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
放射性核素治疗
利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所释放出来的射线治疗疾病的学科,又称为治疗核医学
原理
放射性药物的靶向:以不同方式引入体内后,利用核素与器官或组织的亲和关系,被机体所吸收、分布,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病变细胞代谢旺盛、血流丰富,摄取放射性药物更高。 放射性药物的辐射效应:发射γ或β射线直接照射病变组织,从而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细胞,达到治疗疾病目的;而正常组织或细胞摄取少,故不会产生破坏作用。
特点
原理:利用核射线治疗疾病,电离与激发引起一系列的辐射损伤,出现细胞代谢、功能与结构变化。尤其是增殖旺盛的异常细胞对辐射比较敏感,因此其损伤作用更加明显。
对病变组织具有选择性:病变组织功能、代谢活性高于正常组织,故比正常组织能更多选择性摄取某些放射性药物,其副作用小。
治疗作用持久,方法安全、简便。多数治疗仅需一次口服或注射给药,无创伤,且可重复治疗。
类型
外照射与敷贴治疗:90Y或32P敷贴器治疗某些皮肤病、术后瘢痕、眼科疾病等,90Y前列腺治疗仪治疗前列腺肥大等。
内照射治疗
普通治疗:口服131I、32P内照射治疗、转移性骨肿瘤及嗜铬细胞瘤治疗等。
介入治疗:腔内、动脉血管介入、组织间植入治疗等
放射性核素导向治疗:抗体介导的放射免疫治疗、受体介导的核素治疗、放射性核素肿瘤基因治疗等。
核素治疗基本原理
利用核素发射出的α、β射线、俄歇电子、或内转换电子在病变组织中产生一系列的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射线作用于组织细胞,将其能量部分或全部移交给组织,通过辐射能的直接和间接作用,使机体生物活性大分子的结构和性质遭到损害,导致细胞繁殖功能丧失、代谢紊乱失调、细胞衰老或凋亡。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治疗用放射性核素
1、α粒子发射体:
射程50~90?m,约为10个细胞直径的距离。短距离释放巨大能量,内放射治疗中有巨大潜力。LET(传能线密度)约为?粒子的400倍。
研究显示:被?射线照射后的细胞无氧耗量增加和无任何辐射损伤的修复反应。 211At(砹)和212Bi(铋)作为?射线发射体用于治疗受到极大关注。
2、发射β射线的放射性核素:如131I、32P、89Sr、90Y等
碘是用于标记有机物和生物大分子首选核素,可通过体外显像测定药代动力学和在病灶内的滞留时间。
3、电子俘获或内转换发射俄歇电子和内转换电子的核素:
射程多为10nm,只有当衰变位置靠近DNA时,才产生治疗作用。
放射性药物在细胞内的定位,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决定因素。
125I用于治疗甲状腺毒症,125I-IUdR(碘脱氧尿苷)可通过俄歇电子打断DNA链,当125I在胞浆内衰变时,作用于DNA的能量很低,限制治疗作用发挥。用123I标记IUdR,杀死细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