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课堂回归生活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把“生活性”作为品德与生活课程性质的第一要点,强调:“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克服成人化和概念化的倾向。”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品德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道德品德源于生活又约束人们的日常生活,只有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情境中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才能让学生自觉地将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的品德,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没有重视这门课程,特别是农村的小学。“品德课闷,品德课干,品德课不实用”,这是大多数小学生对品德课的评价。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个等待加工的“产品”、“知识的容器”, 把教科书当成说教的金科玉律,重视课内教学,忽视课外延伸;重视自己说教,忽视学生体验;重视“认知”环节,忽视“践行”环节。学生所得到的道德认知只是一种肤浅认识,即只停留在对道德知识的记忆与再现,而无法做到相应的知行统一。而缺乏体验的道德能力是不持久的,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品德课教学缺乏实效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品德课的教学必须通过学生的生活来进行,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只有生活化的品德课堂,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善于在生活中挖掘情境素材、设计生活体验活动、引导辨析交流、走进社会实践,从而架起品德课堂与生活的桥梁。
一、巧妙地创设情境,课前导入生活化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实现。托尔斯泰曾说过这样的话:“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品德课的新课导入,犹如一台戏、一部电影的序幕,一篇文章的开头,如果能引人入胜、富有情趣,就能主动地进入教师所设计的特定环境之中,学生学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