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取穴法与常见穴位保健
目的与要求:掌握腧穴的定义;了解腧穴的发展概况、分类方法及命名;了解腧穴的治疗作用和主治规律;通过学习重点掌握1-2种腧穴的取穴方法。
主要内容:
1、腧穴的定义、发展概况、分类方法、命名
2、腧穴的治疗作用与主治规律
3、特定穴的意义
4、腧穴的定位方法
教学重点:
1、腧穴的治疗作用及概要
2、腧穴的定位方法。
教学难点:
1、特定穴的意义
2、骨度分寸法
授课过程:
腧穴的概念、腧穴的发展、分类和命名
1、腧穴的概念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本写作“输”,或从简作“俞”,有输注之义,喻脉气如水流输转、灌注。穴是空隙的意思,喻脉气至此如居空洞之室。
古代医籍中,“腧”、“输”、“俞”三字常通用,现代应用有严格的区分:“腧穴”指穴位的统称;“输穴”是五输穴的专称及其第三个穴位名;“俞穴”专指背俞穴。
2、腧穴的发展
无定位、定名阶段:这是腧穴发展的最初阶段。古人当身体某一部位或脏器发生疾病时,在病痛局部砭刺、叩击、按摩、针刺、火灸,发现可减轻或消除病痛,逐渐总结出“以痛为腧”的取穴方法,这一阶段既没有固定的部位,也无所谓穴名。
定位、定名阶段:随着医疗经验的积累,逐渐明确了哪些病症可在哪些穴位针灸,从而又认识到,某些穴位有明确的位置和主治病症,进而发展到给腧穴确定位置并加以命名。
定位、定名、归经阶段:随着医疗实践经验的日益丰富,人们对穴位的认识更加深入,不再把腧穴看成是体表孤立的点,并与经络脏腑相联系,通过总结、分析,分别归属各经,这是腑穴发展的成熟阶段。
腧穴的归经:
在《内经》一书中已奠定了基础,论及穴名约160个,至晋代皇甫谧所著《针灸甲乙经》记载周身经穴名349个,除论述了腑穴的定位、主治、配伍、操作要领外,并对腧穴的排列顺序进行了整理,为腧穴学理论实践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北宋王惟一对腧穴重新进行了考定,撰写《铜入腧穴针灸图经》,详载了354个穴名。元代滑伯仁著《十四经发挥》所载经穴名亦为354个,他将全身经穴按循行顺序排列,称“十四经穴”。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载经穴穴名359个,并列举了辨证选穴的范例,充实了针灸辨证施治的内容。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定经穴名361个。
3、腧穴的分类:
1、十四经穴简称“经穴”,是指归属于十二经和任脉、督脉循行线上的腧穴,有固定的名称、固定的位置和归经,且有主治本经病证的共同作用,是腧穴的主要部分。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