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

 

《鱼我所欲也》

四、字词解释

1、通假字

①“辟”通“避”,躲避。(故患有所不避也)②“辩”通“辨”,辨别,(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③“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⑤“乡”通“向”,从前。(向为身死而不受) ④“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五、翻译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关键词“甚、苟得”)

生命本是我喜欢的,(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

2、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关键词“恶、患、甚、避”)

死亡本是我厌恶的,(可我)厌恶的东西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遇到)灾祸也不躲避呀。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关键词“是心、贤者、丧”)

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精神,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掉罢了。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关键词“万钟、则、辩、礼义、加”)

有人对优厚的俸禄却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

5、此之谓失其本心。(关键词“本心”)

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

六、内容理解

1、作者开头写鱼和熊掌的目的是什么?

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

2、“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以比喻引出论点,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3、作者是怎样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的?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4、“所欲有甚于生者”和“所恶有甚于死者”各指什么而言?

“所欲有甚于生者”指“义”;“所恶有甚于死者”指“不义”。

5、从第一段看,作者为什么可以“舍生”并不去做“不义”之事?

因为作者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有甚于死亡的。所以他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之事。

7、第一段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9、第一段作者采取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比喻论证、道理论证。

10、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了哪两个事例?目的是什么?

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1)行道之人、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正面事例;(2)“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俸禄的反面事例。目的是说明“义”的重要性,从而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

11、在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关系人的生死时,“行道之人”和“乞人”为什么“不受”?举这一事例有什么作用?

“不受”的原因是有“羞恶之心”,认为“义””重于“生”。作用是通过事实证明“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并衬托出“万钟而不辩礼义而受之”的错误。

15、“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本心”指什么而言?有的人为什么会失去“本心”?该句中的“此”是指什么?

“本心”是人本身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即“义”和“善”的本性。人失去“本心”的原因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即贪恋身外之物,为自己谋取私利。该句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园林史名词解释
  • 上一篇:“晒家风弘美德 承家训助成长”告家长书
  • 下一篇:军训小诗