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的定法
朱幼棣
朱幼棣 : 生于浙江黄岩。做过矿山技术员,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历任新华社国内部副主编,工业采访室副主任,教科文、政治采访室主任,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副所长,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副主任。1992年被评为新华社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曾被国家地矿部授予“荣誉地质队员”,获首届萌芽创作奖、首届地球奖。朱幼棣在经济、地质、能源、医药、文学甚至书法等诸多方面有较深研究,被财经作家吴晓波称为“中国最杰出的历史地理学者”,出版过十多部著作,其中《怅望山河》(获台湾吴大猷科普奖)、《后望书》、《大国医改》、《无药》、《书风法雨》都畅销一时,影响巨大。
1
要写好字,首先有个怎样执笔的问题。
执笔是有法的。对初学书的人来说,掌握正确、高效的执笔方法,真的很重要。
书法家沈尹默(1883-1971)说:“写字必须先学会执笔,好比吃饭必须先学会拿筷子一样,如果筷子拿得不得法,就会发生拈菜不方便的现象。”
比喻很形象。筷子是两根,笔杆是一管,只是两根的用来夹菜,一支用以写字,两者粗细略有不同。
想起儿时外婆一再教我们如何“抲箸”吃饭夹菜。难道拿筷子也有什么讲究?——能把饭菜拨拉进嘴就好,年少时,我曾对外婆的话颇不以为然。也许外婆有些言重了,她说,在外边别人一看你拿筷子,就知道有没有“家教”。
曾看到一个电视节目,几个孩子比赛用筷子夹玻璃球,在几分钟里谁从罐子里夹出的玻璃球多谁就赢。这个游戏就直接考验孩子拿筷子的手法和指法。拿筷子手法正确的,夹的玻璃球就多。而平时两根筷子并在一起的孩子,此时就手忙脚乱,要么夹不起来,要么夹起玻璃球后,也很容易掉在地上,引来一片笑声。
长大后,我不止一次地感受到了使用筷子效率高的好处。成习惯了,吃饭时也会有意无意地看人家怎样“抲箸”。
——同样,不管是领导弄墨,还是书家挥毫,我往往也要瞧人家执笔有无“问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上小学时,还有写毛笔字课——那时不叫书法。每周有两节,都安排在下午。同学们都很喜欢,带上毛笔、墨和砚台。这门课作业是不打分的,期末也不考试,老师认为写得好的字,也只在上面画几个红圈。红圈越多,表明毛笔字写得越好。 在课堂上,老师一再教学生把笔的方法。因教室里同学多,看不太清,不是握得太紧,就是手指用力不均。祖父是书法家,毕生临池不辍。他手把手地对我的执笔进行了纠正,使我日后受益无穷。
现在,看到一些书法名家,在电视上讲书法,在公众场所泼墨献技,往往见他们把笔或五指攥成拳状,或五指横撑,能正确执笔的并不太多。心想,如此把笔难免会影响观众,致使谬误流传。确实,这也证实了古人所说的“古之善书,鲜有得笔法者”。就是说,字即使写得好的,得笔法者并不多;而今天书法家虽众,但善书者并不多,得笔法者更少。 2
《书法要录》记载了自东汉蔡邕以来,至唐代徐浩、颜真卿、乌彤、崔邈,笔法传授有序的23人。古代没有书法专业,教学多通过言传身教,并执行规避的原则。而笔法传授的路径更显得扑朔迷离。
现在大家往往只知钟繇是与蔡邕、张芝、王羲之齐名的大书法家,以及他对真楷有开创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