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因果学说及人类认识的主观能动性
--兼论对康德先验论的历史评价
丁冬红
康德作为西方哲学史上一位划时代的思想巨人、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对于认识论的主要贡献到底是什么?这是康德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然而长期以来,尽管对于康德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从总的倾向看,肯定的多是他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因素,却很少谈及他的先验唯心论有什么积极意义,这就难免导致一种形而上学的、僵化的理解。似乎要说明象康德这样一个基本倾向是唯心主义的哲学家的贡献,也只能根据他思想中有多少唯物主义成分而定。然而马克思曾经说过:"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1 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在这里谈唯心主义的历史贡献时,是同从前一切唯物主义的缺点对照着谈的,它们的缺点就是只从客体和直观去理解事物,而没有从人的活动上,"从主观方面去理解"2。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很有必要探讨一下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怎样从主观方面发展了人的能动性一面;而且我认为,康德对认识主体能动性的论述,为后人研究人类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这才是他在认识论史上最重要的贡献。康德的认识论是以知性的先验范畴体系为核心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因果性范畴。本文拟以《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的因果学说为线索,试图从这一角度、这一侧面,去体现康德先验论的主要特点和精神实质,并进而谈谈康德研究认识主体、探讨人类主观能动性的成就。
康德对因果关系的研究,受着休谟的直接影响。在休谟以前,人们对于因果性的存在都是当作既成事实接受的,不管是作为天赋观念还是作为自然界固有的规律,总之认为它的存在是必然的。而休谟却重新提出了问题。他根据极端经验论的原则,认为凡是不能还原为印象的观念,都是虚假的。这样,因果观念由于没有直接的感官印象,也就失去了它的可靠性。休谟认为,我们在经验中只能感觉到前件与后件相继出现的事实,却感觉不到前件与后件相联接的必然性,所以我们名之为因果观念的只不过是一种期待、信念,即主观的心理习惯。休谟对因果必然性原则的抨击,动摇了以往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整个基础,因为他的怀疑论不仅把矛头指向理性对宗教神学的证明,同时也指向了科学知识的可靠性、必然性,实际上他怀疑的是人的理性认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这一点确实给康德以极大的震动,如他自己所说:"打破了我独断论的迷梦"。他不能否认休谟的论证,即从经验中人们感觉不到普遍必然性;但是他又不能承认理性的无能为力,不愿放弃对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科学知识的追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康德决心开辟另外的途径,他要先考察一下人的理性认识能力有多大,然后把科学知识放在一个可靠的基础上。在考察的过程中,康德建立起自己的先验论体系。唯理论和经验论各认为知识有一个起源,前者认为确实的真理只能来自思想本身,后者认为一切知识都发源于感官知觉或经验。康德认为,知识有两个来源,其形式来源于思想,其内容来源于经验。而知识具有的普遍必然性正是由独立于经验、又使经验成为可能的思想形式决定的,所以叫先验论。由此看来,康德的先验论同休谟的怀疑论既有联系又有重要的区别。 休谟和康德都承认因果律的存在,这是因为他们都不否认自然科学的有效性,而且都想为它提供理论上的解释。不过对于因果律的本质,他们却分别做出了不同的回答。休谟无法从认识论上对因果律加以科学的说明,只好把它归结为习惯性联想的主观心理活动,他说:我们在因果之间进行推断的基础,"就是发生于习惯性的结合的推移过程。"3 这里不但明显地表现了休谟同主观唯心主义的合拍,而且所谓习惯心理的说法,实际上是把因果性看成对外部刺激的本能反射,也使得理性思维失去了应有的地位,于是人类不得不处于盲目依赖本能的消极被动境地。休谟还说:"必然性是存在于心中,而不是存在于对象中的一种东西。"4他承认因果律的存在,是需要它继续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但是他却否认因果律的客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