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互动论
互动论研究的是人们面对面的相互交往与作用,以及引起或改变这些活动与过程的主观反应。因此,从方法论上讲,符号互动论是一种个体主义的微观社会学,它强调人的主观理解,认为社会结构只不过是许许多多个人理解和行动的结果,社会过程是人把主观的意义赋予客体并作出反应的过程。
第一节、符号互动论的传统
一、库利(Charles Horton Cooley, 1864-1929)的“镜中我(the looking glass self)”理论 库利进一步发展了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关于自我的研究,认为“社会自我”是一种镜中我,用库利的名言来说就是:“人们彼此都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对方”。
镜中我的形成过程有三个阶段:
对别人眼里自己形象的想象;
对他们对这形象的判断的想想;
某种自我感觉,例如骄傲、耻辱等。
库利的这一思想基本奠定了后世符号互动论的基本研究框架。
继库利后,对符号互动论影响比较最大的当数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现代社会学界一致认为,符号互动论最直接、最主要的思想即是来源于米德,特别是关于“心灵、自我与社会”的分析
二、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 1863-1931)的想象预演理论
米德的互动理论的最基本假设是:心灵、自我与社会是通过互动而产生与发展的。那么什么是米德所谓的心灵、自我和社会呢?我们先简要地看看:
1、心灵:冲动与理智
与霍曼斯有些相同,米德的理论也是建立在心理学的行为主义之上,强调“刺激-反应”。在他看来,心灵的本质是一种内在的意识活动,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生理性的冲动,一是反应性的理智,前者是因环境而被动产生的,任何动物都有生理性的冲动,但动物却没有反应性的理智,反应性理智的作用在于,人们能凭借理智的力量,在简单的生理反应的基础上,去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那么理智是如何实现这点的呢?
用符号来表示环境中的客体
在意识中预演针对这些客体可选择的行动方案
排除不适当的行动方案,选择一种公开行动的合适路线。
换句话来说,心灵也就是在冲动和理智的互动中产生:【PPT】
心灵
冲动理智
2、自我:客我与主我
当个体具备了这种心灵条件后,就会在冲动和理智互动过程中产生自我观念。
米德将自我分为主我(I)和客我(Me)。如同心灵是冲动和理智互动的产物一样,自我也是基于互动产生。【PPT】
主我是“自然我”,是因着人的生理性冲动而形成的主体意识;而客我则是“社会我”,是经过主体的理智选择而形成的自我观念。
自我
主我客我
他的这一思路与我们概论中学过的社会化基本一致,人生下来后,并不是一下子就能从自然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