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会泽县待补镇
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思考
2015年人文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小论文
学院:人文学院
作者:孔德良马瑾
联系电话:18987438739
邮箱:393729949@qq.com
关于加快会泽县待补镇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思考
(2015年人文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小论文)
孔德良马瑾
摘要:高原特色农业是促进云南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保证,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的基本途径。2014年,会泽县待补实现全年生产总值(GDP)达78344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63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539元,同比增21.1%。全镇流转40%以上的土地种植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特色农业产值6.38亿元。作为全国文明小城镇,其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思路值得借鉴与学习。
关键词:待补镇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好个野马川,水冷海子宽,吃的麻洋芋,披的乱毡衫”,这首在当地广泛流传的歌谣,真实反映了会泽县待补镇野马村的气候特点和群众的生活状况。有着近 30 平方公里的开阔土地,但由于海拔较高、气候冷凉,再加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野马村的农业耕作一直停留在传统的“靠天吃饭”,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苦荞、燕麦等高山低产作物。2005 年,野马村人均粮仅 205 公斤,人均纯收入仅 520 元。然而到 2014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达 5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 7539元。数据变化的背后,是野马村借着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战略,大力发展高原生态农业,结合高寒冷凉地区自身特点,利用先进科技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的成功实践。
党的“十八大”提出 2020年全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对于经济发展排名并不靠前的云南来说压力巨大。云南是一个农业大省,目前云南省大部分的GDP,即国内生产总值都来自农业。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在 2012 年 3月 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提出,通过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探索现代农业新路,补齐农业产业短板,增强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2012年 6月云南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任务,其内涵是生态、安全、实效、环保、低碳、丰富。其实质是建设切合云南实际,具有云南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能保持云南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云南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因此,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对云南来讲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一、待补镇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待补镇立足政府扶持、龙头带动、大户示范、树立品牌的发展模式,推广农业机械,加强技术指导,强化品种改良,提高种植水平,建立产业基地,培育种植大户,突出“万亩农业、千家受益、百户经营”的规模化发展格局,引导农民连片流转土地,发展蔬菜、青花、草莓、中药材、百合鲜切花等特色经济作物4.58万亩,实现特色农业产值6.66亿元,同比增23.3%。
(一)变环境劣势为发展优势,大力发展低温产业
待补镇位于乌蒙山腹地,全镇国土面积359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4017米,最低海拔2277米,年平均气温11.3℃,平均降水量1074毫米,属典型的冷凉、高寒、山区农业镇。由于一直实行农业粗放式耕作,待补镇长期以来只能种植苦荞、燕麦等低产量且稳定性较差的低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