要内容。各个时代的人们,大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拿起它来武装自己,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哪怕来到充满竞争的当今社会,重提“儒道互补”无疑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事实上,孔子所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本身亦即为‘儒道互补’的明证”,结合文段,请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示例:“天下有道则见”,主张国家“有道”则出仕,体现了儒家“有为”的思想;(2分)“无道则隐”,国家“无道”则安于贫贱,决不阿世求荣,这与道家“无为”的思想一致。两者合而为之,其本身就是“儒道互补”的体现。(2分)
(2)“哪怕来到充满竞争的当今社会,重提‘儒道互补’无疑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请就“儒道互补”的理念对当今竞争社会的积极意义这一点加以探究。(5分)
示例:面对竞争,我们既要用儒家积极有为的态度去对待每个过程,执着前行,锐意进取,不轻言放弃;同时,又要用道家超逸无为的思想调节紧张心态,做到淡泊名利,洁身自好,遭遇失败更要超然通达。(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二、知识储备
了解选修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已出现的思想概念。
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规范答题,探究题题型的答题方法。
三、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9分)
儒家向来重视“义利”之辨,强调辨明“义”与“利”的关系。下面是先秦儒家有关“义利观”的几段文字:
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孔子曰:“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成公二年》)孟子曰:“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孟子?万章上》)
荀子曰:“义与利也,人之所两有也。??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荀子·大略》)
(1)结合选段,请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先秦儒家所认为的“义”与“利”的关系: 、、 。(3分)
(2)联系生活实际,举例探究先秦儒家“义利观”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150字左右)(6分)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